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54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包括导光条主体和设置在其光线入射端的转向配置器,其特征在于,从光源侧射进入导光条的光线经转向配置器配置后直射进入导光条主体,所述转向配置器由准直器、耦合全反射锥面、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组成,所述准直器设置在导光条侧面,耦合全反射锥面设置在准直器的前方,耦合全反射锥面由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组成,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相互垂直;尾部直角全反射面设置在导光条尾部,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由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组成,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相互垂直,第二锥面与第一直角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集光效果以及入光面光的均匀性较好、光学效率高。

A Light Guide Bar for Side-fired Collimating Car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
本技术涉及LED车灯,特别是涉及一种LED车灯用导光条,属于光学

技术介绍
车灯包括照明车灯(前照灯、远光灯)和指示性或装饰性非照明车灯(转向灯、雾灯、刹车灯等),传统非照明车灯与照明车灯结构基本相同,也是由光源、反射镜面、灯基座、灯体、面罩等组成。导光条用于车辆是近几年新兴事物,主要用于替代传统非照明车灯,可以使用很少量的LED光源,通过导光条的形状设计,形成各种各样的车灯形状。专利号为201520709549.8、201621311172.1、201520061870.X、201520803610.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是导光条在车灯中应用的常见形式,其共同点是:一、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条的端部,光源面向导光条的入光面设置,光源发出的光线直射进入导光条,这种结构限制了车灯内部结构的自由设计。二、均未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的配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不可避免地存在损失,光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光学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丰富光源与导光条之间的结构关系,提出了一种将光源设置在导光条侧面的结构方案,为车灯内部结构设计,提供更多的导光条可选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包括导光条主体和设置在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端的转向配置器,其特征在于,从光源侧射进入导光条的光线经转向配置器配置后直射进入导光条主体,所述转向配置器由准直器、耦合全反射锥面、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组成,所述准直器设置在导光条侧面,耦合全反射锥面设置在准直器的前方,耦合全反射锥面由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组成,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相互垂直;尾部直角全反射面设置在导光条尾部,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由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组成,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相互垂直,第二锥面与第一直角面相互垂直;准直器的方向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的成角等于经过准直器后射向第一锥面的光线的入射角的两倍。光源的光线从导光条侧面经准直器进入导光条,进入导光条的光线首先射向耦合全反射锥面,其中,一部分光线到达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一锥面,再经过第一锥面的全反射垂直射入导光条主体的入光面;另一部分光线到达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二锥面,由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二锥面反射到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反射到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的光线再由第一直角面全反射到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二直角面,再经过第二直角面的全反射垂直射入导光条主体的入光面。本技术导光条的配置器通过耦合全反射面以及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设置,将侧射进入导光条的光线方向从垂直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调整为平行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从而实现光源在导光条侧面的设置,进而解决了光源只能设置在导光条端部的问题,为车灯内部结构的自由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地,优选准直器的方向垂直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第一锥面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成45度夹角。进一步地,耦合全反射锥面在准直器截面上的投影宽度,大于或等于准直器的有效截面的宽度。进一步地,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上的投影点到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两端的距离比,等于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导光条主体入光面上的投影点到导光条主体入光面的两点的距离比。进一步地,入光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一锥面和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二直角面在入光面上的投影宽度之和。进一步地,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二直角面在入光面上的投影与耦合全反射锥面在入光面上的投影不重叠。进一步地,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的宽度与第二直角面的宽度相等,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与第二直角面沿垂直入光面的方向对称。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二锥面的宽度与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的宽度相等,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二锥面与尾部直角全反射面的第一直角面沿平行入光面的方向对称。进一步地,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上的投影点位于准直器的中心。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一锥面的宽度与第二锥面的宽度相等,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沿平行入光面的方向对称。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条的厚度可为5mm-20mm,该厚度有利于保障导光条主体发光均匀。尾部直角全反射面到导光条主体的入光面的距离大于等于40mm。进一步地,所述准直器由透镜和准直齿组成,准直器的中心对应光源的光学中心,透镜作为准直器入口以光源的光学中心为中心设置,准直齿围绕透镜设置,其中透镜的半径根据LED颗粒大小、导光条主体厚度、光源距离而定。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条主体的另一端包括出光面,出光面表面为玉米粒状花纹,玉米粒状花纹为边长为1mm-3mm的方形,可根据实际需要错位排列或整齐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导光条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光型分布均匀,且集光效果以及出光面光的均匀性较好;而且点亮范围广、点亮均匀性好、光学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F1和F2夹角小于90度的导光路线图。图3为F1和F2夹角大于90度的导光路线图。图4为F1垂直F2的导光路线图。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导光路线图。图中:1、准直器,1.1、透镜,1.2、准直齿,2、耦合全反射锥面,2.1、第一锥面,2.2、第二锥面,3、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1、第一直角面,3.2、第二直角面,4、导光板,5、入光面,6、光源,7、出光面;C1、C2、C3是中心线,D是准直器的有效截面的宽度,D1是耦合全反射锥面在准直器截面上的投影宽度,d1是第一直角面的宽度,d2是第二直角面的宽度,d3是第一锥面的宽度,d4是第二锥面的宽度,L1是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上的投影点到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一端的距离,L2是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上的投影点到准直器的有效反射截面另一端的距离,L3是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导光条主体入光面上的投影点到导光条主体入光面的一点的距离,L4是耦合全反射锥面的锥点在导光条主体入光面上的投影点到导光条主体入光面的另一点的距离,F1是准直器的方向,F2是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案例。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条,包括导光条主体和设置在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端的转向配置器。所述导光条主体一端含有入光面5,另一端含有出光面7。出光面7表面为玉米粒状花纹,玉米粒状花纹为边长为1mm-3mm的方形,可根据实际需要错位排列或整齐排列。所述转向配置器由准直器1、耦合全反射锥面2、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组成。所述准直器1设置在导光条侧面,由透镜1.1和准直齿1.2组成,准直器1的中心对应光源6的光学中心,透镜1.1作为准直器1入口以光源6的光学中心为中心设置,准直齿1.2围绕透镜1.1设置,其中透镜1.1的半径根据LED颗粒大小、导光条主体厚度、光源距离而定。所述耦合全反射锥面2设置在准直器1的前方,耦合全反射锥面2由第一锥面2.1和第二锥面2.2组成,第一锥面2.1与第二锥面2.2相互垂直。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包括导光条主体和设置在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端的转向配置器,其特征在于,转向配置器由准直器(1)、耦合全反射锥面(2)、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组成,所述准直器设置在导光条侧面,耦合全反射锥面(2)设置在准直器的前方;耦合全反射锥面(2)由第一锥面(2.1)和第二锥面(2.2)组成,所述第一锥面(2.1)与第二锥面(2.2)相互垂直;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设置在导光条尾部,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由第一直角面(3.1)和第二直角面(3.2)组成,第一直角面(3.1)和第二直角面(3.2)相互垂直;耦合全反射锥面(2)的第二锥面(2.2)与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的第一直角面(3.1)相互垂直,准直器(1)的方向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的成角等于经过准直器射向第一锥面(2.1)的光线的入射角的两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包括导光条主体和设置在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端的转向配置器,其特征在于,转向配置器由准直器(1)、耦合全反射锥面(2)、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组成,所述准直器设置在导光条侧面,耦合全反射锥面(2)设置在准直器的前方;耦合全反射锥面(2)由第一锥面(2.1)和第二锥面(2.2)组成,所述第一锥面(2.1)与第二锥面(2.2)相互垂直;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设置在导光条尾部,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由第一直角面(3.1)和第二直角面(3.2)组成,第一直角面(3.1)和第二直角面(3.2)相互垂直;耦合全反射锥面(2)的第二锥面(2.2)与尾部直角全反射面(3)的第一直角面(3.1)相互垂直,准直器(1)的方向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的成角等于经过准直器射向第一锥面(2.1)的光线的入射角的两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条的厚度为5mm-20mm,尾部直角全反射面到导光条主体的入光面(5)的距离大于或等于4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器由透镜和准直齿组成,准直器的中心对应光源的光学中心,透镜(1.1)作为准直器(1)入口以光源的光学中心为中心设置,准直齿(1.2)围绕透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射准直式车灯用导光条,其特征在于,准直器的方向垂直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耦合全反射锥面的第一锥面与导光条主体的光线入射方向成45度夹角。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朱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翀车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