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飞专利>正文

一种轨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74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下方的多功能运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下方的动力模块,其中: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包括多功能运动单元以及旋转连接单元,所述多功能运动单元由运动单元框架、随动轮、动力轮、轴、减震器、编码器以及电刹车组成;通过所述动力轮外侧的所述随动轮在所述带槽中滚动,便于机器人的转弯,在所述运动单元框架中通过所述运动框架本体、所述轴、所述动力轮以及随动轮的相互配合组成四种不同的装配方式,分别为锁定方式、半自动方式A、半自动方式B和全自动方式,用于对应所述轨道中不同的情况,使得机器人在轨道下方运动的更加流畅,应用性更广。

A Kind of Orbital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目前市场上的轨道机器人在传统的导轮运动方式下进行轨道运动,但是由于轨道的情况不同,单一的运动方式,不利于轨道机器人在轨道上作出进行快速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机器人,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的轨道机器人在传统的导轮运动方式下进行轨道运动,但是由于轨道的情况不同,单一的运动方式,不利于轨道机器人在轨道上作出进行快速的运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机器人,包括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下方的多功能运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下方的动力模块,其中: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包括多功能运动单元以及旋转连接单元,所述多功能运动单元由运动单元框架、随动轮、动力轮、轴、减震器、编码器以及电刹车组成,所述动力轮通过所述轴安装在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中央,在所述动力轮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随动轮,所述减震器安装在所述轴的下方,所述编码器和所述电刹车均安装于所述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连接单元包括旋转轴、旋转轴承、旋转螺母以及连接件,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旋转轴承并被所述旋转螺母螺接,所述旋转轴承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机器人滑架和机器人核心部,所述机器人滑架螺接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下表面,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滑架的下方,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包括电控盒和传感器,所述电控盒下方和四周设置有所述传感器。优选的,所述轨道设置有带槽以及梯形凸出脊,其中所述梯形凸出脊还可以设置为齿条状。优选的,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设置有四种装配方式,分别为锁定方式、半自动方式A、半自动方式B和全自动方式。优选的,所述运动单元框架包括运动框架本体、上轴承槽、下轴承槽、上轴孔、下轴孔、侧随动孔以及侧随动轮轴槽,锁定方式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止转轴端锁、止转轴;半自动方式A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轴承限位件、轴承、轴、止转轴端锁;半自动方式B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止转轴端锁、止转轴;全自动方式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轴承、轴、止转轴端锁。优选的,所述随动轮设置两种结构,分别为同轴转动以及自由转动两种。优选的,所述动力轮设置有两种方式分别为轮毂电机以及轮轴刚性连接,其中所述轮毂电机对应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锁定方式以及半自动方式B,所述轮轴刚性连接对应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全自动方式以及半自动方式A。优选的,所述轴分为上轴和下轴,其中所述下轴设置有两种差速结构,分别为差速结构A和差速结构B,所述差速结构A对应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全自动方式以及半自动方式A,所述差速结构B对应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锁定方式。优选的,所述减震器设置于所述上轴和所述下轴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采用半自动方式B和自动方式时。优选的,所述编码器以及所述电刹车均与所述差速结构A相对应时,其中所述电刹车分为两种情况。优选的,所述电控盒包括一体散热盖、主控盒、传感器快拆结构以及电池,所述一体散热盖盖合于所述主控盒,所述传感器快拆结构安装于所述主控盒的下方,所述电池收容于所述主控盒的内部;所述传感器快拆结构包括快拆母头和快拆公头,所述快拆母头安装于所述主孔盒的下方,所述快拆公头安装于所述传感器上表面,所述快拆公头与所述快拆母头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轨道机器人,通过在所述轨道下表面设置有所述梯形凸出脊,用于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中的所述动力轮在其下表面进行运动,同时所述动力轮外侧的所述随动轮在所述带槽中滚动,便于机器人的转弯,在所述运动单元框架中通过所述运动框架本体、所述轴、所述动力轮以及随动轮的配合,组成四种不同的装配方式,分别为锁定方式、半自动方式A、半自动方式B和全自动方式,用于对应所述轨道中不同的情况,使得机器人在轨道下方运动的更加流畅,应用性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轨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锁定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半自动方式A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半自动方式B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全自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旋转连接单元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机器人核心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轨道;11、带槽;12、梯形凸出脊;2、多功能运动模块;21、多功能运动单元;211、运动单元框架;2111、运动框架本体;2112、上轴承槽;2113、下轴承槽;2114、上轴孔;2115、下轴孔;2116、随动轮孔;212、随动轮;213、动力轮;214、轴;2141、上轴;2142、下轴;215、减震器;216、编码器;217、电刹车;22、旋转连接单元;221旋转轴;222、旋转轴承;223、旋转螺母;224、连接件;3、动力模块;31、机器人滑架;32、机器人核心部;321、电控盒;3211、一体散热盖;3212、主控盒;3213、传感器快拆结构;32131、快拆母头;32132、快拆公头;322、传感器;411、止转轴端锁;412、止转轴;421、轴承限位件、42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1机器人,包括轨道1、运行在轨道1下方的多功能运动模块2以及安装在多功能运动模块2下方的动力模块3,其中:多功能运动模块2包括多功能运动单元21以及旋转连接单元22,多功能运动单元21由运动单元框架211、随动轮212、动力轮213、轴214、减震器215、编码器216以及电刹车217组成,动力轮213通过轴214安装在运动单元框架211的中央,在动力轮213的外侧设置有随动轮212,减震器215安装在轴214的下方,编码器216和电刹车217均安装于轴214的一端,旋转连接单元22包括旋转轴221、旋转轴承222、旋转螺母223以及连接件224,旋转轴221贯穿连接件224和旋转轴承222并被旋转螺母223螺接,旋转轴承222位于连接件224的上下两侧,动力模块3包括机器人滑架31和机器人核心部32,机器人滑架31螺接于运动单元框架211的下表面,机器人核心部32安装于机器人滑架31的下方,机器人核心部32包括电控盒321和传感器322,电控盒321下方和四周设置有传感器322。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连接单元22作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功能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下方的多功能运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下方的动力模块,其中: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包括多功能运动单元以及旋转连接单元,所述多功能运动单元由运动单元框架、随动轮、动力轮、轴、减震器、编码器以及电刹车组成,所述动力轮通过所述轴安装在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中央,在所述动力轮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随动轮,所述减震器安装在所述轴的下方,所述编码器和所述电刹车均安装于所述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连接单元包括旋转轴、旋转轴承、旋转螺母以及连接件,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旋转轴承并被所述旋转螺母螺接,所述旋转轴承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机器人滑架和机器人核心部,所述机器人滑架螺母接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下表面,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滑架的下方,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包括电控盒和传感器,所述电控盒下方和四周均设置有所述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运行在所述轨道下方的多功能运动模块以及安装在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下方的动力模块,其中:所述多功能运动模块包括多功能运动单元以及旋转连接单元,所述多功能运动单元由运动单元框架、随动轮、动力轮、轴、减震器、编码器以及电刹车组成,所述动力轮通过所述轴安装在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中央,在所述动力轮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随动轮,所述减震器安装在所述轴的下方,所述编码器和所述电刹车均安装于所述轴的一端,所述旋转连接单元包括旋转轴、旋转轴承、旋转螺母以及连接件,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旋转轴承并被所述旋转螺母螺接,所述旋转轴承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动力模块包括机器人滑架和机器人核心部,所述机器人滑架螺母接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的下表面,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滑架的下方,所述机器人核心部包括电控盒和传感器,所述电控盒下方和四周均设置有所述传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设置有带槽以及梯形凸出脊,其中所述梯形凸出脊还可以设置为齿条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设置有四种装配方式,分别为锁定方式、半自动方式A、半自动方式B和全自动方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单元框架包括运动框架本体、上轴承槽、下轴承槽、上轴孔、下轴孔、侧随动孔以及侧随动轮轴槽,锁定方式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止转轴端锁、止转轴;半自动方式A时,所述运动单元框架还包括轴承限位件、轴承、轴、止转轴端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