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92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通过在设于B板上的腔体的旁边设置凹槽,进料口与凹槽连通,在凹槽与腔体靠近的侧面上设置导通孔,将凹槽与腔体连通,导通孔倾斜设置,使凹槽与腔体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由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同时顶出产品和尾料,经切刀将产品与尾料分离,实现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省去去尾料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去去尾料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A kind of mould which can remove tailings at the same time of cu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
本技术属于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注塑机可依据需要,替换不同的模具,批量生产出不同的产品。注塑机在这一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尾料,生产完成后,需人工将成品与尾料分离,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旨在解决尾料需要人工去除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包括:A板、底板,所述A板的底部固设有前模,所述A板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依次贯穿所述A板、前模,所述A板的四个边角上均固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贯穿所述A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顶棍孔,所述底板两端的顶部均固设有方铁,所述方铁的顶部固设有B板,所述B板上与所述前模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相邻设置的腔体、凹槽,所述凹槽上靠近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侧面,穿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导通孔倾斜设置,使得位于所述腔体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所述底板与所述B板之间固设有若干中托司、若干撑头,所述中托司、撑头上套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所述顶针面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板的顶部固设有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若干回针,所述第一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腔体,与所述腔体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齐,所述回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与所述B板的顶部平齐,所述回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顶针面板的顶部固设有若干顶出限位柱,所述B板上与所述导套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导柱。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套的长度与所述A板的厚度一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凹槽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柱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与所述方铁由螺丝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铁与所述B板由螺丝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撑头的高度与所述方铁的高度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顶针的长度与所述第二顶针的长度一致或不一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簧位于所述顶针面板与所述B板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切刀与所述后模为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设于B板上的腔体的旁边设置凹槽,进料口与凹槽连通,在凹槽与腔体靠近的侧面上设置导通孔,将凹槽与腔体连通,导通孔倾斜设置,使凹槽与腔体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由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同时顶出产品和尾料,经切刀将产品与尾料分离,实现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省去去尾料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去去尾料工序,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的后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A处的剖视图。图中:1-A板;2-前模;3-进料口;4-导套;5-底板;6-方铁;7-B板;8-后模;9-腔体;10-凹槽;11-导通孔;12-中托司;13-撑头;14-顶针底板;15-顶针面板;16-弹簧;17-导柱;18-切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包括:A板1、底板5,A板1的底部固设有前模2,A板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进料口3依次贯穿A板1、前模2,A板1的四个边角上均固设有导套4,导套4贯穿A板1。底板5上设有若干顶棍孔(图中未示),底板5两端的顶部均固设有方铁6,方铁6的顶部固设有B板7,B板7上与前模2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后模8,后模8上设有相邻设置的腔体9、凹槽10,凹槽10上靠近腔体9的侧面上设有导通孔11,导通孔11贯穿凹槽10的侧面,穿入腔体9内,导通孔11倾斜设置,使得位于腔体9与凹槽10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18,底板5与B板7之间固设有若干中托司12、若干撑头13,中托司12、撑头13上套设有顶针底板14和顶针面板15,顶针底板14与顶针面板15固定连接,顶针底板14的顶部固设有若干第一顶针(图中未示)、若干第二顶针(图中未示)、若干回针(图中未示),第一顶针依次贯穿顶针面板15、B板7、后模8,穿入腔体9,与腔体9的底部平齐,第二顶针依次贯穿顶针面板15、B板7、后模8,穿入凹槽10,与凹槽10的底部平齐,回针依次贯穿顶针面板15、B板7,与B板7的顶部平齐,回针上套设有弹簧16,顶针面板15的顶部固设有若干顶出限位柱(图中未示),B板7上与导套4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导柱17。本技术中:导套4的长度与A板1的厚度一致。本技术中:进料口3与凹槽10连通。本技术中:导套4与导柱17相匹配。本技术中:底板5与方铁6由螺丝固定。本技术中:方铁6与B板7由螺丝固定。本技术中:撑头13的高度与方铁6的高度相匹配。本技术中:第一顶针的长度与第二顶针的长度一致或不一致,便于同时顶出产品与尾料。本技术中:弹簧16位于顶针面板15与B板7之间。本技术中:切刀18与后模8为一体。本技术使用时:合模过程,由注塑机的驱动机构带动A板1、底板5相向运动,导柱17穿入导套4,直至A板1的底部与B板7的顶部贴合,前模2与后模8之间形成型腔,合模完成;原料由进料口3进入凹槽10内,在通过导通孔11进入型腔,注塑成型;开模过程,由注塑机的驱动机构带动A板1、底板5相背运动,导柱17从导套4内抽出,A板1与B板7分离,开模完成;下料及去尾料过程,由注塑机的推送机构带动与顶棍孔相匹配的顶棍穿入顶棍孔,带动顶针底板14运动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由顶出限位柱限定),顶针底板14带动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回针、顶针面板15移动,同时由顶针面板15压迫弹簧16收缩,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同时顶出产品和尾料,产品与尾料由切刀18分离,下料及去尾料完成;注塑机推送机构带动顶棍复位,然后由弹簧的弹力带动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回针、顶针底板14、顶针面板15复位,完成一工作循环。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去去尾料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板、底板,所述A板的底部固设有前模,所述A板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依次贯穿所述A板、前模,所述A板的四个边角上均固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贯穿所述A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顶棍孔,所述底板两端的顶部均固设有方铁,所述方铁的顶部固设有B板,所述B板上与所述前模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相邻设置的腔体、凹槽,所述凹槽上靠近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侧面,穿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导通孔倾斜设置,使得位于所述腔体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所述底板与所述B板之间固设有若干中托司、若干撑头,所述中托司、撑头上套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所述顶针面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板的顶部固设有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若干回针,所述第一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腔体,与所述腔体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齐,所述回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与所述B板的顶部平齐,所述回针上套设有弹簧,述顶针面板的顶部固设有若干顶出限位柱,所述B板上与所述导套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导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板、底板,所述A板的底部固设有前模,所述A板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依次贯穿所述A板、前模,所述A板的四个边角上均固设有导套,所述导套贯穿所述A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顶棍孔,所述底板两端的顶部均固设有方铁,所述方铁的顶部固设有B板,所述B板上与所述前模相对应的位置上固设有后模,所述后模上设有相邻设置的腔体、凹槽,所述凹槽上靠近腔体的侧面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贯穿所述凹槽的侧面,穿入所述腔体内,所述导通孔倾斜设置,使得位于所述腔体与所述凹槽之间的模料形成切刀,所述底板与所述B板之间固设有若干中托司、若干撑头,所述中托司、撑头上套设有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所述顶针面板固定连接,所述顶针底板的顶部固设有若干第一顶针、若干第二顶针、若干回针,所述第一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腔体,与所述腔体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二顶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后模,穿入所述凹槽,与所述凹槽的底部平齐,所述回针依次贯穿所述顶针面板、B板,与所述B板的顶部平齐,所述回针上套设有弹簧,述顶针面板的顶部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蔚烽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大伟成记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