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81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模板结构包括:筒形外模板;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上;以及吊模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的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筒形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高防水要求的高精密仪器设备基础,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存在渗水隐患的问题。

Formwork structure of concrete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对科技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建立了一批高端的实验室,而精密设备仪器的使用往往对设备基础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其防水要求较高。因此,高精密设备仪器的设备基础不得留设水平施工缝。因此需采取特殊措施确保此类设备基础底板和侧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为实现该目标需采用吊模施工工艺。目前传统吊模方法为使用对拉螺杆固定内侧模板,但对拉螺杆安装必然存在穿孔这一渗水途径,不符合设备基础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高防水要求的高精密仪器设备基础,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存在渗水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包括:筒形外模板;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上;以及吊模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的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筒形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进一步的,所述筒形外模板为砖胎膜。进一步的,所述吊模本体还包括护角板,所述护角板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所述底板。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进一步的,所述吊模本体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支撑于相对的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筒形外模板的外部箍设有抱箍。进一步的,所述筒形外模板的内侧涂敷有隔离层。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横梁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支承横梁上搁置有抗浮块。进一步的,所述抗浮块为预制混凝土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承台和筒形外模板,将所述筒形外模板竖向安装于所述承台上;提供底板和侧板,将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并将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以形成吊模本体;提供支承横梁,将所述吊模本体的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将连接有所述支承横梁的所述吊模本体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将所述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上,使得所述吊模本体的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筒形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于筒形外模上设置支承横梁,于支承横梁上安装吊模本体,使得吊模本体和筒形外模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以浇筑形成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为一体成型且无缝,其抗渗防水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包括:筒形外模板1、支承横梁2和吊模本体3。支承横梁2安装于筒形外模板1的上筒口上。吊模本体3包括底板31和侧板32。底板31和侧板32设置于筒形外模板1内。侧板32沿底板31的外缘设置。侧板32的上端连接于支承横梁2,侧板32的下端连接于底板31。底板31、侧板32与筒形外模板1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于筒形外模上设置支承横梁,于支承横梁上安装吊模本体,使得吊模本体和筒形外模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以浇筑形成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为一体成型且无缝,其抗渗防水性好。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1和侧板32采用多层板及木方加工成型。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为了成型的混凝土结构的角部成型美观,吊模本体3还包括护角板33。护角板33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侧板32,第二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底板31。具体的,第一翼缘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侧板。第一翼缘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侧板上开设有对准第一螺纹孔的第二螺纹孔,紧固件螺合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中。第二翼缘板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底板。第二翼缘板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底板上开设有对准第三螺纹孔的第四螺纹孔,紧固件螺合于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中。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底板31的端部抵靠于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使得底板嵌设于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翼缘板之间,防止底板与侧板发生相对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底板呈矩形,护角板为角钢。在本实施例中,吊模本体3还包括支撑杆34。支撑杆34支撑于相对的侧板32的远离筒形外模板1的内侧。具体的,支撑杆对吊模本体的内侧进行加固在本实施例中,筒形外模板1为砖胎膜。具体的,砖胎膜的厚度为240mm砖胎膜。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筒形外模板1的内侧涂敷有隔离层。具体的,筒形外模板的内侧壁抹灰作为隔离层,以便混凝土结构的后期脱模。为了避免筒形外模板的涨模、爆模,提高模板的稳定性,筒形外模板1的外部箍设有抱箍11。具体的,抱箍设置有多道。多道抱箍沿筒形外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抱箍由钢管、直角扣件连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横梁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支承横梁2上搁置有抗浮块4,防止吊模本体的上浮,进而保证了成型混凝土的底板的厚度的符合设计要求。抗浮块4为预制混凝土块。支承横梁为槽钢,支承横梁设置的间距为300mm。支承横梁上堆载长宽高的尺寸300*300*600mm的预制混凝土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承台和筒形外模板,将筒形外模板竖向安装于承台上。S11、提供一承台,承台的顶部具有平坦的支承面。将筒形外模板安装于所述支承面上。S12、在筒形外模板1的内侧涂敷有隔离层。具体的,筒形外模板的内侧壁抹灰作为隔离层,以便混凝土结构的后期脱模。S13、提供抱箍,为了避免筒形外模板的涨模、爆模,提高模板的稳定性,筒形外模板1的外部箍设有抱箍11。具体的,抱箍设置有多道。多道抱箍沿筒形外模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抱箍由钢管、直角扣件连接而成。S2:提供底板和侧板,将侧板沿底板的外缘设置并将侧板的下端连接于底板以形成吊模本体。S21、提供底板和侧板,将侧板沿底板的外缘设置并将侧板的下端连接于底板。S22、提供护角板,护角板33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将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侧板32,第二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底板31。将底板31的端部抵靠于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使得底板嵌设于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翼缘板之间,防止底板与侧板发生相对位移。S23、提供支撑杆34。将支撑杆34支撑于相对的侧板32的远离筒形外模板1的内侧以形成吊模本体。采用支撑杆对吊模本体的内侧进行加固。S3:提供支承横梁,将所述吊模本体的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将支承横梁搁置于所述侧板的上端,并将侧板上端连接于支承横梁。S4:将连接有所述支承横梁的所述吊模本体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将所述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外模板;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上;以及吊模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的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筒形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外模板;支承横梁,安装于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上筒口上;以及吊模本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筒形外模板内的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外缘设置,所述侧板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支承横梁,所述侧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筒形外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外模板为砖胎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本体还包括护角板,所述护角板具有呈角度设置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翼缘板的内侧面连接于所述底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端部抵靠于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内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模本体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支撑于相对的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筒形外模板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宇中李瑞海刘衡裕刘相涛王小沛吕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