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振动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45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筒状振动隔离装置,内筒(3)设置在外筒内,外筒形成大体筒形的形状,具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半筒体(20),并且隔振橡胶(4)适合于连接在外筒(2)和内筒(3)之间。切口(11)沿着分开外筒(2)的切口(10)形成在隔振橡胶(4)的侧壁上。在外筒(2)的内周壁上设有朝向内筒(3)凸出的凸出部分(12)。在将副车架座(1)安装到副车架上时,当切口(10)和(11)收缩以减小外筒(2)的直径时,隔振橡胶(4)从切口(10)侧推送到中间部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副车架座等的筒状振动隔离装置。技术背景作为筒状振动隔离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的是副车架座。这样的 副车架座具有外筒,其通过切口分成左右部分,并且,当安装在副车 架上时,该切口收缩以减小外筒的直径,从而压缩位于内筒和外筒之 间的弹性体。还已知这样的副车架座,其中,在径向上从外筒向内筒 凸出并且从内筒向外筒凸出的凸出部分设置成在内筒的轴向上分隔 开。在安装时,弹性体被凸出部分的每个顶端压缩,以增加与内筒轴 线正交的方向上的弹簧刚度,而轴向的弹簧刚度是通过设置在成对凸 出部分之间的弹性体的剪切作用增加的。专利参考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H01-126447。 由于内筒的轴向对应于主载荷的输入方向,因此在这个方向的弹 簧刚度需要增加,并且在这个方向的弹簧刚度受在内筒轴向间隔分开 的成对凸出部分之间的弹性体体积的影响。为了增加该体积,凸出部 分的顶端之间的间隙需要被收缩,但是,如果收缩得太多,在轴向垂 直方向的弹簧刚度将过度地增加。因此,当该间隙必须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时,在那种情况下,在凸出部分之间的弹性体的体积减小,从而 在轴向的弹簧刚度减小到要求的水平之下。于是,因为在轴向的位移 不能仅仅由在这个部分中的弹簧控制,所以必须通过止挡4A控制位 移,如图3中虛线所示,其从弹性体的表面轴向向外地凸出。然而, 因为上述止挡4A增加了该装置轴向的尺寸,所以根据型号的不同会 有布置变得很困难的情况。此外,当止挡4A存在时,止挡4A本身具有大的弹簧刚度,并且 当止挡4A在空转操作时与发动机侧接触时,微振动会传递到车体侧,因此需要隔离上述振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振动隔离装置,该振动隔离装置能够 形成上述的大的弹簧刚度,从而可以省略上述的止挡,并且该振动隔 离装置还能够增加对轴向弹簧刚度与轴向垂直方向的弹簧刚度之间的 弹簧刚度比控制的自由度,并且能够进一步改进振动隔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筒状振动隔离装置 包括在内和在外设置并通过弹性体彼此连接的内筒和外筒,外筒在圆 周方向预先分开,以在安装时减小外筒的直径,设置有一对凸出部分, 它们在内筒的轴向间隔分开并在内筒和外筒之间从 一 侧向另 一 侧凸 出,同时留有预定的间隙,在减小外筒的直径时通过使预定的间隙收 缩来压缩弹性体,其中,在与内筒的轴线正交的横截面中,外筒的内 周壁形成为曲率半径小于相对的内筒的外周壁的曲率半径,从而在内 筒和外筒之间的间隙逐渐地朝向外筒的圆周方向的末端部分收缩。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外筒包括在内筒的轴线两侧彼此相对的 两个位置分开的两个半筒体。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凸出部分与外筒整体形成。依照第一方面限定的本专利技术,因为在与内筒的轴线正交的横截面 中,外筒的内周壁形成为曲率半径小于相对的内筒的外周壁的曲率半分收缩。'因;,当i径处于扩2状态的外;直;减小;:;缩的弹性 体难以从外筒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逸出。于是,因为弹性体被轴向间隔 的凸出部分的顶端压缩,所以减少了在轴向的逸出。因此,增加了在 成对凸出部分之间的弹性体的压缩填充量,从而使得在轴向的弹簧刚 度更大,因此可以省略从弹性体的表面轴向凸出的止挡,从而通过防 止由于设置止挡导致装置的尺寸在轴向扩大而使得该装置紧凑和轻 巧。因此,该装置能安装在轴向尺寸有限的空间中,从而增加布置的 自由。而且,轴向的弹簧刚度以及在与轴线正交方向的弹簧刚度均能 比较自由地设定,从而增加了控制轴向弹簧刚度和与轴线正交方向的弹簧刚度的弹簧刚度比的自由度。此外,因为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止挡,因此振动隔离性能可以进 一步改进,当在空转操作时不会通过止挡将微振动传递到车体侧。依照在第二方面限定的本专利技术,外筒包括在内筒的轴线两侧彼此相对的两个位置分开的两个半筒体。因此,假定轴向为"z"、连接相对的分开部分的直线方向为"Y,,并且与"Y"和"Z"正交的方向为 "X"的话,通过使外筒的一对半筒体在"X"方向以相对的方式布置 可以容易地设定三个正交轴"X"、 "Y"和"Z"的每个方向的弹簧刚 度。依照在第三方面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由于凸出部分与分开结构的外筒 是整体形成的,因此它们可以由用于形成外筒内壁侧和外壁侧的拼合 模来形成,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成形。 附图说明图l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副车架座的侧视图2是副车架座的平面图3是沿图2中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视图4是沿图3中的线4-4截取的横截面视图5是半筒体的平面图6是显示了半筒体内侧的视图7-A和图7-B是竖直的截面图,显示了安装前后的状态; 图8是横向的截面图,显示了安装前后的状态; 图9-A和图9-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半筒体的正视图和 透牙见图;和图IO-A和图IO-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半筒体的正视图和透^L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依照附图对体现在副车架座中的实施例作详细的描 述。图l是副车架的侧视图。图2是它的平面图。现在参见这些附图, 副车架座1包括外筒2、大体上同心地布置在外筒2内的内筒3和连接在上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隔振橡胶4。隔振橡胶4是用于吸收振动 的主要部分,并且由作为弹性体的例子的常规橡胶制成。外筒2和内 筒3是利用由金属或树脂组成的适当材料由适当的方法形成,例如铸 造等等。外筒2是通过挤压到位于车身侧的副车架5上的安装孔6中而安 装的。附图标记7表示设置在外筒2—端上的法兰,用以安装在安装 孔6的外周边上。在内筒3中具有轴向贯穿孔8,其用于插入安装轴9, 例如螺栓等等,通过该安装轴9,内筒3与发动机侧(未显示)连接。外筒2由一对半筒体20形成(参见图5和6,在下文中将详细解 释),它们在直径方向被分成两个部分,其通过隔振橡胶4连接和结合。 如图2所示,分开的部分具有在安装时收缩的切口 10。在图2中的切 口 IO为收缩的状态(与在图1、 3、 4中的一样)。外筒2在平面视图 中具有大体上椭圓形的形状,所呈的状态为一对半筒体20在不是收缩 而是打开的切口 10两侧彼此相对。在图中以虛线表示的法兰7的轮廓 相应于在上述状态下的外部构形。这样的状态称为"扩大直径状态", 并且两个半筒体20内切的虛圆的半径称为"扩大半径"。隔振橡胶4的横向侧还形成有切口 11,其与切口 10串联连接, 并朝向内筒3凹进。在安装到副车架5上之前的状态下,预定的比较 大的初始间隙wl用虚线表示。通过当减小扩大的直径时收缩初始的 间隙wl,外筒2能压入并安装在副车架5的安装孔6中。安装之后收 缩的间隙由w2表示。在图1和图2中以实线显示的是减小直径的状 态。相互成直角的三个轴由X、 Y和Z表示,如图1所示,Z轴平行 于内筒3的轴线延伸。此外,如图2所示,切口10和11各自在内筒 3的中心CO (位于Z轴上)两侧相对设置。在相对的切口 IO之间连 接并通过CO的轴线由Y表示,而与轴线Y垂直并通过CO的轴线由 X表示。在下文的解释中,与轴线X、 Y和Z平行的延伸方向可以简 单地称为X、 Y和Z方向。此外,如图1和2中所示的状态相当于使 用状态,因此Z方向是上下方向,X方向是前后方向,Y方向是左右方向。图3是沿图2中的线3-3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在中央方向凸 出的凸出部分12与外筒2的内壁整体形成。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状振动隔离装置,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通过弹性体而设置在内筒之外,所述外筒在圆周方向预先切开,以在安装时减小外筒的直径,且所述外筒具有在所述内筒的轴向上间隔分开的一对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从一侧向另一侧凸出,同时留有预定的间隙,并且通过在减小所述外筒的直径时使所述预定的间隙收缩来压缩所述弹性体,其中,在与内筒的轴线正交的横截面中,所述外筒的内周壁的曲率半径小于相对的所述内筒的外周壁的曲率半径,从而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的间隙逐渐地朝向所述外筒的圆周方向的末端部分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雅英宮原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