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736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用于对车载充电机进行散热,车载充电机含有车载充电机上壳、充电电路模块、车载充电机下壳,充电电路模块安装于车载充电机下壳内部下表面,车载充电机上壳与车载充电机下壳的上端机械连接,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导热介质、膨胀室、通孔以及防水透气阀,相变导热介质填充于车载充电机上壳、车载充电机下壳与充电电路模块形成的内部空间并吸收充电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车载充电机上壳和车载充电机下壳,膨胀室设置于车载充电机下壳外侧面且膨胀室内部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通孔开设于车载充电机下壳与膨胀室相接部位,防水透气阀设置于膨胀室顶端,系统结构优化且散热效率大大提高。

A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Vehicle Charger Based on Phase Change Thermal Conduction Princi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普及率不断提高,其中主要以纯电动汽车为主。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续驶里程不断提高,这也致使电动汽车整车需要拥有更多的电量,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其充电的便利性和充电的速度快慢等则极大地影响用户的驾驶体验,因此,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呈现出向更大功率需求发展的明显趋势,以此才能有效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效率一般在92%左右,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机内部的功率器件不断发热会产生能量损失,并且其热量不断累积容易造成功率器件损坏,所以为了保证充电机能够正常工作,通常需要为其设计合适有效的散热系统。目前,传统技术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中主要有风冷散热系统和水冷散热系统两大类,风冷散热系统是采用空气风冷的方式,首先车载充电机内部的功率器件通过导热硅胶将热量传递到车载充电机表面,然后利用风扇吹动将车载充电机表面的热量扩散到空气中,由于风热传递过程中热阻很大,且车载充电机表面散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用于含有车载充电机上壳、充电电路模块、车载充电机下壳的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安装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内部下表面,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的上端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导热介质、膨胀室、通孔以及防水透气阀,所述相变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车载充电机下壳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形成的内部空间并吸收所述充电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和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所述膨胀室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外侧面且膨胀室内部填充有所述相变导热介质,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与所述膨胀室相接部位,所述防水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用于含有车载充电机上壳、充电电路模块、车载充电机下壳的车载充电机的散热,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安装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内部下表面,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的上端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导热介质、膨胀室、通孔以及防水透气阀,所述相变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车载充电机下壳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形成的内部空间并吸收所述充电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所述车载充电机上壳和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所述膨胀室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外侧面且膨胀室内部填充有所述相变导热介质,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下壳与所述膨胀室相接部位,所述防水透气阀设置于膨胀室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端浸于相变导热介质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电信号连接以将采集的所述相变导热介质温度数据传输给所述充电电路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变导热原理的车载充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所述相变导热介质温度大于所述充电电路模块工作温度预设阈值时,所述充电电路模块控制自身减小充电工作功率。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世春郭斌周思达崔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