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北平专利>正文

自动变速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32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变速飞轮,具有链轮、齿轮和棘轮,其特征在于链轮为链齿轮(1),其外部为链轮,内部为内直齿轮,所述的棘轮为连体的圈齿轮(20)和圈棘轮(19);在链齿轮(1)与圈齿轮(20)之间的圆圈空间内,通过装在飞轮侧壁(4)上的齿轮轴设置内行星直齿轮组,所述的齿轮轴Ⅰ轴(9)上装一个行星直齿轮(12)与链齿轮(1)相啮合,Ⅱ轴(6)上装二个行星直齿轮(17、18),其小齿轮(17)套装在Ⅱ轴(6)上与Ⅰ轴齿轮(12)相啮合,其大齿轮(18)通过键固定在Ⅱ轴(6)上与圈齿轮(20)相啮合;在Ⅱ轴大小齿轮之间,通过设置在小齿轮(17)上的侧棘轮(14)与设置在大齿轮(18)内的侧棘(16)相配合;在靠近圈齿轮(20)的侧壁(4)上,通过套管(24)和摆齿轴(13)设置摆齿(25),所述的摆齿(25)用弹簧控制与Ⅰ轴齿轮(12)相啮合,摆齿轴(13)伸出侧壁成为外棘轴,外棘轴上的外棘(10)与后轴(3)上的外棘轮(8)配合;在靠近圈棘轮(19)的侧壁(4)上,通过螺管(7)安装有内棘(5),由弹簧控制与后轴辊(23)上的圈棘轮(19)配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特别是自行车的驱动机构。目前普遍使用的自行车,其飞轮的变速比是固定的。市售的山地自行车,利用手柄调控链条于不同配对上,以达到变速的目的,其缺点是容易卡链或滑链,且操作麻烦。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自动变速飞轮,解决自行车骑行中的自动变速问题,以求进一步提高自行车的车速、爬坡、载重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将原飞轮的飞壳放大成为链齿轮,其外部仍为链轮,其内部改为内直齿轮。将原飞轮的棘座圈改为连体的圈齿轮和圈棘轮,仍以螺纹装在后轴辊上。在链齿轮和圈齿轮之间的圆圈空间内,通过装在飞轮侧壁上的齿轮轴设置内行星直齿轮组,I轴上装一个行星直齿轮与链齿轮相啮合,II轴上装二个行星直齿轮,其小齿轮套装在II轴上与I轴齿轮相啮合,其大齿轮通过键固定在II轴上与圈齿轮相啮合。在II轴大小齿轮之间,通过装设在小齿轮上的侧棘轮与设在大齿轮内的侧棘相配合。在靠近圈齿轮的侧壁上,通过套管和摆齿轴设置摆齿,摆齿轴伸出侧壁成为外棘轴,外棘轴上的外棘与后轴上的外棘轮配合。摆齿用弹簧控制与I轴齿轮相啮合,并随I轴齿轮的顺转或逆转带动外棘与安装在后轴上的外棘轮啮合或离开。在靠近圈棘轮的侧壁上,通过螺管安装有内棘,由弹簧控制与后轴辊上的圈棘轮配合。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而不需用手柄控制飞轮,可随路面情况和骑行者的意愿及时自动变速,而且提高了车速和爬坡载重能力。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A-A方向视图;图3为图1B—B方向视图;图4为图1C—C方向视图;图5为图1内部结构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本技术的链齿轮1和圈齿轮20之间的圆圈空间内,装在侧壁4上的齿轮轴为四根,I轴9两根,II轴6两根,分别对称设置。I轴齿轮12用链固定,链齿轮1顺转时通过行星齿轮组(I、II轴齿轮)传递到圈齿轮20,以力偶矩加在后轴辊23上,后轴辊也顺转起来。由于将链齿轮1与圈齿轮20的速比设计成1∶3.7(本实施例),因而可以增速。本技术在II轴大小齿轮18、17之间设置有侧棘机构,其侧棘16设置在大齿轮18内,侧棘轮14设置在小齿轮17左侧。链齿轮1顺转时,侧棘16与侧棘轮14相啮合,使力传递到轴辊23上,一旦链齿轮1停转或逆转,侧棘16在侧棘轮14上打滑,II轴小齿轮17停转或顺转,II轴大齿轮18依圈齿轮20继续按惯性转动。本技术的摆齿25为一对,呈对称设置,分别与I轴齿轮12相啮合。本技术的内棘5为一对,呈对称设置,与圈棘轮19相啮合。当自行车快速行驶时,圈棘轮19将内棘5推开(打滑),当车速减慢时,内棘5就可以啮合上圈棘轮19,此时,链齿轮1的运动通过I轴齿轮12、侧壁4、螺钉2、螺管7、内棘5传到圈棘轮19上,形成力偶矩推动轴辊23转动,车速减慢了,但链齿轮1外部链轮的节圆半径比原飞轮链轮节圆半径大,用同心圆力矩计算,自动变速飞轮推动轴辊的力比原飞轮推动轴辊的力增大了。综上所述,链齿轮1的顺转运动经过I轴齿轮I2、II轴小齿轮17,侧棘轮14、侧棘16、II轴大齿轮18、圈齿轮20传递到后轴辊23,也作顺转运动,与此同时,当I轴齿轮12顺转,与其啮合的摆齿25通过摆齿轴13(亦即外棘轴)带动外棘10与安装在后轴3上的外棘轮8啮合,阻止侧壁4逆转。只有在II轴小齿轮17逆转或II轴大齿轮18顺转时,侧棘16与侧棘轮14才相啮合。反之,就相离开。所以,链齿轮1停转或逆转运动时,II轴小齿轮17停转或顺转,运动不能传递到II轴大齿轮18上来。当自行车慢速前进时,内棘5可与圈棘轮19啮合,链齿轮1的顺转运动经过I轴齿轮12、侧壁4、螺钉2、螺管7、内棘5传到圈棘轮19,推动后轴辊23也顺转。另外,图中11—车架、15—侧棘轴、21—后轴挡、22—后轴碗、24—套管。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变速飞轮,具有链轮、齿轮和棘轮,其特征在于链轮为链齿轮(1),其外部为链轮,内部为内直齿轮,所述的棘轮为连体的圈齿轮(20)和圈棘轮(19);在链齿轮(1)与圈齿轮(20)之间的圆圈空间内,通过装在飞轮侧壁(4)上的齿轮轴设置内行星直齿轮组,所述的齿轮轴I轴(9)上装一个行星直齿轮(12)与链齿轮(1)相啮合,II轴(6)上装二个行星直齿轮(17、18),其小齿轮(17)套装在II轴(6)上与I轴齿轮(12)相啮合,其大齿轮(18)通过键固定在II轴(6)上与圈齿轮(20)相啮合;在II轴大小齿轮之间,通过设置在小齿轮(17)上的侧棘轮(14)与设置在大齿轮(18)内的侧棘(16)相配合;在靠近圈齿轮(20)的侧壁(4)上,通过套管(24)和摆齿轴(13)设置摆齿(25),所述的摆齿(25)用弹簧控制与I轴齿轮(12)相啮合,摆齿轴(13)伸出侧壁成为外棘轴,外棘轴上的外棘(10)与后轴(3)上的外棘轮(8)配合;在靠近圈棘轮(19)的侧壁(4)上,通过螺管(7)安装有内棘(5),由弹簧控制与后轴辊(23)上的圈棘轮(19)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II齿轮轴各为两根,分别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II轴大小齿轮之间的侧棘机构的侧棘轮(14)设置在小齿轮(17)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摆齿(25)为一对,呈对称设置,分别与I轴齿轮(12)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轮,其特征在于内棘(5)为一对,呈对称设置,与圈棘轮(19)相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飞轮。其特征是链轮为链齿轮,棘轮为连体的圈齿轮和圈棘轮;在链齿轮与圈齿轮之间的圆圈空间内,通过装在飞轮侧壁上的齿轮轴设置内行星直齿轮组,另外在靠近圈齿轮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摆齿和外棘,摆齿轴和外棘轴共用。本技术不需用手柄控制飞轮,可随路面情况和骑行者的意愿而自动变速,与普通自行车相比,车速和爬坡载重能力均有提高。文档编号F16F15/30GK2221122SQ9423793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8日专利技术者王北平 申请人:王北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北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北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