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511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包括底板、气孔、下放置块、气缸、支撑板以及限位件;所述支撑板通过导向轴与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压件连接,所述上压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上压件上设置有气孔,所述上压件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第四压块以及第五压块,所述下放置块位于底板的另一个面上,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防静电件、倾斜面以及气孔,所述倾斜面与斜面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的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贴合装置,不需要重新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Stit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贴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贴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全自动个人静电消除器是指自动探测周围环境中的静电,然后自动将周围环境中的静电消除设备。我们不需要任何的操作。这种全自动除静电钥匙扣最大的特点是工艺精美、抗静电负荷达40000伏、能持续性消除静电。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和保护膜贴合,常用的贴合设备通常再完成一次贴合工序以后,定位机构需要经常的重新调整以保证定位精确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贴合装置,不需要重新定位,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包括底板、气孔、下放置块、气缸、支撑板以及限位件;所述底板的一个面上设置有长支撑脚和短支撑脚,所述底板倾斜的设置在长支撑脚和短支撑脚上,所述支撑板通过导向轴与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气缸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上压件连接,所述上压件与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上压件上设置有气孔,所述上压件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第四压块以及第五压块,所述下放置块位于底板的另一个面上,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防静电件、倾斜面以及气孔,所述倾斜面与斜面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的方向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第四压块以及第五压块的长度依次减小,并且朝向下放置块的面上设置有卡条,所述斜面与倾斜面平行,所述气孔具体位于斜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卡条上设置有上倒角边,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上设置有下倒角边;所述卡条和卡槽形状相配合,并且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下放置块上的限位件位于下放置块靠近导向轴的面上。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分别与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第四压块以及第五压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限位件分别与第一压块、第二压块、第三压块、第四压块以及第五压块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长支撑脚具体位于底板上远离导向轴的一侧,所述短支撑脚具体位于底板上靠近导向轴的一侧,所述上压件上设置有第一气管接头,所述下放置块上设置有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第二气管接头均与气孔是连通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自动贴合装置,通过底板、气孔、下放置块、气缸、支撑板以及限位件相互配合,采用固定的机械结构定位,不需要重新定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部分结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整体结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又一部分结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自动贴合装置的上压件结构轴测图。图中:1、底板;2、长支撑脚;3、短支撑脚;4、下放置块;41、气孔;42、卡槽;43、下倒角边;44、倾斜面;5、限位条;6、第一气管接头;7、第二气管接头;8、导向轴;9、上压件;91、第一压块;92、第二压块;93、第三压块;94、第四压块;95、第五压块;96、斜面;97、卡条;98、上倒角边;10、气缸;11、支撑板;12、限位件;13、防静电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20参考图1至图6,一种多工位搬运装置,包括底板1、气孔41、下放置块4、气缸10、支撑板11以及限位件12;所述底板1的一个面上设置有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所述底板1倾斜的设置在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上,用于使底板1处于一个倾斜的平面上,所述支撑板11通过导向轴8与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板11与气缸10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与上压件9连接,所述上压件9与导向轴8活动连接,气孔41和斜面96,所述上压件9上设置有气孔41,所述上压件9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所述下放置块4位于底板1的另一个面上,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限位件12,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防静电件13、倾斜面44以及气孔41,所述倾斜面44与斜面96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防静电件13用于防止静电影响装置,所述第一气管接头6和第二气管接头7与外部控制系统通过高压气管连接,所述底板1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44的方向垂直,保证产品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到指定位置。所述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的长度依次减小,用于配合下放置块4上的倾斜面44,并且朝向下放置块4的面上设置有卡条97,所述斜面96与倾斜面44平行,所述气孔41具体位于斜面96上。所述卡条97上设置有上倒角边98,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卡槽42,所述卡槽42上设置有下倒角边43;所述卡条97和卡槽42形状相配合,用于限制产品的位置,并且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限位条5。所述限位条5分别与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限制产品的位置,所述限位件12分别与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放置块4上的限位件12位于下放置块4靠近导向轴8的面。所述长支撑脚2具体位于底板1上远离导向轴8的一侧,所述短支撑脚3具体位于底板1上靠近导向轴8的一侧,所述上压件9上设置有第一气管接头6,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第二气管接头7,所述第一气管接头6和第二气管接头7均与气孔41是连通的,用于保证气孔41可以吸紧产品。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需要被贴合的膜位于上压件9上,然后在气孔41的抽真空的作用下与倾斜面44贴紧,不会产生褶皱,将被贴合的产品放入下放置块4的倾斜面44上,由于底板1是倾斜的,并且下放置块4也是倾斜的,在重力的作用下产品会滑倒指定的位置,即产品会靠紧限位件12和限位条5,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气孔4的抽真空的作用下,产品与下放置块4贴紧,不会产生褶皱,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气缸10带动上压件9向下放置块4运动,卡条97压入卡槽42内,产品被彻底定位,在上压件9带动下膜与产品贴合完成,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工作结束为止。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气孔(41)、下放置块(4)、气缸(10)、支撑板(11)以及限位件(12);所述底板(1)的一个面上设置有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所述底板(1)倾斜的设置在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上,所述支撑板(11)通过导向轴(8)与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板(11)与气缸(10)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与上压件(9)连接,所述上压件(9)与导向轴(8)活动连接,所述上压件(9)上设置有气孔(41),所述上压件(9)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所述下放置块(4)位于底板(1)的另一个面上,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限位件(12),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防静电件(13)、倾斜面(44)以及气孔(41),所述倾斜面(44)与斜面(96)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1)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44)的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气孔(41)、下放置块(4)、气缸(10)、支撑板(11)以及限位件(12);所述底板(1)的一个面上设置有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所述底板(1)倾斜的设置在长支撑脚(2)和短支撑脚(3)上,所述支撑板(11)通过导向轴(8)与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板(11)与气缸(10)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与上压件(9)连接,所述上压件(9)与导向轴(8)活动连接,所述上压件(9)上设置有气孔(41),所述上压件(9)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所述下放置块(4)位于底板(1)的另一个面上,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限位件(12),所述下放置块(4)上设置有防静电件(13)、倾斜面(44)以及气孔(41),所述倾斜面(44)与斜面(96)形状和位置相对应,所述底板(1)的倾斜方向与倾斜面(44)的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91)、第二压块(92)、第三压块(93)、第四压块(94)以及第五压块(95)的长度依次减小,并且朝向下放置块(4)的面上设置有卡条(97),所述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东高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技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