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5522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菌类培养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的培养腔以及位于所述培养腔右侧的灭菌腔,所述灭菌腔端壁内设置有紫外线设备,所述灭菌腔顶壁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母液分配的分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能够实现能将菌种等量分配至培养皿内,同时能够自动将放置菌种的培养皿送至培养腔内,设备在上述过程中能够完全隔绝室外环境,避免了杂菌的混入,设备内设置有隔绝内外的环境的灭菌腔内设置有灭菌装置,能够对培养皿进行消毒,使隔绝更加彻底,便于生产推广使用。

A culture system without mixed 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类培养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当人们进行菌类培养时,往往由于混入杂菌造成菌类污染,从而降低菌种的品质,传统的菌类培养装置隔绝效果一般,且不能自动将菌种分配至培养皿中培养,导致了菌种分配效率降低,较长的分配时间导致外界污染源混入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的培养腔以及位于所述培养腔右侧的灭菌腔,所述灭菌腔端壁内设置有紫外线设备,所述灭菌腔顶壁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母液分配的分配装置,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转动带动盛有菌种的培养皿移动至所述培养腔下方;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菌种放置培养皿的空腔,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凸轮腔,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设置有用于传送培养皿的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转动设置的第一凸轮转动带动所述培养皿移动进入所述灭菌腔内进行消毒,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在所述灭菌腔开启时将所述顶推装置锁定,防止杂菌混入培养腔内;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凸轮腔,所述第二凸轮腔内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在将所述灭菌腔封闭同时将盛有菌种的培养皿送入所述培养腔,所述送料装置动作同时带动所述滑动腔内设置的动力装置在所述转动架转动以及分配装置之间进行动力切换,所述送料装置转动时为所述顶推装置动作蓄能。有益地,所述分配装置包括所述储液腔内可滑动的设置的活塞,所述储液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皮带腔,所述皮带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螺纹杆,所述皮带腔与所述滑动腔底壁内设置的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与所述滑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花键轴,所述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灭菌腔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连通设置有压力阀门。有益地,所述顶推装置包括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第一凸轮腔左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空腔与所述灭菌腔之间连通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顶壁上铰接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所述通孔顶壁间弹性设置有顶压弹簧,所述第一凸轮腔底壁内设置有锁定腔,所述锁定腔底壁内设置有扭簧腔,所述扭簧腔与所述第一凸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贯穿所述锁定腔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末端与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所述锁定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锁定轮。有益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的开口向左的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锁定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三滑动孔,所述第三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复位装置,所述第三滑动孔与所述第二滑动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齿轮腔,所述第一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有益地,所述送料装置包括所述转动腔与所述第二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的第四滑动孔,所述第四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四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复位装置,所述第四滑动孔与所述滑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齿轮腔,所述第二齿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左右两个所述第二凸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左侧的所述第二凸轮腔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凸轮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凸轮,所述转动块顶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顶推块,所述滑槽底壁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透孔,所述培养腔圆周壁上环形分布有四组第五滑动孔,所述第五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第五滑动孔端壁间弹性设置有拉伸弹簧。有益地,所述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左右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四齿条,所述支撑架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上下两侧末端对称设置有花键套,所述滑动腔顶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二花键轴。有益地,所述扭簧腔底壁内设置有啮合腔,所述扭簧腔与所述啮合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扭簧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弹性设置有扭簧,所述啮合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右侧末端伸入所述啮合腔且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凸轮之间设置有棘轮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能够实现能将菌种等量分配至培养皿内,同时能够自动将放置菌种的培养皿送至培养腔内,设备在上述过程中能够完全隔绝室外环境,避免了杂菌的混入,设备内设置有隔绝内外的环境的灭菌腔内设置有灭菌装置,能够对培养皿进行消毒,使隔绝更加彻底,便于生产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结合附图1-5所述的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包括机身10以及所述机身10内设置的转动腔40,所述转动腔40底壁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的培养腔36以及位于所述培养腔36右侧的灭菌腔34,所述灭菌腔34端壁内设置有紫外线设备33,所述灭菌腔35顶壁内设置有储液腔35,所述储液腔35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母液分配的分配装置200,所述转动腔4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41,所述转动架41转动带动盛有菌种的培养皿81移动至所述培养腔36下方;所述灭菌腔34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菌种放置培养皿81的空腔11,所述空腔11,所述空腔11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凸轮腔15,所述第一凸轮腔15内设置有用于传送培养皿81的顶推装置300,所述顶推装置300利用所述第一凸轮腔15内转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的转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的培养腔以及位于所述培养腔右侧的灭菌腔,所述灭菌腔端壁内设置有紫外线设备,所述灭菌腔顶壁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母液分配的分配装置,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转动带动盛有菌种的培养皿移动至所述培养腔下方;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菌种放置培养皿的空腔,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凸轮腔,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设置有用于传送培养皿的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转动设置的第一凸轮转动带动所述培养皿移动进入所述灭菌腔内进行消毒,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在所述灭菌腔开启时将所述顶推装置锁定,防止杂菌混入培养腔内;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凸轮腔,所述第二凸轮腔内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在将所述灭菌腔封闭同时将盛有菌种的培养皿送入所述培养腔,所述送料装置动作同时带动所述滑动腔内设置的动力装置在所述转动架转动以及分配装置之间进行动力切换,所述送料装置转动时为所述顶推装置动作蓄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包括机身以及所述机身内设置的转动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的培养腔以及位于所述培养腔右侧的灭菌腔,所述灭菌腔端壁内设置有紫外线设备,所述灭菌腔顶壁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用于菌种培养母液分配的分配装置,所述转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转动带动盛有菌种的培养皿移动至所述培养腔下方;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用于储存菌种放置培养皿的空腔,所述空腔,所述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凸轮腔,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设置有用于传送培养皿的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凸轮腔内转动设置的第一凸轮转动带动所述培养皿移动进入所述灭菌腔内进行消毒,所述灭菌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在所述灭菌腔开启时将所述顶推装置锁定,防止杂菌混入培养腔内;所述转动腔底壁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底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凸轮腔,所述第二凸轮腔内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在将所述灭菌腔封闭同时将盛有菌种的培养皿送入所述培养腔,所述送料装置动作同时带动所述滑动腔内设置的动力装置在所述转动架转动以及分配装置之间进行动力切换,所述送料装置转动时为所述顶推装置动作蓄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包括所述储液腔内可滑动的设置的活塞,所述储液腔后侧端壁内设置有皮带腔,所述皮带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螺纹套内设置有开口向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的螺纹杆,所述皮带腔与所述滑动腔底壁内设置的传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皮带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由皮带传动配合连接,所述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与所述滑动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花键轴,所述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花键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灭菌腔与所述储液腔之间连通设置有压力阀门。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杂菌混入的菌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装置包括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凸轮腔之间连通设置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顶推杆,所述顶推杆与所述第一凸轮腔左侧端壁间弹性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空腔与所述灭菌腔之间连通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顶壁上铰接连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所述通孔顶壁间弹性设置有顶压弹簧,所述第一凸轮腔底壁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强
申请(专利权)人:象山冰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