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464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分光片贴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光片的贴装基本还停留在纯手动作业阶段的缺点,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且装置本体的中侧设有作业板,所述作业板上固定设置有工作平台,且工作平台上设有基准平面板,作业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块,所述作业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辅助块,辅助块上安装有X轴电机,所述X轴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终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微透镜及干涉型分光片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利用高精度自动化运动系统完成自动点胶、分光片自动拾取及分光片自动贴装流程,提高了分光片贴装的效率。

An Automatic Splitter Mou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光片贴装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大力推行5G建设,数据中心发展迅猛,国内外企业如华为、思科、阿里巴巴、百度、谷歌、亚马逊等对光电模块需求量极大,致使光器件生产企业扩产需求迫在眉睫,而干涉型分光片贴装是光器件生产必不可少的步骤,手动贴装效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国内光通信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的困难,分光片的贴装基本还停留在纯手动作业阶段。由于分光片太小(1mm*1mm*0.1mm),对胶水用量的控制和分光片位置精度要求太高(误差50um),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同时产品质量依靠操作员工熟练程度,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现有贴装方案多为手动贴装,人工在显微镜下识别透镜位置,人工在显微镜下用手动点胶机点胶,人工用镊子拾取微小分光片,在显微镜下将分光片贴装到点有胶水的微透镜上,并手动下料。而自动化贴装工艺难点在于贴装精度要求高,成本难以控制,工艺复杂,国内外顶尖企业目前均在紧锣密鼓开发自动化贴装工艺,除了Finisar,Avago这些国外顶尖企业拥有自己自动化生产方案,国内企业基本一片空白,因此研发干涉型分光片自动化贴装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光片的贴装基本还停留在纯手动作业阶段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且装置本体的中侧设有作业板,所述作业板上固定设置有工作平台,且工作平台上设有基准平面板,作业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块,所述作业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辅助块,辅助块上安装有X轴电机,所述X轴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终端板,所述支撑块的顶端设有辅助板,辅助板上设置有主控板,且主控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滑杆,且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终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终端板的顶端设置有Y轴电机,且Y轴电机的输出端键连接有Y轴杆,Y轴杆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头,所述终端板的一侧设置有点胶头,且终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识别头。优选的,所述滑槽为T型结构,且所述滑杆也为T型结构,滑杆的水平杆体位于所述滑槽的水平槽体内,滑杆的竖直杆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滑槽的外侧,所述滑杆的竖直杆体的一端与所述终端板焊接。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及显示屏,且显示屏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控制面板上。优选的,所述X轴电机及所述Y轴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且支撑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作业板上。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两个支脚,所述支脚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微透镜及干涉型分光片初始位置精准定位。2、本技术利用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及硬件,通过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对微透镜及干涉型分光片进行精准位移。3、本技术利用多线程控制软件,通过整合图像识别系统及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完成干涉型分光片的全自动化贴装方案。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微透镜及干涉型分光片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利用高精度自动化运动系统完成自动点胶、分光片自动拾取及分光片自动贴装流程,提高了分光片贴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的系统框图。图中:1装置本体、2控制面板、3支撑块、4X轴电机、5辅助板、6主控板、7滑槽、8工作平台、9基准平面板、10终端板、101驱动头、102点胶头、103识别头、11Y轴电机、111Y轴杆。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10、1-20、1-30和1-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40、50-30、50-20和5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控制面板2,且装置本体1的中侧焊接有作业板,作业板上焊接有工作平台8,且工作平台8上设有基准平面板9,作业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块3,作业板的一侧还通过螺栓固定有辅助块,辅助块上通过螺栓安装有X轴电机4,X轴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终端板10,支撑块3的顶端设有辅助板5,辅助板5上设置有主控板6,且主控板6上开设有滑槽7,滑槽7的内部设有滑杆,且滑杆的另一端与终端板10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终端板10的顶端通过螺栓设置有Y轴电机11,且Y轴电机11的输出端键连接有Y轴杆111,Y轴杆111的末端焊接有驱动头101,终端板10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点胶头102,且终端板10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设置有识别头103。本实施例中,滑槽7为T型结构,且滑杆也为T型结构,滑杆的水平杆体位于滑槽7的水平槽体内,滑杆的竖直杆体的一端延伸至滑槽7的外侧,滑杆的竖直杆体的一端与终端板10焊接,利用T型的滑杆及T型的滑槽7,使得滑杆只能沿滑槽7方向进行移动,进而使得滑杆一端的终端板10只能沿滑槽7方向进行位置移动,保证了作业的稳定可靠性。具体地,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控制按钮及显示屏,且显示屏通过螺丝固定于控制面板2上,通过控制面板2进行整体工作的控制,X轴电机4及Y轴电机11均为伺服电机,利用X轴电机4及Y轴电机11进行X轴及Y轴位置的调节控制。具体地,支撑块3的数量为两个,且支撑块3通过螺栓固定于作业板上,装置本体1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两个支脚,支脚的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方便装置本体1整体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包括了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系统,包括软件终端模块、服务器、图像识别系统、动作模块及运动控制系统,软件终端模块的输出端与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服务器的输出端与图像识别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服务器的输出端与运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且服务器的输出端与软件终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服务器的输出端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且装置本体(1)的中侧设有作业板,所述作业板上固定设置有工作平台(8),且工作平台(8)上设有基准平面板(9),作业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块(3),所述作业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辅助块,辅助块上安装有X轴电机(4),所述X轴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终端板(10),所述支撑块(3)的顶端设有辅助板(5),辅助板(5)上设置有主控板(6),且主控板(6)上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设有滑杆,且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终端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终端板(10)的顶端设置有Y轴电机(11),且Y轴电机(11)的输出端键连接有Y轴杆(111),Y轴杆(111)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头(101),所述终端板(10)的一侧设置有点胶头(102),且终端板(10)的另一侧设置有识别头(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分光片贴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面板(2),且装置本体(1)的中侧设有作业板,所述作业板上固定设置有工作平台(8),且工作平台(8)上设有基准平面板(9),作业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块(3),所述作业板的一侧还设置有辅助块,辅助块上安装有X轴电机(4),所述X轴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终端板(10),所述支撑块(3)的顶端设有辅助板(5),辅助板(5)上设置有主控板(6),且主控板(6)上开设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设有滑杆,且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终端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终端板(10)的顶端设置有Y轴电机(11),且Y轴电机(11)的输出端键连接有Y轴杆(111),Y轴杆(111)的末端固定设置有驱动头(101),所述终端板(10)的一侧设置有点胶头(102),且终端板(10)的另一侧设置有识别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