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839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18
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用于高层建筑供水,包括:主管道、支管道、中继箱、调节罐、真空调节器、预支箱,主管道以及支管道连接中继箱,调节罐连接中继箱,真空调节器连接调节罐,预支箱设置于主管道的最上端,中继箱设置于各个楼层,主管道连通各楼层的中继箱,支管道从中继箱延伸至中继箱对应楼层的住户,支管道设置于中继箱的两侧,在支管道上延伸出若干次级管道,次级管道连接至支管道延伸的住户并向住户供水,通过利用分层进行中继型的分段供水,使得恒压控制点离水量供给位置以及用水设备位置的距离变近,使得反馈速度变快,大大减少了滞后现象;同时,由于各个恒压控制点分立,使得调试更加方便,更具有针对性。

A Non-negative Pressure Water Supply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
,尤其涉及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城镇高楼供水系统中,一般采用储水池或者储水箱储水,其体积庞大,造价较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水污染。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进步,自动供水设备领域出现了一种无负压供水设备,该设备直接以市政管网为水源,形成连续密闭的接力增压供水方式,避免了传统二次增压供水系统造成的水质标准降低和各种水源污染问题。目前,在二次加压给水领域,无负压给水设备因其全密闭结构减少了二次污染而且可充分利用自来水管网的原有压力实现节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技术的无负压给水设备多采用变频恒压控制,设备正常运行时以设备出水管的压力值作为恒压控制点,而此恒压值是为了满足用水高峰的水压要求而设定的,在用水低峰时存在用水点压力值富裕太多,水流偏大,造成水、电的浪费问题。而目前的末端恒压控制存在控制点离设备距离较大,安装调试不便,易受干扰而控制不可靠,供水安全性差,而且信号反馈速度慢,存在控制滞后现象;而以设备出水口加流量计来实现变量变压的控制方式,控制逻辑繁琐,流量计投资较大,而且流量计安装条件要求高,受管网情况影响,测量精度低,存在较大的误差,压力也往往存在滞后现象,造成供水不稳定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用于高层建筑供水,包括:主管道、支管道、中继箱、调节罐、真空调节器、预支箱,所述主管道以及所述支管道连接所述中继箱,所述调节罐连接所述中继箱,所述真空调节器连接所述调节罐,所述预支箱设置于所述主管道的最上端,所述中继箱设置于各个楼层,所述主管道连通各楼层的中继箱,所述支管道从所述中继箱延伸至所述中继箱对应楼层的住户,所述中继箱连接所述调节罐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力阀、所述中继箱下侧连接所述主管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向上供水,所述第一压力阀用于调节当前连接的中继箱中的气压;所述支管道设置于所述中继箱的两侧,所述支管道连接所述中继箱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水泵,在所述支管道上延伸出若干次级管道,所述次级管道连接至所述支管道延伸的住户并向住户供水,所述支管道与所述次级管道的连接处设置有单独的第二压力阀,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向所述中继箱对应的楼层的住户供水,所述第二压力阀根据住户需求进行减压送水;所述真空调节器之间通过第一真空调节管连接,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连通所述真空调节器,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连接有氮气箱,所述氮气箱以及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向所述真空调节器以及所述调节罐补充氮气;所述氮气箱之间连接有第二真空调节管,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根据所述氮气箱中的气压、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以及所述调节罐中的气压调整所述氮气分布;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与所述氮气箱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压力阀,所述第三压力阀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一侧或两侧的所述氮气箱的气压;所述预支箱连接有预支管道,所述预支管道直接外接市政管道,所述预支管道设置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为高压水泵,所述预支管道延伸出延伸管道,所述延伸管道连接所述中继箱,所述延伸管道连接所述预支管道的一侧以及连接所述中继箱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力阀,所述第四压力阀用于改变管道内部的气压,所述预支箱用于暂时储存高层用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中继箱与所述调节罐包括所述调节罐向所述中继箱提供氮气以及所述调节罐收取所述中继箱中的氮气;不同楼层的所述调节罐以及中继箱通过第一真空调节管、真空调节器、第二真空调节管形成氮气内部转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氮气箱连接外接氮气交换管道,所述预支箱设置氮气输出口,所述氮气交换管道以及所述氮气输出口用于更换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中的氮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若干用水装置、若干检流器、若干水压检测器、若干气压检测器、PLC控制器,其中,所述用水装置包括若干用水模式,若干用水装置对应一个住户,所述检流器对应于一个住户;所述水压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中继箱连接所述中继箱下方的主管道的连接口,所述水压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中继箱中水分的水压;所述气压检测器设置于所述中继箱连接所述中继箱上方的主管道的连接口,所述气压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中继箱中气体的气压;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用水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压力阀,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所述用水装置的用水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压力阀的开闭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用水装置分别设置有水阀,所述水阀设置有若干开闭状态,所述开闭状态与所述用水模式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以及所述第一压力阀,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所述用水装置的用水模式控制所述第一水泵以及所述第一压力阀调整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水量分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水压检测器以及所述气压检测器,所述PLC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水压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中继箱上方相邻的中继箱的第一水泵开阀、根据所述气压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中继箱连接的所述第一压力阀开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当所述PLC控制器控制任意第一水泵开阀时,所述PLC控制器根据所述水压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此时第一水泵的供水状况,当所述PLC控制器判断所述水压检测器检测的压力值小于正常供水所需压力值,所述PLC控制器同时解除所述第一水泵以上的第一水泵开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开阀时,所述PLC控制器同时控制所述开阀的第一水泵连接的中继箱对应的第一压力阀进行气体补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有计时装置,所述计时装置以一个自然日为大周期、以每个自然日中的每一小时作为小周期;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三水泵,当所述计时装置判断计时满22个小周期时,所述PLC控制器优先使用所述预支箱中储存的水分;当所述计时装置判断计时满一个大周期时,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向所述预支箱补水。本专利技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利用分层进行中继型的分段供水,使得恒压控制点离水量供给位置以及用水设备位置的距离变近,使得反馈速度变快,大大减少了滞后现象;同时,由于各个恒压控制点分立,因此可以进行逐一的安装调试,使得调试更加方便,更具有针对性。2.由于每一层都设置分立的恒压装置与供水装置,使得恒压装置与供水装置之间的距离变近,不易在层级内受到干扰;又因为其控制方法是分立对应控制,所以控制能够更加的可靠。3.通过支管道以及第二水泵进行每一个住户的供水,并在第二水泵设置检流器,由于第二水泵将支管道与中继箱隔开,使得支管道内的水流能够稳定,因此测量精度得到提升,误差减小。4.通过每一层分立执行系统工作,每一层执行各自的加压减压,使得压力能够很快速的很准确的被调整,解决了压力滞后现象,提高了供水的稳定性。5.通过额外的氮气消除负压,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利用系统中存在于氮气箱以及调节罐中的氮气避免进行负压消除时反而使得氮气箱或调节罐中产生负压的问题;并且避免了因为氮气箱或调节罐中产生负压时在第一压力阀、真空调节器等故障的情况下产生系统压力不平衡,从而有效避免导致氮气箱或调节罐吸水,造成系统故障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用于高层建筑供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支管道(2)、中继箱(3)、调节罐(4)、真空调节器(5)、预支箱(6),所述主管道(1)以及所述支管道(2)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调节罐(4)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真空调节器(5)连接所述调节罐(4),所述预支箱(6)设置于所述主管道(1)的最上端;所述中继箱(3)设置于各个楼层,所述主管道(1)连通各楼层的中继箱(3),所述支管道(2)从所述中继箱(3)延伸至所述中继箱(3)对应楼层的住户,所述中继箱(3)连接所述调节罐(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力阀(7)、所述中继箱(3)下侧连接所述主管道(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用于向上供水,所述第一压力阀(7)用于调节当前连接的中继箱(3)中的气压;所述支管道(2)设置于所述中继箱(3)的两侧,所述支管道(2)连接所述中继箱(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水泵(9),在所述支管道(2)上延伸出若干次级管道(10),所述次级管道(10)连接至所述支管道(2)延伸的住户并向住户供水,所述支管道(2)与所述次级管道(10)的连接处设置有单独的第二压力阀(11),所述第二水泵(9)用于向所述中继箱(3)对应的楼层的住户供水,所述第二压力阀(11)根据住户需求进行减压送水;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连通所述真空调节器(5),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连接有氮气箱(13),所述氮气箱(13)以及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向所述真空调节器(5)以及所述调节罐(4)补充氮气;所述氮气箱(13)之间连接有第二真空调节管(14),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根据所述氮气箱(13)中的气压、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以及所述调节罐(4)中的气压调整所述氮气分布;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与所述氮气箱(13)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压力阀(15),所述第三压力阀(15)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一侧或两侧的所述氮气箱(13)的气压;所述预支箱(6)连接有预支箱管道(25),所述预支箱管道(25)直接外接市政管道,所述预支箱管道(25)设置第三水泵(16),所述第三水泵(16)为高压水泵,所述预支箱管道(25)延伸出延伸管道(17),所述延伸管道(17)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延伸管道(17)连接所述预支箱管道(25)的一侧以及连接所述中继箱(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力阀(18),所述第四压力阀(18)用于改变管道内部的气压,所述预支箱(6)用于暂时储存高层用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用于高层建筑供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1)、支管道(2)、中继箱(3)、调节罐(4)、真空调节器(5)、预支箱(6),所述主管道(1)以及所述支管道(2)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调节罐(4)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真空调节器(5)连接所述调节罐(4),所述预支箱(6)设置于所述主管道(1)的最上端;所述中继箱(3)设置于各个楼层,所述主管道(1)连通各楼层的中继箱(3),所述支管道(2)从所述中继箱(3)延伸至所述中继箱(3)对应楼层的住户,所述中继箱(3)连接所述调节罐(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压力阀(7)、所述中继箱(3)下侧连接所述主管道(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水泵(8),所述第一水泵(8)用于向上供水,所述第一压力阀(7)用于调节当前连接的中继箱(3)中的气压;所述支管道(2)设置于所述中继箱(3)的两侧,所述支管道(2)连接所述中继箱(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水泵(9),在所述支管道(2)上延伸出若干次级管道(10),所述次级管道(10)连接至所述支管道(2)延伸的住户并向住户供水,所述支管道(2)与所述次级管道(10)的连接处设置有单独的第二压力阀(11),所述第二水泵(9)用于向所述中继箱(3)对应的楼层的住户供水,所述第二压力阀(11)根据住户需求进行减压送水;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连通所述真空调节器(5),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连接有氮气箱(13),所述氮气箱(13)以及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向所述真空调节器(5)以及所述调节罐(4)补充氮气;所述氮气箱(13)之间连接有第二真空调节管(14),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根据所述氮气箱(13)中的气压、所述第一真空调节管(12)以及所述调节罐(4)中的气压调整所述氮气分布;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与所述氮气箱(13)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压力阀(15),所述第三压力阀(15)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真空调节管(14)一侧或两侧的所述氮气箱(13)的气压;所述预支箱(6)连接有预支箱管道(25),所述预支箱管道(25)直接外接市政管道,所述预支箱管道(25)设置第三水泵(16),所述第三水泵(16)为高压水泵,所述预支箱管道(25)延伸出延伸管道(17),所述延伸管道(17)连接所述中继箱(3),所述延伸管道(17)连接所述预支箱管道(25)的一侧以及连接所述中继箱(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压力阀(18),所述第四压力阀(18)用于改变管道内部的气压,所述预支箱(6)用于暂时储存高层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箱(3)与所述调节罐(4)包括所述调节罐(4)向所述中继箱(3)提供氮气以及所述调节罐(4)收取所述中继箱(3)中的氮气;不同楼层的所述调节罐(4)以及中继箱(3)通过第一真空调节管(12)、真空调节器(5)、第二真空调节管(14)形成氮气内部转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负压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箱(13)连接外接氮气交换管道,所述预支箱(6)设置氮气输出口,所述氮气交换管道以及所述氮气输出口用于更换无负压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秋点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