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484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铜精矿置于管式炉中焙烧;将制得的焙砂与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铁粉,置换反应结束后过滤烘干得到铜粉;取氧化铜粉末与铜粉混合置于合成过滤装置中,过滤除去铁屑后,向过滤罐中通入氮气;将过滤后的混合粉末于加热装置中高温焙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铜粉置换后进行磁性过滤处理,除去铁粉,除杂采用机械自动装置,人工只需要预设横向位移的和纵向转动的齿轮圈数,合成过滤装置即可自动实现将混合粉末投入相应的过滤罐中,同时,过滤过程中向罐内投入氮气,过滤结束后即可将过滤罐整体放入加热装置催化剂生成反应,所述反应方法减少了相应的人工操作,智能便捷。

Preparation of a Ternary Copper Powder Cataly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剂
,具体是涉及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经典的铜基复合材料是直接合成有机氯硅烷最有效的催化剂。工业上制备高纯度、高细度的铜催化剂可采用机械破碎、雾化、电解、还原等方法。近年来,有机硅工业广泛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含Cu、Cu2O、CuO的铜基催化剂。其中用到的原料铜粉,需经焙烧-酸浸-置换得到铜粉,将铜精矿焙烧,所得焙砂用稀硫酸酸浸,用铁粉从浸出液置换得到铜,所生产制备的三元铜粉催化剂不可避免的混杂有少量铁的衍生物,影响催化剂纯度。中国专利CN201310632108.8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甲基氯硅烷的三元铜粉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申请采用超细CuO粉和铜粉混合后,超细CuO粉均匀地压嵌或附着在铜粉表面,再采用连续梯度氧化法进行部分氧化,解决了铜粉在高温区氧化过程中易结块,导致氧化不均匀的难题。但是该申请在制备催化剂过程中,存在原料装填步骤繁琐、高温反应中缺少必要的反应控制手段,导致生产效率低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生产制备的三元铜粉催化剂不可避免的混杂有少量铁的衍生物,影响催化剂纯度,且现有的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焙烧:将铜精矿置于管式炉中焙烧;S2浸出:将制得的焙砂与浓硫酸混合均匀,保持pH不变,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铁粉,置换反应结束后过滤烘干得到铜粉;S3过滤:取氧化铜粉末与S2中的铜粉混合置于合成过滤装置的合成罐(403)中,启动电机,混合粉末落入过滤罐(101)中,经过磁铁吸附铜粉中携带的铁屑,过滤后向过滤罐(101)中通入氮气;S4加热:将过滤罐(101)置于于加热装置中400‑600℃高温焙烧,冷却后得到三元铜粉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焙烧:将铜精矿置于管式炉中焙烧;S2浸出:将制得的焙砂与浓硫酸混合均匀,保持pH不变,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铁粉,置换反应结束后过滤烘干得到铜粉;S3过滤:取氧化铜粉末与S2中的铜粉混合置于合成过滤装置的合成罐(403)中,启动电机,混合粉末落入过滤罐(101)中,经过磁铁吸附铜粉中携带的铁屑,过滤后向过滤罐(101)中通入氮气;S4加热:将过滤罐(101)置于于加热装置中400-600℃高温焙烧,冷却后得到三元铜粉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浸出结束后过滤,经去离子水洗涤后置于烘箱中烘干,经球磨机研磨后得到铜粉;S4中所述加热装置为马弗炉或管式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元铜粉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过滤装置包括基板(1)、定位传动座(2)、机械臂(3)、铜粉合成机构(4);所述基板(1)表面均布有过滤罐(101),基板(1)侧表面固定有定位框(201),所述定位框(201)侧壁外表面固定有齿条;所述定位传动座(2)滑动安装于定位框(201)侧表面,定位传动座(2)包括底座(202),所述底座(202)包括上底板(501)和下底板(502);所述上底板(501)表面活动安装有外齿圈(506)和第四齿轮(507),并竖直固定有固定圆管(504),所述固定圆管(504)周侧车有内螺纹,所述外齿圈(506)和第四齿轮(507)啮合,所述固定圆管(504)和下底板(502)之间活动安装有第五齿轮(508),所述第五齿轮(508)与齿条啮合,第五齿轮(508)表面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下底板(501)下底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03),所述第一电机(203)输出端固定有第一转动轴(509),所述固定圆管(504)内活动安装有第一外螺纹管(206),所述第一外螺纹管(206)与固定圆管(504)啮合,第一转动轴(509)与第一外螺纹管(206)配合,第一外螺纹管(206)与第一圆形通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外螺纹管(206)端面固定有太阳轮(204),所述太阳轮(204)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07);所述上底板(501)表面还活动安装有行星轮(205),所述外齿圈(506)周侧内表面固定有内齿圈,端面固定有锥齿圈(208),所述行星轮(205)分别与太阳轮(204)和内齿圈啮合;所述机械臂(3)固定于定位移动座(2)表面,所述机械臂(3)包括支撑座(301)、第一连接臂(302)、连接台(303)和第二连接臂(304);所述支撑座(30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片(601),两个支撑片(601)之间通过支撑轴(602)连接;所述支撑轴(602)周侧活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臂(302),所述第一连接臂(302)截面为长条形,第一连接臂(302)侧表面固定有第二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5)与锥齿圈(208)啮合,第一连接臂(302)两端面分别开有第一方形槽和第二方形槽;所述第一方形槽侧壁固定有第三锥齿轮(306),所述第三锥齿轮(306)和第一方形槽侧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延伸管(603),第三锥齿轮(306)与第一锥齿轮(207)啮合;所述第二方形槽侧壁固定有第一齿轮(605),所述第一齿轮(605)表面固定有第二延伸管;所述第一延伸管(603)通过连接杆(604)与第三连接臂(307)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307)与连接台(303)连接,所述连接台(303)与第二延伸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304)固定于连接台(303)端面,第二连接臂(304)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607)和第三齿轮(608),所述第二齿轮(607)分别与第三齿轮(608)和第一齿轮(605)啮合;所述机械臂(3)与铜粉合成机构(4)活动连接,所述铜粉合成机构(4)包括第四连接臂(401)、第五连接臂(402)、合成罐(403)、阀门机构(404)和第二螺纹管(410);所述第四连接臂(401)一端固定有第一定片(405),所述第一定片(405)通过定片连接轴(406)与第二定片(407)连接,所述定片连接轴(406)周侧滑动安装有动片(408)和进气罐(409);所述进气罐(409)底面和动片(408)表面分别开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管(410)贯穿安装于第二定片(407)表面,第二螺纹管(410)分别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啮合;所述第一定片(405)表面滑动安装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传舵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国传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