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34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包括培养室本体和顶盖,所述培养室本体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隔板,从而将所述培养室本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培养腔室,所述培养室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下通气孔,每个培养腔室上方均对应有一个所述下通气孔,且所述下通气孔向下贯穿所述顶盖。有益效果在于:可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并能够实现培养腔室的逐步缓慢通气,同时能够对外界的灰尘和细菌进行有效隔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微生物的成活率。

A Culture Room for Bio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
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
技术介绍
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培养室是生物技术研究阶段对微生物培养所必不可少的器件之一。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培养室通常只能对一种微生物进行培养,而且在培养过程中,当需要对培养室进行通气时,需要将培养室的舱门打开,此时外部空气会大量涌入培养室,容易导致内部的微生物由于突然接触到大量空气而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培养室在通气时,内部的微生物容易死亡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在顶盖上设置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从而避免将整个顶盖打开即可进行通气,避免空气大量涌入培养室内,以便保证微生物的成活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包括培养室本体和顶盖,所述培养室本体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隔板,从而将所述培养室本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培养腔室,所述培养室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下通气孔,每个培养腔室上方均对应有一个所述下通气孔,且所述下通气孔向下贯穿所述顶盖;所述环形凹槽上安装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上方设置有上通气孔,所述旋转环旋转能够使所述上通气孔与所述下通气孔上下对应,所述上通气孔上方设置有防尘装置,用于对所述上通气孔的顶部开口进行防尘隔离。采用上述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将不同的微生物培养液分别放入不同的所述培养腔室内进行培养,将所述顶盖盖合在所述培养室本体上方,初期培养时,通过旋转所述旋转环,使所述上通气孔旋转至远离所述下通气孔的位置,从而保证所述培养腔室的密封性,当某一所述培养腔室需要通气时,将所述上通气孔旋转至该培养腔室上方对应的下通气孔处,通过控制所述上通气孔与所述下通气孔孔径的重合度,逐步调节通气时的通气量,从而实现缓慢通气,保证微生物的存活率,在通气过程中,所述防尘装置可有效防止外部灰尘或其他细菌进入所述培养腔室内。作为优选,所述顶盖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夹在所述培养室本体与所述顶盖的接触面之间。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室本体、所述顶盖以及所述旋转环均采用透明材质加工而成。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环的横断面为倒T型。作为优选,所述防尘装置包括旋转柱和防尘盖,所述旋转柱转动安装在所述旋转环上,且位于所述上通气孔的一侧,所述旋转柱顶部设置有横向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拉杆,且所述拉杆滑动贯穿所述支撑臂,所述拉杆顶部设置有拉柄,所述拉杆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的连接架,所述拉杆上套接有弹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连接架之间,所述防尘盖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上通气孔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凹槽,用于使所述防尘盖沉入该凹槽内,从而对所述防尘盖进行水平方向限位。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并能够实现培养腔室的逐步缓慢通气,同时能够对外界的灰尘和细菌进行有效隔离;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微生物的成活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空间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断面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培养室本体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顶盖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培养室本体;101、隔板;102、培养腔室;2、顶盖;201、环形凹槽;202、下通气孔;203、上通气孔;3、旋转环;4、防尘装置;401、旋转柱;402、支撑臂;403、拉柄;404、拉杆;405、弹簧;406、连接架;407、防尘盖;5、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包括培养室本体1和顶盖2,所述培养室本体1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隔板101,从而将所述培养室本体1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培养腔室102,所述培养室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201,所述环形凹槽20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下通气孔202,每个培养腔室102上方均对应有一个所述下通气孔202,且所述下通气孔202向下贯穿所述顶盖2;所述环形凹槽201上安装有旋转环3,所述旋转环3上方设置有上通气孔203,所述旋转环3旋转能够使所述上通气孔203与所述下通气孔202上下对应,所述上通气孔203上方设置有防尘装置4,用于对所述上通气孔203的顶部开口进行防尘隔离。作为优选,所述顶盖2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垫5,且所述密封垫5夹在所述培养室本体1与所述顶盖2的接触面之间,如此设置,便于保证各培养腔室102的密封性。所述培养室本体1、所述顶盖2以及所述旋转环3均采用透明材质加工而成,如此设置,便于从培养室外侧可直接观看到内部的微生物培养情况。所述旋转环3的横断面为倒T型,如此设置,便于将旋转环3与顶盖2连接在一起。所述防尘装置4包括旋转柱401和防尘盖407,所述旋转柱401转动安装在所述旋转环3上,且位于所述上通气孔203的一侧,所述旋转柱401顶部设置有横向的支撑臂402,所述支撑臂402上设置有拉杆404,且所述拉杆404滑动贯穿所述支撑臂402,所述拉杆404顶部设置有拉柄403,所述拉杆404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的连接架406,所述拉杆404上套接有弹簧405,且所述弹簧405位于所述支撑臂402与所述连接架406之间,所述防尘盖407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架406的底部,如此设置,便于在培养过程中,当需要对微生物少量的提取检测时,只需将通过拉柄403将防尘盖407向上提拉,并通过旋转柱401将防尘盖407旋转至上通气孔203一侧,即可将取液管穿过上通气孔203以及与其对应的下通气孔202后伸入所述培养腔室102内,对培养液进行少量抽吸,从而避免将顶盖2完全打开,同时对其中一个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提取时,也不会影响其他微生物的培养。所述上通气孔203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凹槽,用于使所述防尘盖407沉入该凹槽内,从而对所述防尘盖407进行水平方向限位,避免防尘盖407随旋转柱401旋转,使上通气孔203孔口直接与空气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将不同的微生物培养液分别放入不同的所述培养腔室102内进行培养,将所述顶盖2盖合在所述培养室本体1上方,初期培养时,通过旋转所述旋转环3,使所述上通气孔203旋转至远离所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室本体(1)和顶盖(2),所述培养室本体(1)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隔板(101),从而将所述培养室本体(1)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培养腔室(102),所述培养室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201),所述环形凹槽(20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下通气孔(202),每个培养腔室(102)上方均对应有一个所述下通气孔(202),且所述下通气孔(202)向下贯穿所述顶盖(2);所述环形凹槽(201)上安装有旋转环(3),所述旋转环(3)上方设置有上通气孔(203),所述旋转环(3)旋转能够使所述上通气孔(203)与所述下通气孔(202)上下对应,所述上通气孔(203)上方设置有防尘装置(4),用于对所述上通气孔(203)的顶部开口进行防尘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室本体(1)和顶盖(2),所述培养室本体(1)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若干圆周分布的隔板(101),从而将所述培养室本体(1)内部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培养腔室(102),所述培养室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凹槽(201),所述环形凹槽(201)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下通气孔(202),每个培养腔室(102)上方均对应有一个所述下通气孔(202),且所述下通气孔(202)向下贯穿所述顶盖(2);所述环形凹槽(201)上安装有旋转环(3),所述旋转环(3)上方设置有上通气孔(203),所述旋转环(3)旋转能够使所述上通气孔(203)与所述下通气孔(202)上下对应,所述上通气孔(203)上方设置有防尘装置(4),用于对所述上通气孔(203)的顶部开口进行防尘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垫(5),且所述密封垫(5)夹在所述培养室本体(1)与所述顶盖(2)的接触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物技术用培养室,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君腾细胞基因技术开发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