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114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连接所述前轮和电动车车架的连接装置和由所述转向车把驱动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杆固定支架、平行设置的至少2根连杆、分别连接两个前轮的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以及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其中,每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连杆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转动连接,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的左、右转向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同时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扭转,并获得了更小的转弯角度。

Steering mechanism of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的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电动车辆,具体涉及一种三轮或四轮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池、电动机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滑板车因其轻巧、便携、移动灵活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三轮或四轮的小型电动滑板车,较易于操控,对使用者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作为日常代步工具。然而,因为使用这类车辆时人是站立行驶的,重心较高,在车辆转弯时,由于惯性作用,如果车速较快,转向时内侧的轮子会起翘,易发生翻车事故。中国技术专利CN205034272U公开了一种三轮电动滑板车,包括有车架,安装在车架前部上方的车头,安装在车架前端的两个前轮,以及安装在车架后端的一个后轮;所述车架包括有一个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板两侧的两个支撑管,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撑管后端的两个后轮座,两个后轮座之间通过一个以上的连接板相连;所述车头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车头杆,所述支撑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车头连接管,所述车头杆与车头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支撑管前端延伸到支撑板的前方,两个支撑管的前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两个前轮座,且两个前轮座之间连接有一个联动杆,联动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两个前轮座转动连接,且联动杆中间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前轮座与所述支撑管前端通过螺栓连接,且螺栓下端朝向车架后下方。该技术方案中,前轮通过前轮座、联动杆及扭簧相配合连接在车架前部,通过重心的侧向偏移控制前轮转向,而车头相对车架固定,从而提高车辆在转向时的稳定性。然而,采用这种结构,车辆在不转向时,车架与前轮间也存在侧向转动的趋向,影响车辆在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联动杆与支撑板之间的扭簧受力大且频繁变化,为易损部件,影响车辆的整体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这类电动车辆的转向机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的转向机构,通过结构改进,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转弯时的稳定性问题。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连接所述前轮和电动车车架的连接装置和由所述转向车把驱动的转向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杆固定支架、平行设置的至少2根连杆、分别连接两个前轮的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以及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其中,每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连杆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转动连接,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的左、右转向拉杆。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根连杆,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由此,解决了前轮与地面垂直导致的上下位移问题,使得左右两侧的轮子在产生上下相对位移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两个轮子是平行的。当车辆转弯时,由于人体习惯性向弯道内部倾斜,从而改变车子的重心位置,使得所有的车轮向内倾斜一个角度α,这样人体也随之向内倾斜一个角度α,由此,因惯性影响产生的离心力减小,保证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本技术中采用多根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至少存在6个转轴点,因此易于调整平行四边形变形所需的侧向力,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扭转,整体稳定性能好。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杆为2根,分别为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等长且上下平行布置,上、下连杆和连杆固定支架、左羊角支架、右羊角支架之间的转动连接轴均与车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与转向车把下端固定连接的转向柱组件、一对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一端分别经万向球头关节轴承与转向柱组件连接,转向拉杆另一端经万向球头关节轴承分别与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连接。通过转动转向车把带动转向柱组件转动,转向柱组件拉动前轮的转动,从而获得更小的转弯角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电动车,适合使用在具有一对前轮的滑板形式电动车上,电动车可以有一个后轮或者两个后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在转向机构中设置了具有至少2根连杆的连接装置,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由此,解决了前轮与地面垂直导致的上下位移问题,使得左右两侧的轮子在产生上下相对位移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两个轮子是平行的,保证了车辆在转弯时的稳定性。2、本技术中采用多根连杆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至少存在6个转轴点,因此易于调整平行四边形变形所需的侧向力,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时不发生侧向扭转,整体稳定性能好。3、本技术通过转动转向车把带动转向柱组件转动,转向柱组件拉动前轮的转动,从而获得更小的转弯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仰视方向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转弯时的示意图;图4是转弯时的前向视图;图5是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1、转向车把;2、折叠关节;3、上连杆;4、左羊角支架;5、左前轮;6、左转向羊角;7、下连杆;8、连杆固定支架;9、右羊角支架;10、右转向羊角;11、右前轮;12、车架;13、电机驱动轮;14、转向柱组件;15、万向球头关节轴承;16、转向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电动车,主要由车架12、左前轮5、右前轮11、后轮、转向机构、电池(图中未画出)和驱动电机构成,在车架上可以设置踏板和其它装饰件(图中未画出),其中,电机安装在后轮上,构成电机驱动轮13。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车把1、固定连接在车架上的车头管、连接所述前轮和车架的连接装置和由所述转向车把驱动的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车把1经车头管与车架定位,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杆固定支架8、平行设置的上连杆3和下连杆7、分别连接两个前轮的左转向羊角6和右转向羊角10、以及左羊角支架4和右羊角支架9,其中,上连杆3和下连杆7的中间分别与所述连杆固定支架8转动连接,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羊角支架4和右羊角支架9转动连接,上、下连杆和连杆固定支架8、左羊角支架4、右羊角支架9之间的转动连接轴均与车架1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所述转向车把1和车头管上设有折叠关节2,所述折叠关节2由快拆式机构限位。由此,使电动车车把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参见附图2,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与转向车把1下端固定连接的转向柱组件14、一对转向拉杆16,所述转向拉杆16一端分别经万向球头关节轴承15与转向柱组件14连接,转向拉杆16另一端经万向球头关节轴承15分别与左转向羊角6和右转向羊角10连接。参见附图3至附图5,转向时,转动转向车把,在转向拉杆作用下,左前轮和右前轮偏转,此时,由于人体习惯性向弯道内部倾斜,从而改变车子的重心位置,车架侧偏,连杆随之发生转动,带动羊角支架偏转,平行四边形变形,使车轮与地面间从垂直方向朝转动的内侧倾斜一个角度α,这样人体也随之向内倾斜一个角度α,这样人体的惯性力就随之分解减小。由此,通过前轮的两个方向的角度调整,改变受力方向,使得人体的重心改变,减小人体的惯性作用对车辆转弯的影响,达到优质的转弯性能,使得整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连接所述前轮和电动车车架的连接装置和由所述转向车把驱动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杆固定支架、平行设置的至少2根连杆、分别连接两个前轮的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以及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其中,每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连杆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转动连接,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的左、右转向拉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的转向机构,包括一对前轮、转向车把、连接所述前轮和电动车车架的连接装置和由所述转向车把驱动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连杆固定支架、平行设置的至少2根连杆、分别连接两个前轮的左转向羊角和右转向羊角、以及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其中,每一连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连杆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转动连接,使得各连杆与左羊角支架和右羊角支架的连接点之间的连线构成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分别连接左转向羊角和右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夏峰费世方唐国斌刘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乐迪高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