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竺圣刚专利>正文

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22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包括椅架、座椅、靠背、平台板和升降调节装置,所述椅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椅架和下椅架,所述平台板可拆卸的安装在上椅架的前端,所述靠背固定在上椅架的后部,所述座椅的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座滑动设置在下椅架的横杆上,所述座椅的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在靠背下部的上椅架上,所述座椅与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分别转动设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上部与上椅架或者座椅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下部固定在下椅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便利。

Multi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l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
技术介绍
由于年老、脑血管疾病、身体机能下降等各种原因都会造成行动不便,这些行动不便者大多要借助轮椅行走。但是,目前的轮椅通常包含有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座椅、安装在车架后部的大轮以及车架前部的万向轮,这种轮椅只有使行动不便者坐在其上靠他人推动行走的功能,没有辅助起坐功能,使也没有辅助康复功能。对运动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下肢康复训练,能够维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防止患者的关节挛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包括椅架、座椅、靠背、平台板和升降调节装置,所述椅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椅架和下椅架,所述平台板可拆卸的安装在上椅架的前端,所述靠背固定在上椅架的后部,所述座椅的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座滑动设置在下椅架的横杆上,所述座椅的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连接座固定在靠背下部的上椅架上,所述座椅与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分别转动设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上部与上椅架或者座椅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下部固定在下椅架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调节装置采用电动推杆、丝杆、气弹簧或者液压缸。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椅架后端上部还设有固定横杆,所述丝杆的上下两端推杆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横杆和下椅架上,所述丝杆上端还设有手轮,所述丝杆上套设有螺母组件,螺母组件与上椅架或者座椅通过连接杆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为两根,两根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座固定,两根连接杆的下端均与螺母组件固定。两根连接杆分别从两侧驱动椅架的升降受力更加均与,运行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椅架后端的两个角部分别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上部与第二连接座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椅架前端的两内侧还设有踏板、升降架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驱动升降架上下运动,所述踏板翻折设置在升降架上。踏板在坐立状态下放下,可以在电动推杆的带动下可以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使用者下肢运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椅架底部的四个角部均设有轮子,且前端的两个轮子为万向轮,后端的两个轮子为定向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椅架中部还设有绑带。病人会被绑带固定在靠背上以保证安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椅架上位于平台板的后方还水平设置有被柔性材料包覆的扶手,所述扶手上还设有手部震动按摩电机,所述柔性材料可以为海绵。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椅架上靠背的后端还固定有推动把手。本技术的椅架可以在升降调节装置的驱动下升降,并同步带动座椅翻转,实现了使用者单独或者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由坐到站立的过程,而且本技术的椅架前端设有可拆卸的平台板,既可以在坐的状态下放置东西,又可防止站立状态时使用者往前倾倒保证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包括椅架7、座椅5、靠背3、平台板1和升降调节装置,所述椅架7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椅架和下椅架,所述平台板1可拆卸的安装在上椅架的前端,所述靠背3固定在上椅架的后部,所述座椅5的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座6滑动设置在下椅架的横杆上,所述座椅5的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连接座13固定在靠背3下部的上椅架上,所述座椅5与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13分别转动设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上部与上椅架或者座椅5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下部固定在下椅架上。所述升降调节装置采用电动推杆、丝杆16、气弹簧或者液压缸。当升降调节装置采用丝杆时,所述下椅架后端上部还设有固定横杆19,所述丝杆16的上下两端推杆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横杆19和下椅架上,所述丝杆16上端还设有手轮14,所述丝杆16上套设有螺母组件15,螺母组件15与上椅架或者座椅5通过连接杆17连接。所述连接杆17为两根,两根连接杆17的上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座13固定,两根连接杆17的下端均与螺母组件15固定。当所述升降调节装置采用电动推杆时,所述下椅架后端的两个角部分别固定有第一电动推杆18,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8的上部与第二连接座13固定。电动推杆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操作,整体自动化程度更高。所述下椅架前端的两内侧还设有踏板8、升降架12和第二电动推杆1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驱动升降架12上下运动,所述踏板8翻折设置在升降架12上。所述下椅架底部的四个角部均设有轮子,且前端的两个轮子为万向轮9,后端的两个轮子为定向轮10。所述上椅架中部还设有绑带,站立时除胯部支撑外还考虑了腰带或下胯三角带支撑,并让部分重残人背靠后板站立,安全性更高;所述上椅架上位于平台板1的后方还水平设置有被柔性材料包覆的扶手2,所述扶手2的下方还设有便于站立时手握的横档,横档也可加海绵把手,所述扶手2上还设有手部震动按摩电机,所述上椅架上靠背3的后端还固定有推动把手4。本技术的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使用高比重的金属材料,构架稳如泰山。本技术可以坐可以站立训练;脚和手加电动推杆训练;手部可以加振动按摩器训练;前板可以自己吃饭、电脑操作、看书等功能;可以当轮椅使用,也可以助行训练;座板上可以加座便器(为失禁人员考虑);握力训练等。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代表性例子。本技术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椅架(7)、座椅(5)、靠背(3)、平台板(1)和升降调节装置,所述椅架(7)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椅架和下椅架,所述平台板(1)可拆卸的安装在上椅架的前端,所述靠背(3)固定在上椅架的后部,所述座椅(5)的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座(6)滑动设置在下椅架的横杆上,所述座椅(5)的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连接座(13)固定在靠背(3)下部的上椅架上,所述座椅(5)与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13)分别转动设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上部与上椅架或者座椅(5)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下部固定在下椅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椅架(7)、座椅(5)、靠背(3)、平台板(1)和升降调节装置,所述椅架(7)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上椅架和下椅架,所述平台板(1)可拆卸的安装在上椅架的前端,所述靠背(3)固定在上椅架的后部,所述座椅(5)的前端两侧通过第一连接座(6)滑动设置在下椅架的横杆上,所述座椅(5)的后端两侧通过第二连接座(13)固定在靠背(3)下部的上椅架上,所述座椅(5)与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13)分别转动设置,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上部与上椅架或者座椅(5)连接,所述升降调节装置的下部固定在下椅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装置采用电动推杆、丝杆(16)、气弹簧或者液压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椅架后端上部还设有固定横杆(19),所述丝杆(16)的上下两端推杆轴承分别固定在固定横杆(19)和下椅架上,所述丝杆(16)上端还设有手轮(14),所述丝杆(16)上套设有螺母组件(15),螺母组件(15)与上椅架或者座椅(5)通过连接杆(1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康复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圣刚周静辉李乐之
申请(专利权)人:竺圣刚周静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