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生物可吸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599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形特性优异、能够长期维持径向力且具有生物可吸收性的支架。还提供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中,所述芯结构体具有由镁合金形成的平滑表面,所述镁合金含有90质量%以上的Mg作为主成分、含有Zn、Zr及Mn作为次要成分、且不含Sc、Y、Dy、Sm、Ce、Gd、La中的至少一种稀土及铝、选自由Fe、Ni、Co及Cu组成的组中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含量为30ppm以下,在所述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的平滑表面上,形成有以氟化镁为主要成分的、具有亲水性平滑表面的防腐层。

High-functional bioabsorbable scaffol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功能生物可吸收支架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7年1月3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014668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引用其整体内容并将其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留置在生物体的管腔、特别是留置在冠状动脉中所产生的狭窄部或阻塞部以维持开放状态,且同时在生物体内逐渐消失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技术介绍
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等)为阻碍心肌的血液(营养或氧气等)供给的严重的疾病,被列为日本人的第二大死因。作为该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使用导管的微创手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正在广泛地普及,而非开胸手术这样的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与以往的球囊成形术相比,冠状动脉支架留置术由于狭窄的复发(再狭窄)率小,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即使在冠状动脉支架已广泛普及的现在,也一直有在术后远期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这是因为,以钴铬合金或不锈钢为基材的该支架留置在患部后以扩张血管内壁的状态残留,因此妨碍了本来的血管舒缩(博动),持续对血管内壁施加机械和化学刺激。在医疗实践中,作为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新的医疗器械,越来越期待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同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可吸收支架,其具有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其中,所述芯结构体具有由镁合金形成的平滑表面,所述镁合金含有90质量%以上的Mg作为主要成分、含有Zn、Zr及Mn作为次要成分、且不含Sc、Y、Dy、Sm、Ce、Gd、La中的至少一种稀土及铝、选自由Fe、Ni、Co及Cu组成的组中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含量为30ppm以下,在所述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的平滑表面上,形成有以氟化镁为主要成分的、具有亲水性平滑表面的防腐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30 JP 2017-0146681.一种生物可吸收支架,其具有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其中,所述芯结构体具有由镁合金形成的平滑表面,所述镁合金含有90质量%以上的Mg作为主要成分、含有Zn、Zr及Mn作为次要成分、且不含Sc、Y、Dy、Sm、Ce、Gd、La中的至少一种稀土及铝、选自由Fe、Ni、Co及Cu组成的组中的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含量为30ppm以下,在所述由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的平滑表面上,形成有以氟化镁为主要成分的、具有亲水性平滑表面的防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其中,所述次要成分由1.0~2.0质量%的Zn、0.05~0.80质量%的Zr及0.05~0.4质量%的Mn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其中,所述镁合金进一步含有0.005~0.20质量%的Ca。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其中,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Fe、Ni、Co、Cu的含量各自小于10pp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其中,所述平滑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0.2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可吸收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诚古闲雄贵冈泽祐辉上田祐规井上正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医疗机器技研不二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