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20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是以液态有机小分子烷烃正十二烷为碳源,在二茂铁催化剂存在的惰性载气环境中,650~700℃高温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直接制取由洋葱状石墨化壳层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构成的高表面活性的洋葱状碳纳米球。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洋葱状碳纳米球产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热稳定性,实用性广,可以应用于吸附材料、储能材料、催化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

Preparation of Surface Active Onion-like Carbon Nanospheres by Vapor De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碳材料制备
,涉及一种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
技术介绍
洋葱状碳纳米球由于其独特的中空笼状结构、良好的密闭性、多层石墨包裹、比表面积大、导电率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使其在电学、光学、磁学和力学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简单,可控性强,可以实现洋葱状碳纳米球的大量合成。其制备工艺一般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低分子烃类裂解成碳源,碳源逐步沉积在预先制备的催化剂上,在催化剂表面生成洋葱状碳纳米球。目前,不同碳源和催化剂仍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洋葱状碳纳米球的主要研究方向[Materials,2018,11:822–857]。现有研究多采用气态、固态或半固态碳源制备洋葱状碳纳米球。Wang等[Diamond&RelatedMaterials,2006,15:147–150]利用乙炔为碳源,二茂铁作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内包铁的洋葱状碳纳米球;He等[MaterialsChemistry&Physics,2006,97(1):109−115]以甲烷为碳源,Ni作催化剂,Al为催化剂载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出了中空和内包金属颗粒两种洋葱状碳纳米球;Zhang等[Carbon,2011,49(4):1151−1158]在850℃下以Ni-Fe催化剂催化甲烷分解,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内包铁和镍的洋葱状碳纳米球或中空的洋葱状碳纳米球;CN101143385A在1000℃条件下,以脱油沥青为原料,金属镍粉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了洋葱状内包金属镍碳微粒。但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洋葱状碳纳米球表面往往较为惰性,缺乏活性含氧官能基团,在后续应用时还需要进一步活化改性。因此,开发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直接制取高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以改善现有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洋葱状碳纳米球表面活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是以液态有机小分子烷烃正十二烷为碳源,在二茂铁催化剂存在的惰性载气环境中,650~700℃高温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直接制取由洋葱状石墨化壳层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构成的高表面活性的洋葱状碳纳米球。其中,所述催化剂二茂铁的用量为碳源正十二烷质量的0.050~0.055倍,其作用是作为核促进洋葱状石墨壳层的包覆。本专利技术优选将所述碳源和催化剂加入水中制成水分散液,水的用量为碳源体积的2~3倍,其作用是使碳源与催化剂充分分散,并为反应提供氧原子。本专利技术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5~20min。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反应过程中的惰性载气流量为5±1mL/min。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制备过程中,所述惰性载气的流量需要随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控制所述惰性载气的流量在升温阶段不大于3mL/min,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再调节惰性载气的流量至5±1mL/min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洋葱状碳纳米球为粒径均一的黑色粉体颗粒,平均粒径约30nm,其内部包有20nm左右的Fe3O4纳米金属核,外层为洋葱状的石墨化壳层结构,且热稳定性较好。由于所制备的洋葱状碳纳米球表面具有丰富的羟基、羰基等活性含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本专利技术采用液态有机小分子正十二烷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水为分散液,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制取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不仅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且所制备产物的纯度高,具有清晰的洋葱状石墨化壳层,拥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热稳定性,实用性广,可以应用于吸附材料、储能材料、催化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形貌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透射电镜形貌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X射线衍射强度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红外光谱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热失重曲线图。图6是比较例1制备产物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形貌图。图7是比较例2制备产物的透射电镜形貌图。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并不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量取2.5mL(1.9g)正十二烷,称取0.1g二茂铁,一起置于5mL去离子水中,超声混合均匀,放入石英舟内。将石英舟放置在卧式电阻炉内,并在炉管内的尾部位置放置载玻片以收集产物。以氩气为载气,调节载气流量至30mL/min以排尽炉管内空气并开始加热;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00℃时,将载气流量调小至3mL/min;以同样的升温速率继续升温至700℃,调节载气流量至5mL/min,反应20min,使汽化的正十二烷在高温反应区充分碳化反应,沉积在炉管内预先放置的载玻片上。反应结束后,将载气流量调至10mL/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载玻片,刮取收集载玻片上的黑色沉积物,制备得到纯净的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图1给出了所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形貌图。可以看出,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呈现球形或类球形形状,形貌均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约为30nm。图2为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透射电镜形貌图,其中a)为单个洋葱状碳纳米球的透射电镜图像,b)是a)的碳层局部放大图。由图可知,洋葱状碳纳米球为30nm左右的内包金属纳米碳球,内部金属核大小约为20nm,外包碳层厚度约为5nm,并可从b)中进一步观测到碳层上具有明显的十几个间距相等的洋葱状石墨化壳层,测量间距约为0.342nm,与石墨的0.336nm层间距接近,证明产物的石墨化程度较好。图3为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X射线衍射强度图。图中,在10°至30°范围内存在一个较宽的衍射峰,并在26.2°附近有一最强峰,对应于碳(002)晶面,表明石墨层的形成。在30.2°、35.3°、43.2°、53.5°、57.1°和62.9°处出现了较强的衍射峰,分别归属于Fe3O4的(220)、(311)、(400)、(422)、(511)、(440)晶面。另外,在45°和65°处存在Fe3C的特征峰,在35°至50°之间出现了Fe的特征峰,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Fe3O4之间可能发生了碳热还原反应,碳可将Fe3O4还原为单质铁。同时,单质铁在高温下对碳的石墨化程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图4为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红外光谱图。3435,1631和1098cm-1处的吸收峰分别表明含氧官能团–OH,C=O和C-O的存在,表明采用正十二烷作为碳源制备的洋葱状碳纳米球表面具有一定量的活性含氧官能基团。图5是在氮气气氛下测得的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热失重曲线图。图中显示,随着温度升高,150℃之前产品12%的失重主要来自于样品中水分的去除。随后,从150℃至600℃温度范围内几乎没有失重,表明洋葱状碳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是以液态有机小分子烷烃正十二烷为碳源,在二茂铁催化剂存在的惰性载气环境中,650~700℃高温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直接制取由洋葱状石墨化壳层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构成的高表面活性的洋葱状碳纳米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相沉积制备表面活性洋葱状碳纳米球的方法,是以液态有机小分子烷烃正十二烷为碳源,在二茂铁催化剂存在的惰性载气环境中,650~700℃高温下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直接制取由洋葱状石墨化壳层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构成的高表面活性的洋葱状碳纳米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催化剂二茂铁的用量为碳源正十二烷质量的0.050~0.05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所述碳源和催化剂加入水中制成水分散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的用量为碳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蕾刘伟峰崔燕刘旭光杨永珍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