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本银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13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及一种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包括一个超越离合器和一组摩擦功能件,主、从动摩擦件平行相对,安装在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连动的限位件上,主、从动摩擦件间留有轴向移动空间,压紧主、从动摩擦件的相关功能件之间设置分离簧,使主、从动摩擦件处于常离状态,其中一个功能件可轴向移动,压动件与可轴向移动的功能件形成轴向压动关系。本离合器可以安装在摩托车发动机主轴上、副轴上以及驱动轮毂上,既可以传递发动机动力,在动力输出降低后又可让其后的转动系统作超越滑行,必要时又可将高速滑行的后部与怠速转动的前部这两个存在速差的部分实现柔性连接,避免反向控制时对机件刚性冲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合器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目前摩托车上利用惯性滑行来节能的机械装置主要是“单向超越滑行器”和“双向可控超越滑行器”两大类。前者因不安全因而是禁止使用的,后者虽然流行,却也存在反向控制时对机件刚性冲击大,操纵不合理等不足。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摩托车节能装置上述之不足,可以安装在摩托车发动机主轴上、发动机副轴上以及驱动轮毂上的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它既可以传递发动机动力,在动力输出降低后(怠速情况下)又可让其后的转动系统作超越滑行,必要时又可将高速滑行的后部与怠速转动的前部这两个存在速差的部分实现柔性连接,避免反向控制时对机件刚性冲击。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由一个超越离合器和一组摩擦功能件组合构成。超越离合器中的主动轮传递动力并带动从动轮转动,在动力中断后,主动轮停止转动,这时,从动件自行脱离被动关系进行一定时间的惯性滑行转动,如果需要阻止从动件的惯性滑行速度,只需逐渐压紧各自随主、从动轮一体停或转的摩擦功能件,就可迅速柔和地实现消除主、从动轮及它们前后传动系统速差的目的。基于上述构思,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包括一个超越离合器和一组摩擦功能件,主、从动摩擦件平行相对,安装在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连动的限位件上,主、从动摩擦件间留有轴向移动空间,压紧主、从动摩擦件的限位件之间设置分离簧,使主、从动摩擦件处于常离状态,其中一个限位件可轴向移动,压动件与可轴向移动的限位件形成轴向压动关系。所述限位件为与主动轮或从动轮连动的罩盘/压盘和由主动轮或从动轮带动的中心套,一组摩擦件外圆的凸出部分嵌于罩盘/压盘的槽内,另一组的内圆的凸出部分嵌于中心套外圆上的槽内。所述压动件有多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一轴向压杆和轴承组成,轴承装于可轴向移动的限位件与压杆之间。另一种结构是压动件为一内、外凸轮组,通过轴承与可轴向移动的限位件连接。当然主、从动摩擦件也可只取其一,安装于与主动轮或从动轮连动的限位件上,与其相对的相关机械面形成摩擦关系。摩擦功能件可以是片式或盘式,多片或单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将一个超越离合器和一组常离摩擦件巧妙结合,既可以传递发动机动力,在动力输出降低后(怠速情况下)又可让其后的转动系统作超越滑行,必要时又可将高速滑行的后部与怠速转动的前部这两个存在速差的部分通过摩擦件实现柔性连接,避免反向控制时对机件刚性冲击。因此本设计操纵简单合理,驾驶更安全,成本低且耐用。本专利技术专利与众不同的最大之处在于摩擦片组正常情况下呈分离状态。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在发动机主轴上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结构图;图2为安装在发动机副轴外端的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结构图;图3为安装在驱动轮毂上的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机构图;图1中1-1齿轮、1-2星轮、1-3罩盘、1-4压盘、1-5中心套、1-6主动摩擦片、1-7从动摩擦片、1-8分离簧、1-9花键套、1-10轴承、1-11螺母、1-12垫片、1-13螺栓、1-14压杆、1-15缓冲套、1-16盖板、1-17铆钉图2中2-1外环、2-2内轮、2-3罩盘、2-4压盘、2-5中心套、2-6主动摩擦片、2-7从动摩擦片、2-8分离簧、2-9花键套、2-10轴承、2-11螺母、2-12衬套、2-13防油胶圈、2-14压杆、2-15前夹板、2-16后夹板、2-17铆钉、2-18链轮套、2-19光滑套、2-20挡圈、2-21链轮图3中3-1外环、3-2星轮、3-3链轮、3-4压盘、3-5前夹板、3-6后夹板、3-7螺圈、3-8主动摩擦片、3-9从动摩擦片、3-10铆钉、3-11挡环、3-12轴承、3-13挡圈、3-14分离簧、3-15内凸轮、3-16外凸轮、3-17螺栓、3-18带动销、3-19衬套、3-20平面轴承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将根据该装置安装在摩托车传动系统的不同位置而改变其中零件的设计方案来实现的。实施例1参见图1,首先,这是一台安装了目前流行的如C110式的“双自动离合器”发动机的摩托车,即发动机曲轴右柄上安装的是蹄块式离心离合器,主轴上安装的是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在此基础上,我们去掉原主轴上的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将本专利技术技术“一种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安装在该位置上,其齿轮传动关系如前。本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由齿轮1-1和星轮1-2形成超越离合结构。与齿轮1-1固定的外罩1-3上安装有主动摩擦片1-6,与主动摩擦片1-6平行相对设置的是安装于中心套1-5上的从动摩擦片1-7,主动摩擦片1-6外圆的凸出部分嵌于外罩1-3的槽内,并在槽内留有轴向移动空间;从动摩擦片1-7内圆上的凸出部分嵌于中心套1-5外圆上的槽内,并也在槽内留有轴向移动空间。中心套1-5为可轴向移动件,与设置于摩擦片组外部且与花键套1-9铸连的压盘1-4形成可对摩擦片组进行压合的结构。中心套1-5和压盘1-4之间设分离簧1-8,使主、从动摩擦片处于常离状态。中心套1-5通过轴承1-10连接压杆1-14。本装置的工作情况是这样发动机启动后的怠速状态下,曲轴右柄上的离心离合器的蹄块因转速低、离心力小未张开,其主动齿轮和从动的本装置“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及后面的转动系均处于静态,这时可以自如地变换档位。进入档位后,随着油门逐渐加大,离心离合器上的蹄块逐渐张开并带动主动齿轮和“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整体及后面的传动系和驱动轮转动从而摩托车前进。当车速高到一定程度时,回油门后,发动机怠速运转,曲轴上的离心离合器中蹄块收拢并与主动齿轮分离,因主动齿轮没有了动力,这时,与其为从动关系的本装置“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上的齿轮1-1、外罩1-3、主动摩擦片1-6亦停止转动,但在车辆惯性力的作用下,与齿轮1-1形成超越离合器关系的星轮1-2这时与齿轮1-1自动脱离,连同压盘1-4、中心套1-5、从动摩擦片1-7、分离簧1-8、花键套1-9、轴承1-10、螺母1-11、垫片1-12、螺钉1-13和主轴以后的传动系并驱动轮作超越滑行。当车速较高的超越滑行中需减速,只要逐渐握紧原离合器手闸把,其操纵系中的压杆1-14通过推动轴承1-10将正在转动的、在分离簧1-8弹力作用下分开的中心套1-5和压盘1-4的距离逐渐缩短,同时也把随中心套1-5转动,并受其外槽限制,只能在槽内作轴向移动,不能径向转动的从动摩擦片1-7和这时同罩盘1-3一起停转,并受罩盘1-3限制,只能在罩盘槽内作轴向移动,不能径向转动的主动摩擦片1-6逐渐压紧。随着它们摩擦压力的增加,随星轮1-2一起作惯性超越滑行的部分和后部系统逐渐带动停止转动的齿轮1-1和曲轴上的主动齿轮及怠速运行的活塞作快速运动,并很快消耗掉摩托车的惯性力,达到迅速减速的目的。实施例2参见图2,将本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副轴外端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将该轴制成合适形状,将装有小链轮2-21的柔性控制超越离合器安装其上。外环2-1与内轮2-2形成超越离合器结构,罩盘2-3与外环2-1固定,主动摩擦片2-6外圆的凸出部分嵌于罩盘2-3的槽内,并在槽内留有轴向移动空间。中心套2-5与衬套2-12铸成一体,从动摩擦片2-7内圆上的凸出部分嵌于中心套2-5外圆上的槽内,并也在槽内留有轴向移动空间。中心套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控制式超越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和摩擦功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为超越离合器,主、从动摩擦件平行相对,安装在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连动的限位件上,主、从动摩擦件间留有轴向移动空间,压紧主、从动摩擦件的相关功能件之间设置分离簧,使主、从动摩擦件处于常离状态,其中一个功能件可轴向移动,压动件与可轴向移动的功能件形成轴向压动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在辉
申请(专利权)人:伍本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