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7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底座和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总成、第二接口总成、第四接口总成和第五接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和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所述第五接口总成包括CP电压输出接口。该交流充电控制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接口分类更为合理,可应用在各种充电桩,以实现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该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强,方便管理并减少充电控制器的备品备件,从而降低对充电控制器的维修成本。

A Modular AC Charging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的充电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充电桩目前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其都采用充电控制器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防止蓄电池过充电。交流充电桩采用交流充电控制器,其可对蓄电池进行多方面控制与保护,如实现车辆控制导引、电源采集、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与计费控制单元通讯连接等功能,进一步全面地保护蓄电池正常充电,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目前市面上的交流充电控制器五花八门,各厂家的型号或标准各不相同,其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差异,使得各种交流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差,难以进行更换,加大维修难度;同时商家需要囤积多种交流充电控制器的备品备件,间接地增大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各厂家的交流充电控制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使得交流充电控制器之间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差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规范化设计交流充电控制器,使其结构紧凑,功能完善,可满足各种交流充电桩,同时各交流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好,可进行随意更换,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底座和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总成、第二接口总成、第四接口总成和第五接口总成,所述第一接口总成包括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和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总成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所述第五接口总成包括CP电压输出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总成还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防雷器状态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包括DI1+端子和DI1-端子,所述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2+端子和DI2-端子,所述防雷器状态接口包括DI3+端子和DI3-端子,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4+端子和DI4-端子,所述门禁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5+端子和DI5-端子,所述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6+端子和DI6-端子,所述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包括DI7+端子和DI7-端子,所述第一备用接口包括DI8+端子和DI8-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总成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接地接口,所述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包括12V+端子和12V-端子,所述接地接口包括PE1端子;所述12V+端子和12V-端子分别电气连接第一接口总成和第四接口总成。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本体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总成;所述第三接口总成连接有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接口总成包括交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出接口;所述交流电源输入接口包括L1端子和N1端子,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接口包括L2端子和N2端子;其中,L1端子和L2端子连接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的入线孔,N1端子和N2端子连接在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的出线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接口总成还包括RS232通讯接口、RS485通讯接口、连接计费控制单元的CAN2.0接口和电流采样接口;所述CP电压输出接口包括CP端子和PE2端子,所述电流采样接口包括I1端子和I2端子;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接口的端子通过电压互感器后分别连接CP端子和PE2端子;所述交流电源输出接口的端子还通过电流互感器后分别连接I1端子和I2端子。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接口总成包括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第二备用接口、指示灯接口和12V+输出接口;所述交流接触器控制接口包括DO1+端子和DO1-端子,DO1+端子和DO1-端子分别连接在交流接触器的辅助触头;所述第二备用接口包括DO2+端子和DO2-端子;所述指示灯接口包括连接绿灯的L-G端子、连接红灯的L-R端子和连接黄灯的L-Y端子;所述12V+输出接口包括L-T端子。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直角弯针的间距为5.08mm,所述直角弯针在垂直一端的伸出量为3.30mm;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两端开设有配耳孔,所述配耳孔的中心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侧壁距离为2.49mm。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底座的长度为192mm,宽度为80mm。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本体长度为160mm,宽度为100mm,所述控制器本体与底座连接后的高度共为4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交流充电控制器上各接口按功能分类集成为多个功能性接口,使各功能接口进行规范设计,对充电控制器的功能接口进行完善,避免功能接口的缺失。2.该交流充电控制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功能接口分类更为合理,可应用在各种充电桩,以实现对蓄电池充电的控制与保护。该充电控制器的通用性及兼容性较强,方便管理并减少充电控制器的备品备件,从而降低对充电控制器的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的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接口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接口总成的剖切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安装孔;2-控制器本体;31-第一接口总成;32-第二接口总成;321-直角弯针;33-第三接口总成;34-第四接口总成;35-第五接口总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的优选结构。所述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本体2其中,所述控制器本体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总成31、第二接口总成32、第三接口总成33、第四接口总成34和第五接口总成35。所述第一接口总成31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防雷器状态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接口、水浸开关状态接口、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包括DI1+端子和DI1-端子,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枪头,检测充电枪头是否拔出或归位以控制充电电路的通断。所述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2+端子和DI2-端子,所述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用于连接交流接触器的状态信号接点,以检测交流接触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防雷器状态接口包括DI3+端子和DI3-端子,所述防雷器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上的防雷器,以在充电桩在突发雷劈下切断电源。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4+端子和DI4-端子,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上的急停按钮,以控制急停按钮在突发情况时切断电源,实现对充电桩设备的保护。所述门禁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5+端子和DI5-端子,所述门禁开关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柜门,以检测并控制充电桩柜门的关闭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所述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6+端子和DI6-端子,所述水浸开关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的水浸传感器,接收水浸传感器的电信号以控制充电桩出现浸水时切断电源。所述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包括DI7+端子和DI7-端子,所述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用于连接充电桩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本体(2);所述控制器本体(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总成(31)、第二接口总成(32)、第四接口总成(34)和第五接口总成(35),所述第一接口总成(31)包括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和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总成(32)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321),所述第五接口总成(35)包括CP电压输出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控制器本体(2);所述控制器本体(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总成(31)、第二接口总成(32)、第四接口总成(34)和第五接口总成(35),所述第一接口总成(31)包括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和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总成(32)为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所述三针式的拔插接线端子座的端子为直角弯针(321),所述第五接口总成(35)包括CP电压输出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总成(31)还包括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防雷器状态接口、急停开关状态接口、门禁开关状态接口和第一备用接口;所述充电枪头归位状态接口包括DI1+端子和DI1-端子,所述交流接触器状态接口包括DI2+端子和DI2-端子,所述防雷器状态接口包括DI3+端子和DI3-端子,所述急停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4+端子和DI4-端子,所述门禁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5+端子和DI5-端子,所述水浸开关状态接口包括DI6+端子和DI6-端子,所述进线断路器状态接口包括DI7+端子和DI7-端子,所述第一备用接口包括DI8+端子和DI8-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总成(32)包括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和接地接口,所述工作电源输入接口包括12V+端子和12V-端子,所述接地接口包括PE1端子;所述12V+端子和12V-端子分别电气连接第一接口总成(31)和第四接口总成(3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交流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2)的外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总成(33);所述第三接口总成(33)连接有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三接口总成(33)包括交流电源输入接口和交流电源输出接口;所述交流电源输入接口包括L1端子和N1端子,所述交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俊秀杜昭罗杰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嵌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