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及其对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由富营养化引起的赤潮发生频率和规模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近海环境进一步恶化所引起的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和水温的升高,对主要有害赤潮藻类生理造成极大影响,导致主要赤潮原因种由无毒有害种类逐渐演化为多种有毒有害甲藻赤潮物种。目前,米氏凯伦藻已经演化成为我国近海爆发面积最大的有毒有害赤潮藻种,其爆发面积仅次于无毒有害种东海原甲藻,给我国近海的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米氏凯伦藻是一种典型的鱼毒性有害藻种,对于鱼类等养殖动物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效应,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破坏。如2005年5月-6月在东海浙江海域发生上万平方千米的米氏凯伦藻赤潮,对南麂岛等地的养殖鱼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2012年5月至6月,福建近岸海域发生米氏凯伦藻赤潮,部分海域赤潮持续时间长达21天,影响面积近300平方千米,期间赤潮发生海域出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为假交替单胞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flavipulchra)FDHY-MQ5,已于2019年5月20日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NO:M201937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溶藻能力的假交替单胞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交替单胞菌FDHY-MQ5;(2)斜面培养:将步骤(1)中的菌种接种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25℃条件下培养24小时;(3)用15mL无菌海水洗脱菌苔,菌悬液再按体积比1:20的比例接种到100mL培养液中,25℃、150r/min置于恒温振荡器中培养24h,获得初级培养菌液;(4)发酵培养:将步骤(3)培养的菌液接种于2000mL发酵液中,接种量为5%v/v,25℃,150rpm装液体积百分比30%,培养48小时后,收集发酵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溶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新国,陈剑锋,谢友坪,刘乐冕,郑向南,马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