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20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车载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发动机,所述车身包括传动轴、后轮轴、差速器以及两后轮,两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安装在所述后轮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和辅助控制系统,所述辅助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池组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大盘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动机无需经过变速箱,从而使得传动效率更高,同时节约了变速箱的成本,降低了车子的重量。

A Hybrid Pow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合动力结构,特别一种混合动力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混合动力结构一般采用车载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机-变速箱的传动方式,但是电动机经过变速箱传递是有能量损失的,而且这种结构和现有的生产线匹配度不高,需要进行大量改变才能实施生产因此可以对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传动效率,减少传动损失,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效率更高的混合动力结构,电动机无需经过变速箱,从而使得传动效率更高,同时降低了硬件成本和车子的重量,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车载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发动机,所述车身包括传动轴、后轮轴、差速器以及两后轮,两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安装在所述后轮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和辅助控制系统,所述辅助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池组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大盘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差速器后方,且位于所述车身的后备箱下方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以所述大盘齿轮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结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大盘齿轮,所述电动机不需要经过变速箱进行中间传动,减少了传动损失,提高了效率,同时节省了变速箱的硬件成本,降低了车子的重量,从而使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耗,并且整车结构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改变很小,降低车企转型生产混动和电动车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中:1、车身;11、传动轴;12、后轮轴;13、差速器;131、大盘齿轮;14、后轮;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2、电动机;21、输出轴;3、发动机;4、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包括车身1、安装在所述车身1上的车载控制系统(未图示)、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电动机2、电池组4以及发动机3,所述车身1包括传动轴11、后轮轴12、差速器13以及两后轮14,两所述后轮14通过所述后轮轴12连接,所述差速器13的大盘齿轮131安装在所述后轮轴12上,所述传动轴11通过第一锥齿轮15连接于所述差速器13的大盘齿轮131,通过所述传动轴11将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差速器13进而带动两所述后轮14运动,所述车载控制系统(未图示)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3和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所述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通信连接于所述电动机2,所述电池组4连接于所述电动机2;所述电动机2的输出轴21通过第二锥齿轮16连接于所述大盘齿轮131,所述电动机2不需要经过变速箱进行中间传动,减少了传动损失,提高了效率,同时节省了变速箱的硬件成本,降低了车子的重量,从而使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耗。适用于传动效率更高的混合动力汽车,其结构也更接近与现阶段量产车,整车结构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改变很小,降低车企转型生产混动和电动车的成本。当驾驶员踩下刹车时,刹车系统反馈刹车信号给所述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此时所述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控制所述电动机2处于发电机模式,将刹车时的动能回收存储到所述电池组4里面,从而实现能量回收利用,节约了油耗。当驾驶员踩下油门进行汽车启动或加速时,此时所述车载控制系统(未图示)控制发动机工作,同时反馈信号给所述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此时所述辅助控制系统(未图示)控制所述电动机2进行辅助驱动,辅助加速或辅助启动,所述电池组4输出电能给所述电动机2。当然本技术所述的混动汽车还具有原有混动汽车的其它优点和工作模式,这边不再具体描述。所述电动机2安装在所述差速器4后方,且位于所述车身1的后备箱下方的位置。利用所述车身1的后备箱空间可以放置较大的电动机2和电池组4,结构上也有利于平衡前端发动机3重量,使得整车重心后移,增强汽车动态性能。所述第一锥齿轮15和第二锥齿轮16以所述大盘齿轮131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使得传递效率更佳。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车载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发动机,所述车身包括传动轴、后轮轴、差速器以及两后轮,两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安装在所述后轮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和辅助控制系统,所述辅助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电池组连接于所述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大盘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结构,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车载控制系统、辅助控制系统、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发动机,所述车身包括传动轴、后轮轴、差速器以及两后轮,两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轮轴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安装在所述后轮轴上,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差速器的大盘齿轮,所述车载控制系统分别通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和辅助控制系统,所述辅助控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银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