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快速化成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93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35
一种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第一步,恒流充电且在首次充电电池温度控制在55‑65℃;以0.01‑0.03C恒流充电270±150min;第二步休眠1h以上;第三步恒流充电,以0.1±0.02C充电到3.90‑4.00V,第三步恒流充电的温度为室温;第四步恒流放电到电池电压为3.65‑3.70V;重复第三和第四步二至三个循环。

A Rapid Form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thium Batte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快速化成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快速化成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锂电池化成工序是锂电池生产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化成关系到整个锂电池的性能,包括首次冲放电效率、循环寿命、高温性能等等。而化成工序一般由锂电池高温化成机来完成。化成就是锂电池刚生产出来后,对其做一次充电,借以激活电池,其作用类似于对软盘的"格式化"。化成完成后电池才能开始正常的充放电。原理简单说,就是对电池第一次充电,让电池内的活性物质激活,同时在阳极表面生成一种致密的膜,借以保护整个化学界面。化成与分容是锂电池单元重要的成品工艺。化成:一般指对初次充电的电池实施一系列工艺措施使之性能趋于稳定,包括,小电流充放,静置,60℃以下的恒温静置等,也有专门指首次充电使电池完成电极活化的充放电程序。锂电芯的化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影响电池性能很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在Li+第一次充电时,Li+第一次插入到石墨中,会在电池内发生电化学反应,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在碳负极与电解液的相界面上、形成覆盖在碳电极表面的钝化薄层,人们称之为固体电解质相界面或称SEI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SEI膜的形成一方面消耗了电池中有限的锂离子,这就需要使用更多的含锂正极极料来补偿初次充电过程中的锂消耗;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阻造成一定的电压滞后。化成的目的是SEI膜形成,⑴在一定的负极电位下,电极/电解液相界面的锂离子与电解液中的溶剂分子等发生不可逆反应;⑵不可逆反应主要发生在电池首次充电过程中;⑶电极表面完全被SEI膜覆盖后,不可逆反应即停止;一旦形成稳定的SEI膜,充放电过程可多次循环进行。SEI膜组成成分,正极确实也有层膜形成,只是现阶段认为其对电池的影响要远远小于负极表面的SEI膜;负极材料石墨与电解液界面上通过界面反应能生成SEI膜,多种分析方法也证明SEI膜确实存在,厚度约为100~120nm,其组成主要有各种无机成分如Li2CO3、LiF、Li2O、LiOH等和各种有机成分ROCO2Li、ROLi、(ROCO2Li)2等。R为C或烷基。烷基碳酸锂和Li2CO3均为3.5V前形成SEI膜的主要成分,烷基碳酸锂和烷氧基锂为3.5V后形成SEI膜的主要成分。现有技术六氟磷酸锂为主盐的电液进行化成反应,随着动力电池的发展,采用ODFB即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主成份在采用普通化成反应时的要求更高,在化成过程中电液应该主要与电池正极反应。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在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化成时,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方法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锂电池快速化成方法与装置;针对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主成份的锂电池快速对锂电池化成反应。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在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化成时,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方法与装置。当然,实际效果表明,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用于六氟磷酸锂电液的效果也是优于现有的锂电池化成平台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第一步,恒流充电且在首次充电电池温度控制在55-65℃;以0.01-0.03C恒流充电270±150min;第二步休眠1h以上;第三步恒流充电,以0.1±0.02C充电到3.90-4.00V,第三步恒流充电的温度为室温;第四步恒流放电到电池电压为3.65-3.70V;重复第三和第四步二至三个循环。进一步,锂电池首先进行抽真空,1mmHg以下保证10h以上,然后在氮气流保护下进行化成。真空条件下第二步开始氮气流的保护撤回。一种锂电池的快速化成设备,在化成电源的基础上,包括化成电源10、转换开关11、负载电阻12,化成电源10分别通过转换开关11第二与第一端和负载电阻12接锂电池的正极与负极,转换开关11的第三端连接负载电阻也接到锂电池的正极;转换开关的第一端分别接到第二端和第三端电路接触。转换开关为固态器件,化成电源10上的微处理器控制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端与第二或第三端的连通态。在锂电池的化成设备中,同时设有锂电池测量的电压、电流仪表。0.1C充电后控制转换开关1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负载电阻导通,接到锂电池的正极负载电阻12对电池进行0.1C的放电,用于化成时0.1C二至三个循环的放电,且在电压降到3.9V的停止(对于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对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电池电压降到3.85V),再进行第二次充电。三元正极材料(钴、钛、锰的氧化物),负极材料仍使用纯度高的天然石墨,50-65℃烘1H,化成时0.5-0.6C再1C电流充电放电二到三次。在锂电池的化成设备中,同时设有锂电池测量的电压、电流仪表。三元正极材料(钴、钛、锰的氧化物),负极材料仍使用纯度高的天然石墨,50-65℃烘1H,再进行化成,小电液后采用0.5-0.6C充电放电二到三次完成。名词解释:休眠:在化成测试中表现为不做充电或放电,起到不同倍率充电流程间的转换作用;CC:constantcurrentcharge(即恒流充电),0.1C:其中0.1是倍率,C代表其容量值,如一电芯的容量是500mAh,则充电电流0.1C指0.1*500则为50mA。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化成过程能够对采用ODFB即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主成份的电池提高性能,尤其是循环寿命提高10%,电池的高温性能也很有改善,在65℃的高温循环性能有所改善;本专利技术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虽然化成成本上略有提高,但还是值得采取的,尤其是在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化成时,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方法与装置。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用于六氟磷酸锂电液的效果也优于现有的锂电池化成平台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针对二氟草酸硼酸锂的电液主成份的锂电池化成反应作为实施例。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性能。化成设备为杭州可靠性仪器厂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化成系统分为2A/2.5A/3A等几种类型,按project又分成气压针床式/装架式/插老化板几种:LIP—3AHB01(512高温)、LIP—3AB01(512常温)、LIP—3AHF04(576高温)、LIP—3AF04(768常温)、LIP—3AP02(3A装架机)、LIP—3AHB01W(恒功率、LIP—0.5AHB01(0.5A高温)。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第一步,恒流充电且在首次充电电池温度控制在55-65℃;以0.01-0.03C恒流充电270±150min,小电流充电目的使形成的SEI膜质量、界面更好,但形成的SEI膜不稳定,易与前面的分解产物发生反应,需进一步充电使SEI膜趋于稳定。第二步休眠1h以上,目的是使两次充电有一个转换过程,并达到消除极化的作用;第三步恒流充电,以0.1±0.02C充电到3.90-4.00V,在SEI膜基本形成后以稍大一点电流充,不但节约更多时间;且形成的SEI膜致密,热稳定性更好,此时的SEI膜将电解液与石墨完全隔开,只许离子通过到达石墨层。但此时电压不能充得太高易造成析锂。第三步恒流充电的温度为室温(充电时电池会发热)甚至风冷。第四步恒流放电3.65-3.70V;重复第三和第四步二至三个循环。三元正极材料(钴、钛、锰的氧化物),负极材料仍使用纯度高的天然石墨,50-65℃烘1H,化成时0.5-0.6C再1C电流充电放电二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恒流充电且在首次充电电池温度控制在55‑65℃;以0.01‑0.03C恒流充电270±150min;第二步休眠 1 h以上;第三步恒流充电,以0.1±0.02C充电到3.90‑4.00V;第三步恒流充电的温度为室温;第四步恒流放电到电池电压为3.65‑3.70V;重复第三和第四步二至三个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恒流充电且在首次充电电池温度控制在55-65℃;以0.01-0.03C恒流充电270±150min;第二步休眠1h以上;第三步恒流充电,以0.1±0.02C充电到3.90-4.00V;第三步恒流充电的温度为室温;第四步恒流放电到电池电压为3.65-3.70V;重复第三和第四步二至三个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其特征是,锂电池首先进行抽真空,1mmHg以下保证10h以上,然后在氮气流保护下进行化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开始氮气流的保护撤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书快速化成方法,其特征是,0.1C充电后控制转换开关11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接负载电阻导通,接到锂电池的正极负载电阻12对电池进行0.1C的放电,用于化成时0.1C二至三个循环的放电,且在电压降到3.9V的停止(对于三元正极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善源郑建章赖金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百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