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300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包括两侧的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包括行走装置及扶手装置,扶手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腋下支撑杆及手掌握持杆,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行走装置并驱动腋下支撑杆升降,手掌握持杆固定于腋下支撑杆并随腋下支撑杆同步升降,手掌握持杆与使用者手掌位置相对应并供使用者握持,行走装置包括呈横置U形状的架体,架体的U形内凹处为供床沿进入并限位的床体限位腔,两侧的支撑单元的间距大于座便器及座椅宽度并在两侧的支撑单元之间形成供座便器及座椅进入的宽度限位腔。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行动不便者自主能力、便于复健进度、保证心理健康的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走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
技术介绍
行走助力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装置,一般辅助老年人及行走不便者进行行走,其通常包括支撑架体,支撑架体上方设置有用于握持的扶手,使用时使用者先身体前倾,通过双手将支撑架体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再依靠支撑架体通过双足向支撑架体逐步靠近,从而实现辅助行走的功能,使老年人及行走不便者不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一定力所能及的事务,对于心理建设及复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行走助力器的研发,其功能逐渐多元化,例如在支撑架体侧面固定多个挂钩,便于悬挂袋装物体,在日常生活中为使用者提供了携带物品的能力,增加可完成的事务(例如买菜);在支撑架体前端底部设置与地面接触的滚轮,从而减少使用者移动支撑架体所消耗的体力,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尽管如此,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起身和坐下的情况,例如坐于椅子、座便器或床沿等,而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家人进行辅助,逞强起身容易出现摔倒的状况,而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行动不便者自主能力、便于复健进度、保证心理健康的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对称设置于人体前方的两个支撑单元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件,各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行走装置及位于行走装置上方的扶手装置,所述的扶手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腋下支撑杆及手掌握持杆,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行走装置并驱动腋下支撑杆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固定于腋下支撑杆并随腋下支撑杆同步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与使用者手掌位置相对应并供使用者握持,所述的手掌握持杆设置有控制升降驱动机构动作的操作开关,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呈横置U形状的架体,所述的架体的U形开口朝向架体后端并与使用者相对,所述的架体的U形内凹处为供床沿进入并限位的床体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床沿进入床体限位腔后位于床体上方,两侧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间距大于座便器及座椅宽度并在两侧的支撑单元之间形成供座便器及座椅进入的宽度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供座便器或座椅进入宽度限位腔后位于座便器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状态时,架体位于使用者前端,使用者握持手掌握持杆推动架体移动并逐步靠近架体,在需要坐于床沿时,推动架体移动直至床沿进入床体位于架体的U形内凹处的床体限位腔,即U形下方的一侧插入床底,使用者转身并将腋下支撑杆支撑于使用者腋下,手指按压位于手掌握持杆的操作开关使腋下支撑杆逐渐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身体逐渐降低,从站姿逐渐降低为坐姿,实现自主坐下的能力,在需要从床沿起身时,使用者将腋下支撑杆支撑于使用者腋下,手指按压位于手掌握持杆的操作开关使腋下支撑杆上升,从坐姿逐渐提升为站姿,实现自主站立的功能,同时转身恢复可推动架体的姿势,旋转架体,即U形下方的一侧从床底抽出,满足行走不便者不愿麻烦他人及深夜起床的需求,提高行动不便者自主能力、便于复健进度、保证心理健康,而且,支撑单元的间距大于座便器及座椅的宽度使座便器能够伸入架体内,使用原理如同相对床体的起身与坐下,增加使用者自主如厕及休息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架体横向摆动配合的侧摆座及安装于侧摆座的竖向驱动件,所述的架体位于侧摆座的摆动轨迹上设置有限制其最大摆动位置的限位块,所述的架体与升降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将升降驱动机构复位至竖直平衡位置的摆动复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摆动座,使腋下支撑杆通过摆动座横向摆动自动适配腋下位置,从而提供舒适的支撑感,令使用者能够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不适,而且,摆动复位件所提供的复位力转化为腋下支撑杆的纠偏力,也会随着使用者的压感自动适配,进一步提高舒适程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行走装置还包括滚轮杆、第一滚轮、转轴、第二滚轮、摩擦块及浮动复位件,所述的摩擦块固定设置于架体下方的U形端部,所述的转轴沿横向固定于架体下方的U形转角处,所述的第一滚轮位于架体外侧并与轮轴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滚轮转动设置于滚轮杆相对与转轴铰接的另一端,所述的浮动复位件铰接于滚轮杆与摩擦块之间并将摩擦块向上复位,所述的架体承受大于额定重量的压力时,摩擦块克服浮动复位件的复位力与地面相抵,增加架体滑动的摩擦阻力,所述的架体承受小于额定重量的压力时,摩擦块在浮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相对地面浮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滚轮配合第二滚轮为架体提供持续滚动于地面的功能,相较之前的单轮结构,令使用者移动架体更为省力,为保证使用者在起身及坐下过程中架体位置不会偏移,配合摩擦块,在身体依靠架体超过额定重量的压力时阻碍块会与地面接触,产生阻止架体偏移的阻尼力,保证起身及坐下的稳定性,而在起身及坐下动作完成之后,在浮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摩擦块恢复至相对地面浮空的状态,避免摩擦块阻碍滚轮的持续滚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滚轮杆之间眼横向固定设置有联动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联动杆,使两侧的滚轮杆的动作更为同步,提高架体在移动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架体位于两个U形转角处之间的部分向U形端部倾斜并由两个依次连接的调节杆组成,两个所述的调节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及调节螺栓,所述的连接块设置有供各调节杆穿过的调位孔,所述的调节杆外周贯穿设置有多个沿轴向排布的内调节孔,所述的连接块外周设置有多个与内调节孔位置相对应的外调节孔,所述的调节螺栓穿过外调节孔与内调节孔将调节杆限位于相对连接块的某一位置,所述的调节螺栓设置有与连接块外侧壁相抵的螺母构成调节螺栓与连接块的锁定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架体位于两个U形转角处之间的部分向U形端部倾斜,使架体重心后移,从而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其次,将该部分由两个依次连接的调节杆组成,便于根据不同高度的人群调节长度,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感,采用调节螺栓将调节杆与连接块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调整更为便利。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座板,所述的座板底部设置有吸附于架体的磁性件,所述的座板具有使用状态及收纳状态,所述的座板处于使用状态时放置于两个架体上方,形成供使用者休息的座椅,所述的座板处于收纳状态时以竖直放置的姿势吸附于任一架体的外侧面,所述的架体上方位于座板纵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座板侧面相抵的限位突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老年人容易劳累,增设座板,将作为调整至使用状态后,转身即为供使用者休息的座椅,为老年人在行走一定距离后提高暂时进行休息的位置,无需寻找其他的休息场所,使用更为便捷。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置物框体,所述的置物框体设置有钩于架体的挂钩并抵于架体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置物框体,用于放置使用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合理利用现有结构,悬挂于架体侧面并抵于架体侧面保持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架体与升降驱动机构的装配立体图;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C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调节杆与连接块的装配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座板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图;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人体前方的两个支撑单元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件,各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行走装置及位于行走装置上方的扶手装置,所述的扶手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腋下支撑杆及手掌握持杆,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行走装置并驱动腋下支撑杆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固定于腋下支撑杆并随腋下支撑杆同步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与使用者手掌位置相对应并供使用者握持,所述的手掌握持杆设置有控制升降驱动机构动作的操作开关,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呈横置U形状的架体,所述的架体的U形开口朝向架体后端并与使用者相对,所述的架体的U形内凹处为供床沿进入并限位的床体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床沿进入床体限位腔后位于床体上方,两侧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间距大于座便器及座椅宽度并在两侧的支撑单元之间形成供座便器及座椅进入的宽度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供座便器或座椅进入宽度限位腔后位于座便器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人体前方的两个支撑单元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件,各所述的支撑单元包括行走装置及位于行走装置上方的扶手装置,所述的扶手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腋下支撑杆及手掌握持杆,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安装于行走装置并驱动腋下支撑杆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固定于腋下支撑杆并随腋下支撑杆同步升降,所述的手掌握持杆与使用者手掌位置相对应并供使用者握持,所述的手掌握持杆设置有控制升降驱动机构动作的操作开关,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呈横置U形状的架体,所述的架体的U形开口朝向架体后端并与使用者相对,所述的架体的U形内凹处为供床沿进入并限位的床体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床沿进入床体限位腔后位于床体上方,两侧的所述的支撑单元的间距大于座便器及座椅宽度并在两侧的支撑单元之间形成供座便器及座椅进入的宽度限位腔,所述的扶手装置在供座便器或座椅进入宽度限位腔后位于座便器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包括与架体横向摆动配合的侧摆座及安装于侧摆座的竖向驱动件,所述的架体位于侧摆座的摆动轨迹上设置有限制其最大摆动位置的限位块,所述的架体与升降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将升降驱动机构复位至竖直平衡位置的摆动复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辅助起身及坐下功能的行走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装置还包括滚轮杆、第一滚轮、转轴、第二滚轮、摩擦块及浮动复位件,所述的摩擦块固定设置于架体下方的U形端部,所述的转轴沿横向固定于架体下方的U形转角处,所述的第一滚轮位于架体外侧并与轮轴转动配合,所述的第二滚轮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存戴乃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