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601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的所述实际浓度A是否处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内,所述预设浓度范围为[A1,A2],当所述实际浓度A小于A1时,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进液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出液温度传感器、进风温度传感器及出风温度传感器。该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只需利用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来判断发动机冷却液是否进行续用,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如果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小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实现对冷却液及时和精准的更换。

An Engine Coolant Detection Method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带走发动机工作产生的多余热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正常运转。通常,车辆冷却液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现有对冷却液的续用和更换采用以下方式:第一种,根据行驶里程或者固定周期,来更换冷却液。该固定的周期一般根据整车可靠性试验及经验总结后获得,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如果相同一款车辆加注着不同品牌、型号的冷却液,由于使用环境与驾驶习惯不同,会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的裂化程度不同。采用相同的更换周期这种方式,如果冷却液更换过早,会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如果冷却液更换过晚,会对发动机的冷却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第二种,根据发动机类型、冷却液型号,并在车辆实际运行中记录运行工况、线路及冷却液温度等数据,在估算裂化程度后再跟冷却液寿命比较,以给出更换建议。由于需要使用统计数据与经验结果相比较,这要求在数据库具有比较全的数据作为各种参数的数据支持,但是冷却液的型号很多,要获取每一种型号冷却液的数据来丰富数据库是很难实现的,当数据库中的没有相应的数据时,就无法估算裂化程度,局限性较强,难以实现对冷却液及时和精准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保证使用成本的同时,实现对冷却液实时检测和精准的更换。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是否处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内,所述预设浓度范围为[A1,A2],当所述实际浓度A小于A1时,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作为优选,在预设时间间隔T0内,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多个当前浓度A',所述实际浓度A为多个当前浓度A'的平均值。作为优选,根据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当前比热容C1、流入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的温度T1及从发动机水套流出冷却液的温度T2,查表获得发动机冷却液的所述当前浓度A'。作为优选,散热器(3)为风冷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当前比热容C1的计算方法为:C1=[C2*m2*(T4-T3)]/[m1*(T2-T1)],其中,C2为进入散热器空气的比热容,m2为通过散热器的风量,T3为通入散热器内空气的温度,T4为从所述散热器内流出空气的温度,m1为流入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T1为流入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T2为从发动机水套流出冷却液的温度。作为优选,在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所述通过散热器的风量m2通过风扇的转速n和车速v计算得到。作为优选,当所述实际浓度A大于预设浓度范围的最大值A2时,向发动机冷却液增加纯净水,用于稀释所述发动机冷却液。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发动机水套、节温器、散热器及水泵,在所述节温器的一侧设置有风扇,采用上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冷却液的寿命,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进液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其均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进口处,所述进液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T1,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流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m1;出液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口处,用于检测从所述发动机水套流出冷却液的温度T2;进风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进风通道处,用于检测通入所述散热器内空气的温度T3;出风温度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出风通道处,用于检测从所述散热器内流出空气的温度T4;根据所述T1、所述T2、所述T3、所述T4、所述m1及通过所述散热器的风量m2,获取流入发动机水套内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用于对发动机冷却液的更换处理。作为优选,还包括膨胀水箱,所述膨胀水箱的一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水套和所述节温器,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散热器。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泵的进口之间通过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进液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作为优选,所述节温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通过第二管路相连通,所述出液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各个传感器检测分别获得T1、T2、T3、T4、m1,根据T1、T2、T3、T4、m1及通过散热器的风量m2,获取流入发动机内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采用这种方式,与现有采用相同的更换周期这种方式,由于实际浓度A可以实时获得,实现对冷却液实时检测,以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精准更换处理,避免出现冷却液更换过晚的情况,从而保证发动机的使用性能。同时,在现有冷却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只需要增加相应传感器,就能实现对各个数据的采集,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与现有利用数据库中数据方式相比,即使数据库中没有相关数据参数,只需利用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来判断发动机冷却液是否进行续用,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如果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小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的最小值A1,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实现对冷却液及时和精准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发动机水套;2、节温器;3、散热器;4、水泵;5、风扇;6、膨胀水箱;7、进液温度传感器;8、流量传感器;9、出液温度传感器;10、进风温度传感器;11、出风温度传感器;12、第一管路;13、第二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节温器2、散热器3、水泵4、风扇5、膨胀水箱6及控制器,水泵4的进口连通于节温器2,使水泵4、发动机水套1和节温器2形成第一冷却循环,即小循环;在节温器2和水泵4的进口之间设置有散热器3,使水泵4、发动机水套1、节温器2及散热器3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发动机水套(1)内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是否处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内,所述预设浓度范围为[A1,A2],当所述实际浓度A小于A1时,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发动机水套(1)内冷却液的实际浓度A是否处于发动机冷却液的预设浓度范围内,所述预设浓度范围为[A1,A2],当所述实际浓度A小于A1时,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更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间间隔T0内,获取发动机冷却液的多个当前浓度A',所述实际浓度A为多个当前浓度A'的平均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当前比热容C1、流入发动机水套(1)内冷却液的温度T1及从发动机水套(1)流出冷却液的温度T2,查表获得发动机冷却液的所述当前浓度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散热器(3)为风冷散热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当前比热容C1的计算方法为:C1=[C2*m2*(T4-T3)]/[m1*(T2-T1)],其中,C2为进入散热器(3)空气的比热容,m2为通过散热器(3)的风量,T3为通入散热器(3)内空气的温度,T4为从所述散热器(3)内流出空气的温度,m1为流入发动机冷却液的流量,T1为流入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T2为从发动机水套(1)流出冷却液的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5),所述通过散热器(3)的风量m2通过风扇(5)的转速n和车辆的车速v计算得到。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实际浓度A大于预设浓度范围的最大值A2时,向发动机冷却液增加纯净水,用于稀释所述发动机冷却液。7.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杜志良宋军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