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093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

A Docking Device for Waste Gas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气处理又称废气净化,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国家废气对外排放的标准的工作。进行废气处理时,一般是采用引风机将废气引入到废气处理设备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法、高温催化燃烧、冷凝法、湿式回收法或生物法等方式进行处理,现有废气管道连接中,一般是将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入口管道采用焊接或法兰对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当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无法平衡时,容易造成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出现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具体如下:(1)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造成废气排放管道内的压力过低,如此生产物料会被引入至废气管道,造成物料浪费,且影响引风机的正常运行;(2)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就会积压在废气排放管道中引起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过高,如此容易出现管路爆裂,废气外溢,引发生产事故及废气的二次污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用以平衡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之间的压力,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专利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下废气排放管道与引风机入口管道直接采用焊接或法兰对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当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无法平衡时,容易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二次污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板包括若干个旋流片,所述旋流片呈四边形,并绕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轴线呈螺旋状排列,所述旋流片的四个边分别为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进风斜边和出风斜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排放管道,所述出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每个所述旋流片的进风斜边所在直线与相邻的所述旋流片的出风斜边所在直线在所述套接空间层圆环截面上的投影重合。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出风斜边在同一平面上。作为一种改进,面向所述进风斜边所在的一侧,所述旋流片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30~6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4~6)D1,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2~1.8)D1,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1.5D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3~0.7)D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也采用法兰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旋流片的旋角为45°,所述旋流板的高度h=0.5D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总长度L=5D1,所述套接空间层的长度l=1.5D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结构简单、科学合理、安装方便,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具体如下:(1)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外的空气就会经由旋流板被引入至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以弥补并缩小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的压力差,由此生产物料就不会因为压力差的存在而被引入至废气排放管道,避免了物料的浪费;(2)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在废气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引入到第二连接管中,由于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废气从内径小的第一连接管排放入内径大的第二连接管,压力得到了缓冲,使废气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出现管路爆裂,废气外溢,引发生产事故及废气二次污染的情况;另外旋流板的设置能够在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过大时,对废气进行阻挡,防止废气外溢,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旋流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当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本技术平衡压力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当废气排放管道内压力大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本技术平衡压力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废气排放管道,2-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套接空间层,6-旋流板,61-旋流片,611-第一连接边,612-第二连接边,613-进风斜边,614-出风斜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技术,并非对本技术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1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4的内径D2,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与废气排放管道1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对接连通,第二连接管4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外,且第一连接管3与第二连接管4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5,套接空间层5中设置有旋流板6。基于上述结构,该废气管道对接装置能够有效促进废气排放管道1内部压力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之间的平衡,使废气的压力由废气排放管道1向引风机入口管道平稳过渡,避免引发物料浪费、生产事故或废气的二次污染,具体如下:(1)如图5所示,当废气排放量少,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小于废气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外的空气就会经由旋流板6被引入至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内部,以弥补并缩小废气排放管道1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2之间的压力差,由此生产物料就不会因为压力差的存在而被引入至废气排放管道1,避免了物料的浪费;(2)如图6所示,当废气排放量多,废气排放管道1内压力大于引风机匹配的压力时,废气在废气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废气管道对接装置的第一连接管3引入到第二连接管4中,由于第一连接管3的外径D1小于第二连接管4的内径D2,废气从内径小的第一连接管3排放入内径大的第二连接管4,压力得到了缓冲,使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废气排放管道与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之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径D1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径D2,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排放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对接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外,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状的套接空间层,所述套接空间层中设置有旋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包括若干个旋流片,所述旋流片呈四边形,并绕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轴线呈螺旋状排列,所述旋流片的四个边分别为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进风斜边和出风斜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进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排放管道,所述出风斜边朝向所述废气引风机入口管道,每个所述旋流片的进风斜边所在直线与相邻的所述旋流片的出风斜边所在直线在所述套接空间层圆环截面上的投影重合。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国帅徐士杰王义远李顺旗赵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