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43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存在当凸起的出现严重的磨损时,会导致轮胎的抓地性能下降,使轮胎出现易打滑的情况,对骑行者的安全形成威胁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架,车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车架底端转动连接有轮胎;轮胎的周向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所述每个凸起与轮胎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环,辅助环与轮胎固定连接,辅助环套设在凸起周向上;辅助环远离轮胎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刺,第一辅助刺的尖端朝向的远离轮胎的方向,第一辅助刺与凸起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一辅助刺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的顶端高度,达到降低凸起磨损后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

A Mountain B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热爱运动,骑行逐渐成为一种人们现在普遍的运动方式,骑行旅行也越来越被人们推崇,这也使具有高适应性的山地自行车具有了更为广袤的市场。山地自行车通常包括车架、车轮、车座和车把等主要部件构成,其中,山地自行车为了适应多种地形,山地自行车的轮胎设计的成为了尤为重要的一环,山地自行车的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抓地力,防止出现轮胎打滑的情况,设计时,通常将轮胎的厚度设计的较厚,同时车胎上设置有多个凸起,以达到提高了山地自称车的抓地能力的目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凸起的出现严重的磨损时,会导致轮胎的抓地性能下降,使轮胎出现易打滑的情况,对骑行者的安全形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自行车,达到降低凸起磨损后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包括车架,车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车架底端转动连接有轮胎;轮胎的周向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所述每个凸起与轮胎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环,辅助环与轮胎固定连接,辅助环套设在凸起周向上;辅助环远离轮胎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刺,第一辅助刺的尖端朝向的远离轮胎的方向,第一辅助刺与凸起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一辅助刺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的顶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山地自行车骑行的时,由第一辅助刺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的顶端高度,所以首先由凸起为山地自行车提供较好的抓地力,防止山地自行车出现打滑的现象,使山地自行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凸起出现大量的磨损后,第一辅助刺在山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与地面接触,存在的间隙增大了第一辅助刺的作用范围,第一辅助刺的尖端刺入地面中与凸起共同为山地自行车提供的较好的抓地效果,达到降低凸起磨损后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辅助刺与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刺,第二辅助刺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辅助刺的轴线,第二辅助刺的顶端高度低于第一辅助刺的顶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辅助刺出现大量磨损后,设置的第二辅助刺与第一辅助刺、凸起共同为山地自行车提供抓地力,保证了山地自行车的抓地性能,从而进一步的达到降低凸起磨损后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辅助刺底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辅助刺的底面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辅助刺底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辅助刺,能够使第二辅助刺的尖端具有相比第一辅助刺更高的硬度,使第二辅助刺相比于第一辅助刺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远离轮胎的位置设置有抗磨面。抗磨面呈半球状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抗磨面能够提高了凸起的抗磨性,延缓了凸起使用消耗的速度,提高了凸起的使用寿命;其次,半球状的形状能够配合山地自行车的运动方式,从而提高了抗磨面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磨面远离凸起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抓地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若干个抓地球能够进一步的增大抗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抗磨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山地自行车的抓地能力,提高了山地自行车的使用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抓地球均匀阵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阵列的抓地球能够全方位的保证抓地球的使用效果,使每一个凸起的抗磨面均能够具有均匀的抓地点,从而提高了抗磨面的使用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地球选用生铁材质制成的抓地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铁材质具有较好的硬度,能够在抓地球与地面接触后,使抓地球陷入到的地面中,进一步的提高每一个抓地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抓地球的使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胎选用的高强度橡胶材质制成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强度橡胶能够在轮胎充气后,对第一辅助刺和凸起提供的稳定的支撑力,保证第一辅助刺和凸起能够正常的工作,保证了山地自行车骑行时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辅助环和第一辅助刺的配合使用达到降低凸起磨损后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2、第二辅助刺、抗磨面和抓地球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山地自行车骑行时的抓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山地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了展示凸起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12、把手;13、前轮;14、后轮;2、轮胎;3、凸起;31、抗磨面;32、抓地球;4、辅助环;41、第一辅助刺;42、第二辅助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山地自行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车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车架1底端转动连接有前轮13和后轮14,前轮13和后轮14均含有高强度橡胶材质轮胎2,轮胎2的周向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3。如图2所示,每个凸起3远离轮胎2的位置设置有半球状抗磨面31,抗磨面31远离凸起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生铁材质制成的抓地球32,若干个抓地球32在抗磨面31上均匀阵列。如图2所示,每个凸起3与轮胎2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圆环状的辅助环4,辅助环4的侧面与轮胎2固定连接,辅助环4的内壁与凸起3的外壁固定连接;辅助环4远离轮胎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圆锥状的第一辅助刺41,第一辅助刺41尖端朝向远离轮胎2的方向,第一辅助刺41的尖端与向远离凸起3的方向偏移,第一辅助刺41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3的顶端高度;第一辅助刺41与凸起3之间设置有同样为圆锥状的第二辅助刺42,第二辅助刺4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辅助刺41的轴线,第二辅助刺42的顶端高度低于第一辅助刺41的顶端高度,第二辅助刺42底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辅助刺41的底面的面积。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在山地自行车使用时,首先凸起3与地面接触为山地自行车提供稳定的抓地力,在凸起3工作时,抗磨面31与抓地球32先与地面直接接触,保证山地自行车的抓地效果。当凸起3大量磨损后,第一辅助刺41被露出,第一辅助刺41的尖端刺入到地面中,进一步为山地自行车在骑行时的抓地力提供保证;当第一辅助刺41出现大量磨损后,第二辅助刺42被露出,第二辅助刺42的尖端与地面接触,继续为山地自行车在骑行时的抓地力提供保证。综上,通过上述步骤,到降低凸起3磨损后对轮胎2抓地性能的影响的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自行车,包括车架(1),车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车架(1)底端转动连接有轮胎(2);轮胎(2)的周向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3),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凸起(3)与轮胎(2)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环(4),辅助环(4)与轮胎(2)固定连接,辅助环(4)套设在凸起(3)周向上;辅助环(4)远离轮胎(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刺(41),第一辅助刺(41)的尖端朝向的远离轮胎(2)的方向,第一辅助刺(41)与凸起(3)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一辅助刺(41)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3)的顶端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自行车,包括车架(1),车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车架(1)底端转动连接有轮胎(2);轮胎(2)的周向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凸起(3),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凸起(3)与轮胎(2)的连接处均固定连接有辅助环(4),辅助环(4)与轮胎(2)固定连接,辅助环(4)套设在凸起(3)周向上;辅助环(4)远离轮胎(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刺(41),第一辅助刺(41)的尖端朝向的远离轮胎(2)的方向,第一辅助刺(41)与凸起(3)之间存在有间隙,第一辅助刺(41)的顶端高度低于凸起(3)的顶端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刺(41)与凸起(3)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刺(42),第二辅助刺(4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辅助刺(41)的轴线,第二辅助刺(42)的顶端高度低于第一辅助刺(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利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美凯琪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