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7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包括前机身和后机身,前机身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后机身的固定框架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方;后机身为内中空结构,后机身的朝向前机身的一端设有对接口,对接口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面,固定框架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对接口处使前机身与后机身对接,支撑框架连接在前机身与连接端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框架对前后机身进行对接,并在对接位置上方采用支撑框架连接前后机身,以抵抗前后机身变形时产生的拉力或压力,改善对接位置的受力情况,提高前后机身的连接稳固度,而且后机身所采用的框架结构既能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又能够减轻自身的重力,优化机身的重心分布。

A Fuselage Structure of Light Sports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
本技术涉及飞机机身
,特别涉及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
技术介绍
机身是飞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机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它还用来装载人员、货物、各种设备、仪表等。现有的飞机的机身结构基本都采用分段设计,并将各段机身对接成完整机身。例如:申请号为201320287272.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飞机机身结构,包括对接前段机身及对接后段机身,对接前段机身及对接后段机身通过若干组可拆卸式接头和一组以上的插销式接头进行连接,其缺点在于:在对接前段机身及对接后段机身的对接位置,受力较为集中,对接部位容易受力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解决前后机身对接位置受力不合理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包括前机身和后机身,所述前机身和后机身前后对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前机身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后机身的固定框架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方;所述后机身为内中空结构,所述后机身的朝向前机身的一端设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面,所述固定框架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对接口处使前机身与后机身对接,所述支撑框架连接在所述前机身与连接端面之间。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端面相对于所述对接口所在的平面与向后倾斜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50°-17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接在固定框架上,所述固定板从对接口伸入后机身内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机身的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前机身为由钢管连接形成的前机身框架结构,所述固定框架和支撑框架与前机身框架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框架为竖直设置,所述支撑框架的后端相对前端向下倾斜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后机身包括桁梁和隔框,所述隔框固接在桁梁上并沿桁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隔框与桁梁形成一个内中空的后机身框架结构,所述前机身框架结构和后机身框架结构的外侧均包覆有蒙皮。作为优选,所述隔框的大小由后机身的前端向后端依次减小,所述后机身的横截面大小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作为优选,所述后机身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后机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隔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加强筋本体和与加强筋本体一体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在加强筋本体的U形开口的一端,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机身的内壁上,所述加强筋本体的U形开口朝向后机身的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框架对前后机身进行对接,并在对接位置上方采用支撑框架连接前后机身,以抵抗前后机身变形时产生的拉力或压力,改善对接位置的受力情况,提高前后机身的连接稳固度,而且后机身所采用的框架结构既能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又能够减轻自身的重力,优化机身的重心分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机身框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机身框架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强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前机身,11-固定框架,12-支撑框架,13-固定板,2-后机身,21-桁梁,22-隔框,23-加强筋,231-加强筋本体,232-安装部,233-U形开口,24-对接口,25-连接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包括前机身1和后机身2,所述前机身1和后机身2前后对接形成一个整体,前机身1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后机身2的固定框架11和支撑框架12,支撑框架12设置在固定框架11的上方。如图2所示,前机身1为由钢管连接形成的前机身框架结构,固定框架11和支撑框架12与前机身框架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固定框架11为竖直设置,支撑框架12的后端相对前端向下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后机身2为内中空结构,后机身2主要由桁梁21和隔框22构成,隔框22固接在桁梁21上并沿桁梁2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隔框22与桁梁21形成一个内中空的后机身框架结构,前机身框架结构和后机身框架结构的外侧均包覆有蒙皮。隔框22的大小由后机身2的前端向后端依次减小,后机身2的横截面大小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减小。后机身框架结构包覆蒙皮后,在后机身2的前端形成朝向前机身1的对接口24,和位于对接口24上方的连接端面25,前机身1的固定框架11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对接口24处,使前机身1与后机身2对接。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3,固定板13固接在固定框架11上,固定板13从对接口24伸入后机身2内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机身2的内壁上。支撑框架12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端面25上,使前机身1与连接端面相连。连接端面25相对于对接口24所在的平面与向后倾斜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50°-170°。后机身2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23,所述加强筋23沿后机身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隔框22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加强筋23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加强筋本体231和与加强筋本体231一体连接的安装部232,所述安装部232设置在加强筋本体231的U形开口233的一端,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机身2的内壁上,加强筋本体231的U形开口233朝向后机身2的内壁。在本文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栓或铆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包括前机身(1)和后机身(2),所述前机身(1)和后机身(2)前后对接形成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身(1)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后机身(2)的固定框架(11)和支撑框架(12),所述支撑框架(12)设置在固定框架(11)的上方;所述后机身(2)为内中空结构,所述后机身(2)的朝向前机身(1)的一端设有对接口(24),所述对接口(24)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面(25),所述固定框架(11)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对接口(24)处使前机身(1)与后机身(2)对接,所述支撑框架(12)连接在所述前机身(1)与连接端面(2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包括前机身(1)和后机身(2),所述前机身(1)和后机身(2)前后对接形成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身(1)的后端设有用于连接后机身(2)的固定框架(11)和支撑框架(12),所述支撑框架(12)设置在固定框架(11)的上方;所述后机身(2)为内中空结构,所述后机身(2)的朝向前机身(1)的一端设有对接口(24),所述对接口(24)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端面(25),所述固定框架(11)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在对接口(24)处使前机身(1)与后机身(2)对接,所述支撑框架(12)连接在所述前机身(1)与连接端面(2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面(25)相对于所述对接口(24)所在的平面与向后倾斜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50°-17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固接在固定框架(11)上,所述固定板(13)从对接口(24)伸入后机身(2)内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机身(2)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身(1)为由钢管连接形成的前机身框架结构,所述固定框架(11)和支撑框架(12)与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晓峰林壮龙吴旺德温振林胡钟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野马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