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033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包括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桅杆(1)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8)、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的的拉线编码器(7)、位于拉线编码器(7)上部且连接在拉线(701)端部的心轴(5),以及连接在第二桅杆(2)下部的拉伸支座(4);拉线编码器(7)与主机电性连接;心轴(5)贯穿所述拉伸支座(4)下部的通孔后,通过轴端挡圈(6)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第二桅杆和第三桅杆升起时,拉线编码器中的拉线被拉出,此时编码器实时测量测量出拉伸长度,将所测长度反馈给主机,从主机上便能看出风帆起升高度并进行升降控制,测量的精度高。

A Wind Sail Based on Lift Height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风帆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
技术介绍
硬翼帆是一种新设计、研制、试制和加工的船舶风帆产品。该设备为三节嵌套结构,风帆帆叶的帆面为U型结构,为了实现风帆的升降,将风帆设计成三段式套接结构,并且风帆通过主机远程控制进行升降、旋转操作。如图1所示,硬翼帆主要的升降结构为: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即三层桅杆的内径为:第三桅杆(3)的内径<第二桅杆(2)的内径<第一桅杆(1)的内径。硬翼帆升起时,最上一层的第三桅杆(3)升顶后,其下部与中间一层的第二桅杆(2)的上部重叠搭接;中间一层的第二桅杆(2)升起后,其下部与最底层的第一桅杆(1)的上部重叠搭接;三层桅杆形成一种可伸缩式的套接结构。硬翼帆可进行升降及旋转动作,在升降时需对其高度进行测量及控制,升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风帆及其上设备造成损坏。故急需研究出一种能够对升降高度进行测量的风帆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控制硬翼帆升起高度,避免升起高度超高损坏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包括第一桅杆,嵌套在第一桅杆内部的第二桅杆,嵌套在第二桅杆内部的第三桅杆,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桅杆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上的的拉线编码器、位于所述拉线编码器上部且连接在拉线端部的心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桅杆下部的拉伸支座;所述拉线编码器与主机电性连接。所述心轴贯穿所述拉伸支座下部的通孔后,通过轴端挡圈固定。优选的是,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杆的下部。优选的是,所述拉线编码器通过螺钉与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第二桅杆和第三桅杆升起时,拉线编码器中的拉线被拉出,此时编码器实时测量测量出拉伸长度,将所测长度反馈给主机,从主机上便能看出风帆起升高度并进行升降控制,测量的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升起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完全降落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的附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拉线伸出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桅杆;2、第二桅杆;3、第三桅杆;4、拉伸支座;5、心轴;6、轴端挡圈;7、拉线编码器;701、拉线;8、拉线编码器支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如图4~7所示,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桅杆1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8、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的的拉线编码器7、位于所述拉线编码器7上部且连接在拉线701端部的心轴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桅杆2下部的拉伸支座4;所述拉线编码器7与主机电性连接;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8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杆1的下部。所述心轴5贯穿所述拉伸支座4下部的通孔后,通过轴端挡圈6固定。所述拉线编码器7通过螺钉与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8连接。实施例: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如图4~7所示,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桅杆1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8、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的的拉线编码器7、位于所述拉线编码器7上部且连接在拉线701端部的心轴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桅杆2下部的拉伸支座4;所述拉线编码器7与主机电性连接;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8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杆1的下部。所述心轴5贯穿所述拉伸支座4下部的通孔后,通过轴端挡圈6固定。所述拉线编码器7通过螺钉与所述拉线编码器支座8连接。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安装方法如下:将拉伸支座4焊接在风帆桅杆第二节2底部,心轴5穿过支座4中的开孔后由轴端挡圈6固定,拉线编码器支座8焊接在风帆第一桅杆1的下部,通过螺钉将拉线编码器7把合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拉线编码器7由恒力开度仪(厂家:倍加福,型号:SL3015-X2/GS130)和编码器(厂家:倍加福,型号:PVM78E-011K5R0BI-1213)组成,测量范围0mm-15000mm,分辨率可达0.04mm/步,将拉线编码器7的拉线圈套在心轴5上,当第二桅杆2和第三桅杆3升起时,拉线编码器7中的拉线被拉出,其中的编码器会测量出拉伸长度,将长度反馈给主机,从主机上便能看出风帆起升高度并进行升降控制。此装置易于安装、测量精度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包括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桅杆(1)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8)、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的拉线编码器(7)、位于所述拉线编码器(7)上部且连接在拉线(701)端部的心轴(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桅杆(2)下部的拉伸支座(4);所述拉线编码器(7)与主机电性连接;所述心轴(5)贯穿所述拉伸支座(4)下部的通孔后,通过轴端挡圈(6)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升降高度测量装置的风帆,包括第一桅杆(1),嵌套在第一桅杆(1)内部的第二桅杆(2),嵌套在第二桅杆(2)内部的第三桅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高度测量装置;所述升降高度测量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桅杆(1)下部的拉线编码器支座(8)、设置在拉线编码器支座(8)上的拉线编码器(7)、位于所述拉线编码器(7)上部且连接在拉线(701)端部的心轴(5),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琨马庆英张景天潘新伟杨建明许红矫岩丽李吉张欢孙广伟张旭张家全韩峰宋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