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891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浇口套、下模腔、活动模板、上模腔、第一弹簧、伸缩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凹型滑槽、凸型滑块、支撑杆、支撑板、推杆、流道、圆杆、限位板、复位空腔和第二弹簧。推动推杆会带动活动模板向顶部运动,从而将下模腔内的注塑工件通过活动模板进行脱模,活动模板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有导向的作用,在伸缩杆表面套接的第一弹簧会在工件脱模后将活动模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合模时,圆杆表面套接的限位板会压缩第二弹簧,直至上下模板紧密接触;分模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圆杆会推动上模板上顶部运动,最终上模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此来实现了上模板可自动复位的目的。

An Injection Mold for Machining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是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领域。
技术介绍
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为了减少繁重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量,注塑模大多采用了标准模架。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在机械加工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塑胶加强条可采用注塑的方式进行生产,现有的注塑模具结构都比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单个生产,脱模的效率也较低,且上下模板在闭合之后需要主动分离,会降低生产效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上模板、模板复位结构、下模板和工件推出结构;所述上模板的上表面开有流道,所述流道内部套接有浇口套,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开有上模腔,且所述流道与所述上模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模板复位结构包括圆杆、限位板和第二弹簧,所述下模板的内部开有复位空腔,所述圆杆贯穿所述复位空腔的表面,所述圆杆顶端端面与所述上模板下表面固接,所述复位空腔与所述圆杆之间设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套接所述圆杆的表面;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所述圆杆的表面;所述工件推出结构包括活动模板、伸缩杆、支撑杆、支撑板和推杆,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内部套接有所述活动模板,且所述活动模板的下表面分布固接有所述伸缩杆和所述支撑杆;所述伸缩杆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所述第一连杆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杆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固接在所述下模板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部固接在所述活动模板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固接在所述下模板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均固接有凸型滑块,所述下模板的内腔两侧侧壁均开有凹型滑槽,且所述凸型滑块卡合在所述凹型滑槽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接有所述推杆,且所述推杆贯穿所述下模板的下表面;通过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推杆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所述推杆经过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支撑杆将所述活动模板向顶部推动,以此来达到了注塑工件从下模腔内部推出的目的。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均为矩形结构,且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的大小与安装位置相同。优选的,所述上模腔与所述下模腔的数目均为三个,且分布等距离分布在对应模板的表面。优选的,每个所述活动模板的下表面均设有四个所述伸缩杆,且四个所述伸缩杆对称分布在所述活动模板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目为三个,且等距离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圆杆为柱状结构,所述圆杆的数目为四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的是上下模板来对工件进行合模注塑成型,在下模腔的内部下表面安装的是一个活动模板,向顶部推动推杆带动支撑板和支撑杆同时向顶部运动,从而将下模腔内的注塑工件通过活动模板进行脱模,在活动模板的底部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且在伸缩杆表面套接的第一弹簧会在工件脱模后将活动模板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第一连杆底端会降至第二连杆的内腔底部,提高了工件脱模的速率;2、本技术通过圆杆将上模板和下模板进行连接,圆杆贯穿下模板内部的复位空腔,在复位空腔内部设置了第二弹簧,合模时,圆杆表面套接的限位板会压缩第二弹簧,直至上下模板紧密接触;分模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圆杆会推动上模板上顶部运动,最终上模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此来实现了上模板可自动复位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板和下模板连接示意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浇口套,4、下模腔,5、活动模板,6、上模腔,7、第一弹簧,8、伸缩杆,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9、凹型滑槽,10、凸型滑块,11、支撑杆,12、支撑板,13、推杆,14、流道,15、圆杆,16、限位板,17、复位空腔,18、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上模板1、模板复位结构、下模板2和工件推出结构;所述上模板1的上表面开有流道14,所述流道14内部套接有浇口套3,所述上模板1的下表面开有上模腔6,且所述流道14与所述上模腔6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模板复位结构包括圆杆15、限位板16和第二弹簧18,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开有复位空腔17,所述圆杆15贯穿所述复位空腔17的表面,所述圆杆15顶端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下表面固接,所述复位空腔17与所述圆杆15之间设有限位板16,且所述限位板16套接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限位板16底部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18套接在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工件推出结构包括活动模板5、伸缩杆8、支撑杆11、支撑板12和推杆13,所述下模板2的上表面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内部套接有所述活动模板5,且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分布固接有所述伸缩杆8和所述支撑杆11;所述伸缩杆8由第一连杆81和第二连杆82构成,所述第一连杆81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杆82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82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8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顶部固接在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底部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固接有所述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上模板(1)、模板复位结构、下模板(2)和工件推出结构;所述上模板(1)的上表面开有流道(14),所述流道(14)内部套接有浇口套(3),所述上模板(1)的下表面开有上模腔(6),且所述流道(14)与所述上模腔(6)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模板复位结构包括圆杆(15)、限位板(16)和第二弹簧(18),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开有复位空腔(17),所述圆杆(15)贯穿所述复位空腔(17)的表面,所述圆杆(15)顶端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下表面固接,所述复位空腔(17)与所述圆杆(15)之间设有限位板(16),且所述限位板(16)套接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限位板(16)底部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18)套接在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工件推出结构包括活动模板(5)、伸缩杆(8)、支撑杆(11)、支撑板(12)和推杆(13),所述下模板(2)的上表面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内部套接有所述活动模板(5),且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分布固接有所述伸缩杆(8)和所述支撑杆(11);所述伸缩杆(8)由第一连杆(81)和第二连杆(82)构成,所述第一连杆(81)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杆(82)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82)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8)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顶部固接在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底部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固接有所述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两端均固接有凸型滑块(10),所述下模板(2)的内腔两侧侧壁均开有凹型滑槽(9),且所述凸型滑块(10)卡合在所述凹型滑槽(9)内部;所述支撑板(12)的下表面固接有所述推杆(13),且所述推杆(13)贯穿所述下模板(2)的下表面;通过所述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板(12)和所述推杆(13)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所述推杆(13)经过所述支撑板(12)和所述支撑杆(11)将所述活动模板(5)向顶部推动,以此来达到了注塑工件从下模腔(4)内部推出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加工工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上模板(1)、模板复位结构、下模板(2)和工件推出结构;所述上模板(1)的上表面开有流道(14),所述流道(14)内部套接有浇口套(3),所述上模板(1)的下表面开有上模腔(6),且所述流道(14)与所述上模腔(6)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模板复位结构包括圆杆(15)、限位板(16)和第二弹簧(18),所述下模板(2)的内部开有复位空腔(17),所述圆杆(15)贯穿所述复位空腔(17)的表面,所述圆杆(15)顶端端面与所述上模板(1)下表面固接,所述复位空腔(17)与所述圆杆(15)之间设有限位板(16),且所述限位板(16)套接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限位板(16)底部设有所述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18)套接在所述圆杆(15)的表面;所述工件推出结构包括活动模板(5)、伸缩杆(8)、支撑杆(11)、支撑板(12)和推杆(13),所述下模板(2)的上表面设有下模腔(4),所述下模腔(4)内部套接有所述活动模板(5),且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分布固接有所述伸缩杆(8)和所述支撑杆(11);所述伸缩杆(8)由第一连杆(81)和第二连杆(82)构成,所述第一连杆(81)套接在所述第二连杆(82)内部,且所述第二连杆(82)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伸缩杆(8)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顶部固接在所述活动模板(5)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弹簧(7)的底部固接在所述下模板(2)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源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