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672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10:13
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至少一层纳米薄膜。该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将纳米线(一维)、石墨烯材料(三维)与纳米颗粒/纳米线(零维)和或/纳米薄膜(二维)材料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由零维到三维的纳米材料复合,充分结合了上述各种尺寸纳米材料的优点,而同时又避免了各材料的缺点。

A Porous Metal/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
本公开涉及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石墨烯在诸多方面存在非常有前景的应用,但在实用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所述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所述三维石墨烯完全或部分附着于所述多孔金属。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例如,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附着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之上,所述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包覆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基底、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至少一层纳米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基底、所述多孔金属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至少一层纳米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包括多孔金属基底、所述多孔金属基底上的三维石墨烯、依附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上的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所述至少一层纳米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完全或部分附着于所述多孔金属,多孔的金属的孔径尺寸为50nm~500μm,优选500nm~50μm,优选2μm~20μ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完全或部分附着于所述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的平均尺寸为50nm~50μm,优选500nm~5μ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附着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之上,所述至少一层纳米薄膜包覆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及所述三维石墨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中的至少一部分附着于所述三维石墨烯之上,所述至少一层纳米薄膜的最外层纳米薄膜包覆所述多个纳米颗粒/纳米线、所述三维石墨烯及其它层纳米薄膜。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具有多孔结构,平均孔道直径为10nm~200nm,优选20nm~50nm。8.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包括无规则地聚集在一起的若干片多层石墨烯和/或单层石墨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片多层石墨烯和/或单层石墨烯中,每一片石墨烯的碳原子层数为1~10层,优选2~7层,优选3~6层。10.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纳米线尺寸为1~100nm,优选2~50nm,优选3~30nm。11.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有三维石墨烯的多孔金属包括任意形态和尺寸的各种金属多孔材料,包括Ni,Cu,Fe,Al,Cr,Ag,Au,Mn及各种合金的多孔金属材料等。12.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多孔金属/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纳米线包括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线、非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线、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线、硫化物纳米颗粒/纳米线、半导体纳米颗粒/纳米线和/或聚合物纳米颗粒/纳米线,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线包括Pt纳米颗粒/纳米线、Au纳米颗粒/纳米线、Ag纳米颗粒/纳米线;所述非金属纳米颗粒/纳米线包括S纳米颗粒/纳米线;所述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线包括MnO2纳米颗粒/纳米线、锂复合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线、LiCoO2纳米颗粒/纳米线、LiMnO2纳米颗粒/纳米线、LiMn2O4纳米颗粒/纳米线、LiFePO4纳米颗粒/纳米线、Li4Ti5O12纳米颗粒/纳米线、镍钴锰酸锂纳米颗粒/纳米线、镍钴铝酸锂纳米颗粒/纳米线、Mn3O4纳米颗粒/纳米线、MnO纳米颗粒/纳米线、NiO纳米颗粒/纳米线、Co3O4纳米颗粒/纳米线、Fe2O3纳米颗粒/纳米线、Fe3O4纳米颗粒/纳米线、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奕舟陈剑豪王天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墨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