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由主动体、外壳和外盖等部分组成。在主动体三个缺口内安装三个前滚柱,动力通过前滚柱传递至外壳,由外壳将动力传递驱动轮向前行驶。外壳三个缺口内安装三个后滚柱,动力通过后滚柱传递至外壳,由外壳传递驱动动力向后倒车。当向前行驶达一定速度时,后滚柱受离心力作用,向外壳的缺口内缩,使驱动轮与传动系统脱离而产生滑行,达到节油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节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滑行节油装置。目前解决机动车辆滑行所设计的滑行节油装置有数十种类型,但只有专利号为CN88220953.3的车辆滑行装置即QH4型车辆滑行器投入生产使用后产生了较好的节油效果,然而该滑行器的结构复杂,零部件制造和装配要求都较高,加工技术难于掌握,产品成本高,不适于大批量生产。据了解全国有数十字大中型企业生产该滑行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装车使用后,滑行器经常卡死而起不到滑行节油的作用,甚至有的滑行器存在着零件外壳和滑行体被传动力的棘爪在运动中产生的冲击力所挤裂损坏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因此已有技术中的车辆滑行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易产生卡死现象,且寿命短的缺陷,实有改进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辆滑行节油装置,其用圆滚柱取代棘爪,能使滑行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而且安全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辆滑行节油装置,安装在机动车驱动轮轴头结合部位,主要由主动体和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主动体8内三个缺口安装三个前滚柱16,发动机动力通过前滚柱16将动力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轮向前行驶;外壳15内三个缺口内安装三个后滚柱19,发动机动力通过后滚柱19将动力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传递驱动力向后倒车;当车辆向前行驶达一定速度时,后滚柱19受离心动力作用,向外壳15的缺口内缩,使驱动轮与传动系统脱离;由钢制成的主动体8内设有花键孔34和轴承座孔37,通过轴承4固定于外盖5,其外形呈圆阶梯形,最小头藉助轴承13安装在外壳15的轴承座孔39内,中间台阶外圆36内设有供安装前滚柱16、弹簧17和圆柱轴18的三个缺口 26和三个销孔27,大台阶外圆35上有三个平面或弧面33与中间台阶外圆36的缺口26相对应;外壳15由钢材制成,中间设有空心台阶圆孔,配合安装主动体8,中间台阶圆内孔40内有三个弧面28,大台阶圆内孔38内有三个缺口29及三个腰形槽31,缺口内有二个衬套孔30、32,缺口内安装后滚柱19,一个衬套孔30内安装衬套20,圆柱轴21和弹簧22,另一个衬套孔32内安装衬套25,圆柱轴24和弹簧23,小头台阶轴承座孔39内安装有轴承13;金属外盖5的外端面有三个腰形槽孔41,外盖内有三个不通的销孔42与腰形槽一端的孔同心,销孔42内安装有挡滑销3。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车辆滑行装置,其中所述的主动体8由HRC40以上的合金钢材制成。前述的车辆滑行装置,其中所述的外盖5与外壳15以螺钉1连为一体,主动体8的轴承座孔37内于轴承4的下方装有堵盖6,主动体8的端面与轴承13之间以螺钉11紧固有小盖12,所述的小台阶轴承座孔39内安装有密封圈14。前述的车辆滑行装置,其中所述的腰形槽孔41的一端刻有“止滑”,另一端刻有“滑行”表示二位置;三个销孔42与腰形槽孔41“止滑”孔同心,将外盖5转动到螺钉1的位置,即可停止滑行。本技术车辆滑行装置优点在于克服目前机动车辆传动系统、变速机构、发动机系统在车辆产生惯性力滑行时的被动磨损,延长各部件的使用寿命,由于是带挡滑行,不需脚踏离合器换挡,减少了司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车辆运行中的安全系数,且减少燃料损耗15-35%。其用圆滚柱取代棘爪,能有效地使滑行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低,而且安全可靠。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具体结构特征与运动原理详细描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滑行节油装置的结构总装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局部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车辆前进尚未滑行时的结构运动图。图5是本技术在车辆滑行时的结构运动图。图6是本实新型在车辆例行时的结构运动图。图7是本技术在车辆停止使用滑行器外盖转动位置图。图8是本技术在车辆停止使用滑行器挡滑销所起挡滑作用图。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由HRC40以上合金钢材制成的主动体8,内设有标准花键孔34和轴承座孔37,外呈圆阶梯形,最小头安装于轴承13的内孔,中间台阶外圆36内有三个缺口26和三个销孔27,供安装前滚柱16,弹簧17和圆柱轴18,大台阶外圆35有三个平面或弧面33与中间台阶外圆36处三个缺口26相对应。外壳15由HRC40以上合金钢材制成,中间设有空心台阶圆内孔,即上端设有大台阶圆内孔38,中间设有中间台阶圆内孔40,其内配合安装主动体8,中间台阶圆内孔40内设有三个弧面28,大台阶圆内孔38内有三个缺口29及三个腰形槽31,缺口内各有二个衬套孔30、32,缺口29内安装后滚柱19,其中一个衬套孔30内安装衬套20、圆柱轴21和弹簧22,另一个衬套孔32内安装衬套25、圆柱轴24和弹簧23,小头台阶轴承座孔39内安装轴承13、密封圈14,金属外盖5的外端面有三个腰形槽孔41,腰形槽孔41一端刻有“止滑”,另一端刻有“滑行”,外盖5内有三个不通的销孔42与腰形槽孔41“止滑”端槽孔同心,销孔42内安装挡滑销3。外盖5以螺钉1与外壳15连接为一体,中间装有密封圈7,螺钉1下可加弹簧垫圈2。主动体8轴承座孔37内轴承4的下方装有堵盖6,外壳15的一侧设有油封螺钉9,密封圈10。主动体8的端面与轴承13之间以螺钉11紧固有小盖12。车辆滑行节油装置安装在机动车驱动轴头结合部位,由主动体8内的三个缺口26安装三个前滚柱16,发动机动力通过前滚柱16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将动力传递驱动轮向前行驶。外壳15内三个缺口29安装三个后滚柱19,发动机动力通过后滚柱19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将动力传递驱动轮向后倒车。当车辆向前行驶达一定速度时,后滚柱19受离心力作用往外壳15的缺口29内缩,使驱动轮(图中未画)与传动系统(图中未画)脱离,产生滑行,达到节油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传动力作用于圆周上,零件承受力增大,冲击力减小,外壳15中间台阶圆内孔40内有三个弧面28,前滚柱16传递力是弧面28的端头A,大台阶圆内孔38有三个缺口29,后滚柱19传递力是在缺口29的一端,系键带动运转一样,而前滚柱16、后滚柱19,热处理硬度比外壳15高,磨损问题可不考虑。主动体8中间台阶外圆36处有三个缺口26,前滚柱16传递力是在缺口26的端面,大台阶外圆35处有三个平面或弧面33,后滚柱19传递力是在平面或弧面33的端头,也为键带动运转一样,磨损问题也可不考虑。而前后滚柱16、19的磨损量有1.5-2mm,热处理硬度HRC60以上,要磨损这样大的余量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磨损了,换一个圆滚柱,成本也不高。使用本滑行节油装置时,发动机可以熄火,只要滑行时速低于25公里,后滚柱19所产生的离心力低于弹簧23的弹力时,后滚柱19即与主动体8接触并在缺口的小端头卡在主动体8大台阶外圆35的平面内,带动主动体8转动,通过车辆的传动机构,将发动机启动加油运转。参照图4,发动机动力经传动机构至半轴带动主动体8转动,经前滚柱16带动外壳15,迫使主动体8三个缺口26内的三个前滚柱16(互成120°该图是分段剖视图)卡在外壳15内孔内弧面28的端头A,主动体8的转动经前滚柱16带动外壳15转动,由于外壳15是与车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滑行节油装置,安装在机动车驱动轮轴头结合部位,主要由主动体和外壳组成,其特征在于由主动体(8)内三个缺口安装三个前滚柱(16),发动机动力通过前滚柱(16)将动力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轮向前行驶;外壳(15)内三个缺口安装三个后滚柱(19),发动机动力通过后滚柱(19)将动力传递至外壳(15),由外壳(15)传递驱动力向后倒车;当车辆向前行驶达一定速度时,后滚柱19受离心力作用,向外壳15的缺口内缩,使驱动轮与传动系统脱离;由钢制成的主动体(8)内设有花键孔(34)和轴承座孔(37),通过轴承(4)固定于外盖(5),其外形呈圆阶梯形,最小头藉助轴承(13)安装在外壳(15)的轴承座孔(39)内,中间台阶外圆(36)内设有供安装前滚柱(16)、弹簧(17)和圆柱轴(18)的三个缺口(26)和三个销孔(27),大台阶外圆(35)上有三个平面或弧面(33)与中间台阶外圆(36)的缺口(26)相对应;外壳(15)由钢材制成,中间设有空心台阶圆孔,配合安装主动体(8),中间台阶圆内孔(40)内有三个弧面(28),大台阶圆内孔(38)内有三个缺口(29)及三个腰形槽(31),缺口内有二个衬套孔(30)(32),缺口内安装后滚柱(19),一个衬套孔(30)内安装衬套(20),圆柱轴(21)和弹簧(22),另一个衬套孔(32)内安装衬套(25),圆柱轴(24)和弹簧(23),小头台阶轴承座孔(39)内安装有轴承(13);金属外盖5的外端面有三个腰形槽孔(41),外盖内有三个不通的销孔(42)与腰形槽一端的孔同心,销孔(42)内安装有挡滑销(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莉,
申请(专利权)人:蒋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