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
相关申请
[0001]本申请要求2019年3月2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
‑
062874和2020年1月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
001520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引用其整体内容并将其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利用腐蚀抑制层包覆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表面而使该镁合金表面改性的镁合金构成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本专利技术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可以用作骨外科、口腔外科、整形外科或脑外科的植入物等。
技术介绍
[0003]在现代医疗技术中,出于外科手术的目的、或者为了附着或固定组织或骨,将植入物广泛地应用于支撑物。但是,残留于接受了手术的人体中的植入物会在人体内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达成目的之后,必须在手术后通过追加手术来去除植入物,较为繁琐。至今开展了许多以生物可降解材料制作植入物的金属的研究,其结果提出了由聚合物类材料、陶瓷类材料及金属类材料等多种材料构成的生物可降解(biodegradable)材料。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其为具有由具有规定形状的镁合金构成的芯结构体的生物可吸收植入物,其具备:形成在所述芯结构体上,且将对所述镁合金表面实施氟化处理而形成的氟化镁层作为主要成分的第一防腐层;及形成在所述氟化镁层上的由派瑞林构成的第二防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其中,以质量%计,所述镁合金含有0.95~2.00%的Zn、0.05%以上且小于0.30%的Zr、0.05~0.20%的Mn,且剩余部分由Mg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所述镁合金具有平均结晶粒径为1.0~3.0μm、标准偏差为0.7μm以下的粒径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其中,所述镁合金具有轮状、板状、杆状、管状、带状、丝状、环状或者上述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其中,所述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的用途为骨外科用、口腔外科用、整形外科用或脑外科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其中,所述非管腔区域用植入物用于(1)血管夹、吻合器、缝合线、缝合针等的缝合器具,或者用于(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修藏,佐佐木诚,和田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医疗机器技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