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07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包括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和润滑油道,高、低速端润滑泵布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内,润滑油道设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壳体内,润滑油道包括主油道和多组分支油道,主油道通过分支油道与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和摇臂传动系统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均相通,同时还与高、低速端润滑泵的排油口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每个时刻高、低速端润滑泵中总有一个处于低位可以向主油道供油,使主油道中始终充满油液,这些油液再通过各分支油道实时供给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和摇臂传动系统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即使是采煤机在大倾角工作面工作的情况下,摇臂传动系统各处都不会缺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High Efficiency Forced Lubrication System of Shearer with Circulating Lubric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主要用在采煤机摇臂部件上,用于实现摇臂传动系统各轴组轴承的高效润滑,其特点是具有循环润滑功能,属于采煤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采煤机摇臂均设有强迫润滑系统,其中一种典型结构是在摇臂高速端安装一个润滑泵,通过润滑泵将润滑油打到低速端,当采煤机使用于大倾角工作面时,下摇臂的高速端轴承缺油;另外,该种结构一般只设有一条润滑油道孔,该润滑油道孔只通向摇臂的八轴组件的末端,因此只能将润滑油引到八轴组件附近,并且仍然不能直接润滑低速端轴承,因而润滑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对摇臂传动系统中各轴组的轴承都能够进行高效润滑,即使是采煤机在大倾角工作面工作的情况下,整个摇臂各处都不会有缺油现象,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有:一种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包括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润滑油道,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布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内,所述润滑油道设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壳体内,所述润滑油道包括主油道和多组分支油道,所述主油道通过所述分支油道与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均相通,同时还与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排油口相通。所述主油道呈环形,位于壳体的上部,并沿其所在摇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分支油道为上下延伸的孔道,其上端与所述主油道相通,下端开口在传动箱的内壁表面,所述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各自的轴线均为前后水平延伸布置。所述多组分支油道优选与所述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均包括泵壳、泵轴、泵齿轮、距离垫和安装垫,所述泵壳呈杯型,所述泵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泵壳的封口端的内孔中,另一端从泵壳的敞口端伸出,且其上依次同轴套设所述泵齿轮和距离垫后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传动箱壳体上,所述泵齿轮与泵轴键连接,所述安装垫安装在传动箱壳体的安装孔中,所述泵齿轮由泵轴上的轴肩和所述距离垫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轴承由所述距离垫和安装垫轴向限位,所述轴肩与安装第一轴承的轴颈之间的轴段上分布有螺旋叶片,所述泵壳与传动箱壳体上的安装孔轴孔配合,所述泵壳上靠近封口端的侧壁上设有径向通孔,该径向通孔构成为相应润滑泵的排油口,所述泵壳与传动箱壳体上的安装孔之间在所述径向通孔的前后侧分别设置密封,所述泵壳的封口端设置成法兰结构,通过所述法兰结构所述泵壳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传动箱壳体上,所述泵壳的靠近敞口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该开口构成为相应润滑泵的进油口,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泵齿轮分别与摇臂传动系统的一轴组件的一轴齿轮和八轴组件的八轴齿轮外啮合。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所述安装垫优选为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第二轴承的老塘侧和煤壁侧。所述多组分支油道可以包括沿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十组分支油道;第一组分支油道有两个油道孔,其中煤壁侧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在与高速端润滑泵的泵壳相配合的安装孔的孔壁上,并与相应的径向通孔相通,老塘侧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在高速端润滑泵的第二轴承的安装孔的孔壁上;第十组分支油道有两个油道孔,其中煤壁侧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在低速端润滑泵的第二轴承的安装孔的孔壁上,老塘侧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在与低速端润滑泵的泵壳相配合的安装孔的孔壁上,并与相应的径向通孔相通。第二、四、七、九组分支油道均有两个油道孔,分别对应摇臂传动系统的一轴、三轴、六轴、八轴组件的靠近煤壁侧和老塘侧的轴承位置;第三、五、六、八组分支油道有一个油道孔,分别对应摇臂传动系统的二轴、四轴、五轴、七轴组件的中部的轴承组的位置。进一步优选为:第二、四、九组分支油道的两个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分别位于一轴、三轴、八轴组件的煤壁侧和老塘侧轴承的轴承座孔的孔壁上,第七组分支油道的两个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分别位于六轴组件的煤壁侧轴承的安装孔的孔壁上和老塘侧轴承的近煤壁侧的传动箱壳体内壁上;第三、五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的下端开口分别位于二轴、四轴组件的轮轴的老塘侧安装孔的孔壁上,同时二轴、四轴组件的轮轴内部均设有连通其老塘侧轮轴外径与中部轴承组安装轴颈的孔道,第六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的下端开口位于五轴组件的中部轴承组的安装孔的孔壁上,第八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的下端开口位于七轴组件的轮轴的煤壁侧安装孔的孔壁上,同时七轴组件的轮轴内部设有连通其煤壁侧轮轴外径与中部轴承组安装轴颈的孔道。通向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的润滑点的所述分支油道与所述主油道连接处均优选安装有中心油堵,所述中心油堵上设有过油小孔,所述主油道与相应的分支油道通过相应的过油小孔相连通。所述摇臂的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循环润滑油槽,所述循环润滑油槽以油槽盖板焊接封闭形成所述主油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每个时刻高、低速端润滑泵中总有一个处于低位可以向主油道供油,使主油道中始终充满油液,这些油液再通过各分支油道实时供给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和摇臂传动系统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即使是采煤机在大倾角工作面工作的情况下,摇臂传动系统各处都不会缺油,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环状的主油道形成循环润滑油道,简化了摇臂壳体内的油道布置,使摇臂壳体铸造、加工更简单、更经济,并且在大倾角工作面中,润滑油也可以直接到达摇臂传动箱内各处轴承,进而形成高效润滑。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道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而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由于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中的泵轴旋向与左右工作面无关,当采煤机更换左右工作面时,无需更换润滑泵的旋向,进一步提高了强迫润滑系统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在摇臂中的布置情况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循环润滑油槽在摇臂壳体上布置情况示意图;图3是高速端润滑泵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低速端润滑泵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C1-C1剖视图(第一组分支油道);图6是图2的C2-C2剖视图(第二组分支油道);图7是图2的C3-C3剖视图(第三组分支油道);图8是图2的C4-C4剖视图(第四组分支油道);图9是图2的C5-C5剖视图(第五组分支油道);图10是图2的C6-C6剖视图(第六组分支油道);图11是图2的C7-C7剖视图(第七组分支油道);图12是图2的C8-C8剖视图(第八组分支油道);图13是图2的C9-C9剖视图(第九组分支油道);图14是图2的C10-C10剖视图(第十组分支油道);图15是中心油堵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高速端润滑泵、2.低速端润滑泵、3.摇臂的传动箱壳体、4.中心油堵、4-1.过油小孔、5.油槽盖板、6.泵壳、7.泵轴、8.第一轴承、9.螺钉组、10.O形圈、11.泵齿轮、12.键、13.距离垫、14.第二轴承、15.安装垫、16.主油道、17-11.第一组分支油道的煤壁侧油道孔、17-12.第一组分支油道的老塘侧油道孔、17-21和17-22.第二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17-3.第三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17-41和17-42.第四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17-5.第五组分支油道的油道孔、17-6.第六组分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润滑油道,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布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内,所述润滑油道设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壳体内,所述润滑油道包括主油道和多组分支油道,所述主油道通过所述分支油道与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均相通,同时还与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排油口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润滑油道,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布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内,所述润滑油道设置在摇臂的传动箱壳体内,所述润滑油道包括主油道和多组分支油道,所述主油道通过所述分支油道与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的润滑点均相通,同时还与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排油口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呈环形,位于壳体的上部,并沿其所在摇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分支油道为上下延伸的孔道,其上端与所述主油道相通,下端开口在传动箱的内壁表面,所述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各自的轴线均为前后水平延伸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分支油道与所述高速端润滑泵、低速端润滑泵以及摇臂传动系统的各轴组件一一对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均包括泵壳、泵轴、泵齿轮、距离垫和安装垫,所述泵壳呈杯型,所述泵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支撑在泵壳的封口端的内孔中,另一端从泵壳的敞口端伸出,且其上依次同轴套设所述泵齿轮和距离垫后通过第二轴承支撑在传动箱壳体上,所述泵齿轮与泵轴键连接,所述安装垫安装在传动箱壳体的安装孔中,所述泵齿轮由泵轴上的轴肩和所述距离垫轴向限位,所述第二轴承由所述距离垫和安装垫轴向限位,所述轴肩与安装第一轴承的轴颈之间的轴段上分布有螺旋叶片,所述泵壳与传动箱壳体上的安装孔轴孔配合,所述泵壳上靠近封口端的侧壁上设有径向通孔,该径向通孔构成为相应润滑泵的排油口,所述泵壳与传动箱壳体上的安装孔之间在所述径向通孔的前后侧分别设置密封,所述泵壳的封口端设置成法兰结构,通过所述法兰结构所述泵壳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传动箱壳体上,所述泵壳的靠近敞口端的侧壁上设有开口,该开口构成为相应润滑泵的进油口,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泵齿轮分别与摇臂传动系统的一轴组件的一轴齿轮和八轴组件的八轴齿轮外啮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端润滑泵和低速端润滑泵的所述安装垫分别安装在各自的第二轴承的老塘侧和煤壁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亮刘天宝翟雨生乐南更刘峰魏升郭岱王灿高振帮许寄桥金丹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