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79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存在当山地自行车压过水坑时,前轮和后轮会激起水花,水花会将骑行者脚上的鞋子的前端和后端打湿,影响骑行者的体验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前轮和车蹬,所述车蹬靠近前轮的侧面连接有防溅板,防溅板一端与车蹬侧面连接,防溅板另一端延伸至车蹬上方,防溅板倾斜设置,防溅板与车蹬之间设置有半转动组件,半转动组件供防溅板远离车蹬的一端始终位于车蹬上方,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和后端打湿的效果。

A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热爱运动,骑行逐渐成为一种人们现在普遍的运动方式,骑行旅行也越来越被人们推崇,这也使具有高适应性的山地自行车具有了更为广袤的市场。山地自行车通常包括车架,车架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车把和车座;车架底端转动连接有前轮和后轮,后轮通过链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车蹬,骑行者坐在车座上,双手把持车把,通过双脚不断踩踏车蹬带动后轮转动,使山地自行车前进。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山地自行车压过水坑时,前轮会激起水花,水花会将骑行者脚上的鞋子的前端打湿,影响骑行者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打湿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包括车蹬,所述车蹬设置有防护环板,防护环板的内壁与车蹬的侧壁固定连接,防护环板顶面与底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溅板,防溅板的形状与防护环板的外部轮廓相等,防溅板的顶端高度高于车蹬的顶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骑行时,骑行者的脚踩踏在车蹬上,当山地自行车压过水坑时,首先前轮压出水花,水花朝向骑行者鞋子的前端飞溅时,由于防溅板的顶端高度高于车蹬的顶端高度,从而对于水花进行阻挡,防止骑行者的鞋子直接与水花接触,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打湿的效果,其次,设置的半转动组件能够使防溅板跟随骑行的速度进行调整,当骑行的速度较快时,前轮造成的水花具有的力越大,防溅板受到的阻力较强,防溅板与骑行者的鞋子的前端相距越近,从而对于骑行者的鞋子前端的防护效果越好,防止水花越过防溅板直接落在骑行者的鞋子上的情况发生,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溅板的使用效果,进一步的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打湿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溅板向远离的车蹬的方向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鞋子的前端呈不规则的锥形,防溅板向车蹬所在的方向弯曲后,能够提高防溅板与鞋子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了防溅板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半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座,转动座与车蹬靠近前轮的侧面固定连接;防溅板靠近车蹬侧面的端头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转动座转动连接,防溅板远离车蹬的侧面设置有档杆,档杆与转动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座与转动轴配合使用对于防溅板提供支撑,使防溅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档杆通过自身的硬度,当防溅板的转动角度过大时,对于防溅板进行阻挡,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提高了半转动组件的使用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溅板选用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密闭性,提高了防溅板的避水性能;其次,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从而能够延长防溅板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防溅板的性价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蹬内部放置有吸水层,车蹬的侧面开设有引水孔,引水孔的连接到吸水层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骑行者的鞋底沾有水分时,水分流动之防溅板和防护环板之间时,易发生骑行者脚与车蹬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从而将防溅板踢坏,设置的吸水层和引水孔能够快速的将骑行者的鞋底的水吸收,从而防止发生打滑的现象,对防溅板提供的防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层选用生石灰材质制成的吸水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石灰材质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从而能够快速的将骑行者鞋底的水分吸收,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能够向外释放出热量,将骑行者的鞋底烘干,进一步的提高了吸水层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蹬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起能够增大骑行者的鞋底与车蹬之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骑行者的鞋底与车蹬之间的摩擦力,更进一步的防止发生骑行者的脚部出现打滑的现象,更进一步提高了对防溅板的防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凸起选用硅胶材质制成的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使防滑凸起于骑行者的鞋底接触后,发生弹性形变,增大与骑行者鞋底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增加车蹬与骑行者鞋底的摩擦力,更进一步提高了对防溅板的防护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半转动组件和防溅板的配合使用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打湿的效果;2、吸水层和引水孔的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车蹬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便捷型山地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了展示车蹬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为了展示吸水层的剖视图。图中,1、车架;2、车把;3、车座;4、前轮;5、后轮;6、车蹬;61、防滑凸起;62、吸水层;621、引水孔;7、防溅板;71、半转动组件;711、挡杆;712、转动轴;713、转动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自行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车架1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车把2和车座3;车架1底端转动连接有前轮4和后轮5,后轮5通过链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长方形的车蹬6。如图2、图3所示,车蹬6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硅胶材质制成的半圆形的防滑凸起61,若干个防滑凸起61均匀布满车蹬6,车蹬6内部放置有生石灰材质制成的吸水层62,车蹬6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引水孔621,若干个引水孔621在车蹬6的侧面均匀阵列,引水孔621的连接到吸水层62中。如图2所示,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材质的防溅板7,防溅板7倾斜设置,防溅板7整体向远离车蹬6方向弯曲,防溅板7一端的高度高于车蹬6的顶端高度,防溅板7另一端延伸至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防溅板7与车蹬6之间设置有半转动组件71。如图2所示,半转动组件7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转动座713,每个转动座713均与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固定连接;防溅板7靠近车蹬6侧面的端头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12,两个转动轴712分别与邻近的转动座713转动连接,防溅板7远离车蹬6的侧面设置有档杆,档杆固定连接在两个转动座713之间。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在骑行时,骑行者坐在车座3上,双手把持车把2把持方向,通过双脚不断踩踏车蹬6给予后轮5动力,使后轮5不断的转动,后轮5带动前轮4转动后,驱动山地自行车前进。当山地自行车压过水坑时,前轮4造成的水花向骑行者鞋子前端飞溅时,首先通过半转动组件71对于防溅板7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溅板7跟随山地自行车的骑行速度调整与骑行者的鞋的前段的间距,当水花撞击到车蹬6上方时,由于防溅板7的顶端高度高于车蹬6的顶端高度,从而对于水花进行阻挡,防止骑行者的鞋子直接与水花接触,达到防止溅起的水花将鞋子前端打湿的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包括前轮(4)和车蹬(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连接有防溅板(7),防溅板(7)一端与车蹬(6)侧面连接,防溅板(7)另一端延伸至车蹬(6)上方,防溅板(7)倾斜设置,防溅板(7)与车蹬(6)之间设置有半转动组件(71),半转动组件(71)供防溅板(7)远离车蹬(6)的一端始终位于车蹬(6)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包括前轮(4)和车蹬(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连接有防溅板(7),防溅板(7)一端与车蹬(6)侧面连接,防溅板(7)另一端延伸至车蹬(6)上方,防溅板(7)倾斜设置,防溅板(7)与车蹬(6)之间设置有半转动组件(71),半转动组件(71)供防溅板(7)远离车蹬(6)的一端始终位于车蹬(6)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板(7)向远离的车蹬(6)的方向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转动组件(71)包括转动座(713),转动座(713)与车蹬(6)靠近前轮(4)的侧面固定连接;防溅板(7)靠近车蹬(6)侧面的端头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12),转动轴(71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利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美凯琪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