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334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根据工况参数确定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基于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和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以确定目标驾驶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避免了采用PEMS设备而出现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昂的问题,实现了在提高试验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简单便捷地确定了RDE试验路线。

Determining Method, Equipment, Equipment and Media of Actual Driving Emission Test Rou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保有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之一,为更加精确的检测车辆实际道路行驶污染物状况,减轻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实际行驶排放实验(RealDriveEmissiom,RDE),以作为检测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为了保证RDE试验的成功率,在进行RDE试验之前,需进行RDE路线选择试验,即选择出合理的驾驶路线来进行RDE试验。目前,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EmissionMeasurementSystem,PEMS)进行RDE驾驶路线的选择试验。图1是现有技术PEMS设备安装在目标车辆上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该设备体积大,并且路谱采集过程中对未知路面状况无法预知,造成试验车辆在安装该设备后大大降低了车辆通过性;由于设备安装拆卸较为复杂,在试验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且效率低下;设备运行时预热、标定时间冗长;该设备使用成本和采购价格高昂,并且设备的配备能力要求高;RDE驾驶路线选择需要采集大量的路谱,所需试验数据量庞大,但路谱采集与校验并不需要该设备的全部排放测量数据,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在提高试验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简单便捷地对RDE驾驶路线进行确定。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包括: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和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所述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以确定目标驾驶路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RDE驾驶路线的确定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和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所述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以确定目标驾驶路线。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普通的数采设备采集工况参数,并计算得到CO2瞬时排放量,基于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的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确定目标驾驶路线,避免了采用PEMS设备复杂且成本高昂的问题,在提高试验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简单便捷地确定RDE试验路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RDE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待测驾驶路线的显示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程动力学特性校验的验证结果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的验证结果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RDE试验的过程中,虽然未对目标车辆所要采用的行驶路线进行统一,但由于RDE试验对目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行驶路线、行驶工况、行程动力学有严格的规定,并且引入了“行驶工况”、“行程动力学特性校验”和“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验证”等验证方法。当上述三个验证方法中的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RDE试验失败。但实际驾驶试验中,由于受到交通状况(比如,拥堵、正常、畅通)、车辆状态(比如,发动机状态、行驶里程、保养状态)、实际路况(比如路面质量、路面宽度、坡度)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均会造成上述要求未达标,从而导致试验结果失败。因此,需对RDE试验路线的合理选择和规划,以保证RDE试验的成功率。现有技术中采用PEMS设备对RDE试验路线进行选择,但PEMS设备中包含主控单元、测量单元、流量计、安装支架、计算机设备(放置于目标车辆内)等,从而造成PEMS设备的体积庞大,操作复杂、采购成本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普通的数采设备,简单便捷地对RDE试验路线进行确定。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简单便捷地确定RDE试验路线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装置来执行,其中,该方法可由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设备中。在实施例中,该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设备为计算机设备。参考图2,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10、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其中,待测驾驶路线指的是符合国六标准中关于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的路线。需要理解的是,在对RDE试验路线进行选择之前,为了保证RDE试验的成功率,可按照国六标准中关于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对设定电子地图上所有的驾驶路线进行筛选,以得到符合国六标准中关于RDE试验的路线选择原则的路线,并将符合RDE试验的路线选择原则的路线作为待测驾驶路线。示例性地,表1是一种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的对照表,如表1所示,对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中的路线顺序、总行程时间、试验温度、试验海拔和始末点之间的高度进行具体说明。当然,对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还可以包括对其它参数的限定,在此只是示例性地对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中的路线顺序、总行程时间等参数进行具体说明。表1一种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的对照表可以理解为,目标车辆在高速段行驶过程中,可以出现按照低速段进行行驶的情况;但在低速段行驶过程中,不可以出现按照高速段或中速段进行行驶的情况。其中,在低速段,车速在0-60千米/小时(km/h);在中速段,车速在60-90km/h;在高速段,车速在90-140km/h。当然,在RDE试验路线选择原则中,也对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进行限定。表2是一种RDE试验路线中各路段的行驶工况要求的对照表。表2一种RDE试验路线中各路段的行驶工况要求的对照表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市区、市郊和高速路段的行驶根据瞬时车速进行划分。即市区为低速段,市郊为中速段,高速为高速段。在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车辆所采用的待测驾驶路线之后,需采集目标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和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所述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以确定目标驾驶路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际行驶排放试验路线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基于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工况和动力学特性的验证结果,并根据所述CO2瞬时排放量验证CO2窗口的正常性和完整性,以确定目标驾驶路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目标车辆在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包括:通过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接口所连接的数采设备采集目标车辆在所述待测驾驶路线行驶过程中的工况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参数包括下述一个或多个:车速、发动机转速、瞬时油耗、发动机温度和加速踏板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况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车辆的二氧化碳CO2瞬时排放量,包括:根据瞬时油耗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车辆的CO2瞬时排放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瞬时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O2_1为CO2瞬时排放量,FC1为瞬时油耗,D为288K(15℃)下试验燃油的密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驾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东于翔李洪波李保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