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252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已有的电连接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安装不便以及配高固定、成本高的问题。所述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直线型支撑管和位于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的导电柱组件,其中,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且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上述电连接器应用于分板设计的电子设备中。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发展,为了提高电子设备内的空间利用率,电子设备的内部采用分板设计的方式来设置基板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采用分板设计的电子设备内,基板与基板之间通常采用电连接器连接。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多样化,电子设备的能耗也随之增大,使得基板与基板之间的电流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一个可供大电流通过的电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满足上述要求的电连接器通常为铜排连接器或盲插连接器,其中,如图1所示,铜排连接器包括Z字形铜排12,铜排12的第一端通过锁紧螺钉13与第一基板10上的马鞍座11连接,铜排12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基板10中的通孔14,并通过锁紧螺钉13与第二基板20上的马鞍座11连接。如图2所示,盲插连接器包括相配合的连接器公头16和连接器母头15,其中,连接器公头16与第一基板10固定连接,连接器母头15与第二基板20固定连接,连接器公头16和连接器母头15之间可插拔连接。不过,Z字形的铜排12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而且由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操作空间较小,导致作业人员难以通过工具如螺丝刀对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锁紧螺钉13进行紧固,安装不便。而盲插连接器的配高固定,如果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距变化后,需要重新开发盲插连接器,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的电连接器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安装不便以及配高固定、成本高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直线型支撑管和位于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的导电柱组件,其中,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且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可插拔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时,由于该电连接器是直线型结构,且导电柱组件的两端中至少一端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可插拔连接,如此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将该电连接器连接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同时,与现有技术中采用Z字形铜排连接器相比,明显减小了电连接器的安装空间。此外,该电连接器的配高可变,能够适应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不同间距需求,而且由于该电连接器的配高可变,当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距变化时,不需要重新开发电连接器,从而降低了成本。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导电柱、两个第一插头和两个第一插座,其中,所述导电柱插装在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两个第一插头中的一个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另一个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两个第一插座中的一个第一插座设置于第一基板,另一个第一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插头可插拔连接的第一插孔。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一插头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时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入端相抵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一插头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时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插头的侧面相抵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之间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的第一插头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之间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焊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焊接。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导电柱、第二插头、第二插座以及第一螺钉,其中,所述导电柱插装在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所述第二插头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二插头可插拔连接的第二插孔;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插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二插头插装在所述第二插孔中时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二插头的插入端相抵接。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导电柱、第三插座和第二螺钉,其中,所述导电柱插装在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所述第三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三插座包括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可插拔连接的第三插孔;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柱为铜条,以平行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平面为截面,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三插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插孔内相对的两个侧壁各设置有一第三导电弹片,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插装在所述第三插孔中时,所述第三导电弹片与所述导电柱的侧面相抵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型支撑管为金属管;所述导电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电柱的外表面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用于绝缘所述导电柱和所述直线型支撑管。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铜排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位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导电柱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插头插装在第一插座内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区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基板,11-马鞍座,12-铜排,13-锁紧螺钉,14-通孔,15-连接器母头,16-连接器公头,20-第二基板,30-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直线型支撑管和位于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的导电柱组件,其中,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且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可插拔方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用于连接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直线型支撑管和位于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的导电柱组件,其中,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基板连接,所述直线型支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且所述导电柱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可插拔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组件包括导电柱、两个第一插头和两个第一插座,其中,所述导电柱插装在所述直线型支撑管内;两个第一插头中的一个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另一个第一插头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两个第一插座中的一个第一插座设置于第一基板,另一个第一插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一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一插头可插拔连接的第一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一插头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时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插头的插入端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导电弹片,所述第一插头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中时所述第二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插头的侧面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的第一插头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一端之间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的第一插头与所述导电柱的第二端之间螺纹连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焊接,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焊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伏惠黄锡灿钟培泽何金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