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脚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6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脚踏板,包括踏板本体、中心轴以及自润滑件。所述自润滑件转动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与自润滑件转动抵接,所述橡胶套套设于踏板本体外表面,所述自润滑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且所述自润滑件的表面设有自润滑铁氟龙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可有效减小脚踏板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A New Kind of Ped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脚踏板
本技术涉及脚踏车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脚踏板。
技术介绍
脚踏板是自行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在骑行过程中,为了方便骑车人的脚部更好的对脚踏板施力,脚踏板应保持与脚部相平行的水平状态。由于与脚踏板连接的中心轴在骑行的过程中做圆周运动,因此需要脚踏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最终使得在骑行中脚踏板处于实时的水平状态。而现有的实现脚踏板与中心轴的转动连接的方式,主要是在中心轴上套设有轴承和滚珠,脚踏板与轴承转动连接,通过轴承绕中心轴的转动以及脚踏板和轴承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脚踏板能通过不断的转动实现角度调节,达到始终的水平状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轴承和滚珠不仅造价高,不便安装,生产效率低,且轴承与脚踏板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使脚踏板转动不顺畅且脚踏板磨损严重。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脚踏板,可有效减小脚踏板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降低脚踏板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脚踏板,其中,包括踏板本体、中心轴以及自润滑件,所述自润滑件转动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与自润滑件转动抵接。进一步,所述自润滑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进一步,所述自润滑件的表面设有润滑层。进一步,所述润滑层为铁氟龙涂层。进一步,所述踏板本体上设有供中心轴穿过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进一步,所述自润滑件有两个,两个自润滑件分别处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内且分别与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内壁转动抵接。进一步,所述中心轴上还套设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位于第一通孔或第三通孔内且与第一通孔或第三通孔转动抵接,所述自润滑件位于第三通孔或第一通孔内且与第三通孔或第一通孔转动抵接。进一步,所述所踏板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内凸起,所述内凸起呈半圆形,所述踏板本体上还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于踏板本体外表面,所述橡胶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外凸起,所述橡胶套内表面设置有与内凸起相匹配的内凹孔,所述内凸起匹配嵌入到橡胶套的内凹孔中。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新型脚踏板,本新型使用自润滑件的转动方式代替传统的轴承加滚珠转动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方便安装,大大提高了脚踏板的生产效率,能够减小脚踏板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使脚踏板运行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新型脚踏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脚踏板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新型脚踏板的剖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中脚踏板上具有两个自润滑件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5为本新型中脚踏板上自润滑件位于第一通孔,滚珠轴承位于第三通孔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6为本新型中脚踏板上自润滑件位于第三通孔,滚珠轴承位于第一通孔的局部剖面俯视图。图中:脚踏本体-1;转动孔-11;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第三通孔-113;内凸起-12;空腔-13;第一漏水孔-141;第二漏水孔-142;第一脚踏板-151;第二脚踏板-152;中心轴-2;定位套-21;自润滑件-3;橡胶套-4;内凹孔-41;外凸起-42;滚珠轴承-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图中坐标X、Y分别表示本技术的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其中坐标X指向前方向,坐标Y指向外方向。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脚踏板,包括踏板本体1、中心轴2以及自润滑件3,所述自润滑件3转动套设在中心轴2上,所述踏板本体1与自润滑件3转动抵接,所述自润滑件3具有光滑表面,所述自润滑件3采用工程塑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自润滑件3还能由铁或不锈钢制成,从而代替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轴承和滚珠,所述自润滑件3的润滑功能依靠自润滑件3的光滑表面实现润滑转动.所述自润滑件3为圆环柱筒状,从而加工方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方便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所述自润滑件3的表面设有润滑层(图未示),优选的,所述润滑层为铁氟龙涂层。所述铁氟龙涂层具有低摩擦耐磨损的性质,脚踏本体1转动时,可减小转动孔11与自润滑件3之间的摩擦力,使脚踏本体1运行更加顺畅,提高脚踏板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踏板本体1上设有供中心轴2穿过的转动孔11,所述转动孔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和第三通孔113,所述第一通孔111的直径和第三通孔113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112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自润滑件3有两个,两个自润滑件3分别处于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113内且分别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三通孔113的内壁转动抵接。且位于第三通孔111内的自润滑件3的前端面抵于第二通孔111的后壁,所述自润滑件3的后端面由螺母固定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可避免踏板本体1在转动过程中向左偏移。优选的,所述中心轴2前端套设有定位套21,所述定位套21抵于踏板本体1前端面,所述定位套21前端面由螺母固定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可避免脚踏本体1在转动过程中向右偏移。优选的,所述所踏板本体1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内凸起12。内凸起12呈半圆形,所述踏板本体1上还设有橡胶套4,所述橡胶套4套设于踏板本体1外表面,所述橡胶套4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外凸起42,橡胶套4内表面设置有与内凸起12相匹配的内凹孔41,所述内凸起12匹配嵌入到橡胶套4的内凹孔41中。所述外凸起42的结构起到了较好的防滑效果,避免骑行人员遇到雨天或平时骑行打滑的现象,保证鞋底与橡胶套4之间的摩擦力,增强防打滑效果。而通过内凸起12和内凹孔41的设置,则利于防止橡胶套4与脚踏本体1之间出现相对位移或打滑,方便橡胶套4的固定安装。另一方面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置,还方便在橡胶套4磨损较严重时,进行更换。这种方式相对于当前传统的脚踏板来说,其更换更加方便,更加利于脚踏板使用的耐久性保证。优选的,在雨天骑行时,脚踏本体1会被雨水淋湿,且骑行到有积水的路段,积水也将会溅到脚踏本体1上,从而进入到转动孔11中,而为防止雨水堆积于转动孔11,导致中心轴2生锈磨损。所述脚踏本体1通过转动孔11对称分为第一脚踏板151和第二脚踏板152,所述第一脚踏板151的内部设有空腔13,所述第二脚踏板152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漏水孔14,所述第一漏水孔14与第二脚踏板152平行设置并连通外界和转动孔11,所述橡胶4套上设有与第一漏水孔141对应的第二漏水孔142。在结束骑行时,由于所述第一脚踏板151设有空腔13,导致第一脚踏板151的重量较轻,使得第一脚踏板151和第二脚踏板152之间存在重量差。在脚踏本体1没有外界施力时,由于第一脚踏板151和第二脚踏板152存在重量差,从而在重力的影响下发生转动,最终呈第二脚踏板152位于中心轴2下方,第一脚踏板151位于中心轴2上方的竖直状态。此时,转动孔11中的堆积的雨水顺着漏水孔14流出,避免中心轴2在雨水中浸泡,防止中心轴2生锈磨损。此外,如图5-6所示,所述中心轴2上还套设有滚珠轴承5,所述滚珠轴承5位于第一通孔111或第三通孔113内且与第一通孔111或第三通孔113的内壁转动抵接,所述自润滑件位3于第三通孔113或第一通孔111内且与第三通孔113或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本体、中心轴以及自润滑件,所述自润滑件转动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与自润滑件转动抵接,所述自润滑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自润滑件的表面设有润滑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本体、中心轴以及自润滑件,所述自润滑件转动套设在中心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与自润滑件转动抵接,所述自润滑件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自润滑件的表面设有润滑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为铁氟龙涂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本体上设有供中心轴穿过的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脚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件有两个,两个自润滑件分别处于第一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诚
申请(专利权)人:漳浦玮柏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