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941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31
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及安装方法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集热器,包括表面树脂层、瓦型结构吸热板、微热管导热板、换热金属管、保温层以及屋顶钢结构。所述表面树脂层为透明平板或瓦型结构,起到透光、防雨、耐候、隔热、保温的作用;瓦型结构吸热板是在金属表面镀有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并经由模具压成所需屋面瓦型;微热管导热板为铝质薄板,与瓦型结构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换热金属管与微热管导热板顶端粘接,传递至微热管顶端的热量快速换热导入换热金属管内的循环介质,完成太阳能热量从吸热到传导、换热的全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具有建筑一体化安装便捷、耐老化耐极寒、无焊接不漏水、保温性能好、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Solar Energy Collector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Building Integrated Roof T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新型屋面建材及安装方法,具体是指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发展低碳经济,绿色能源利用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太阳能因其节能、环保、可再生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主要特点在于:1、把太阳能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取代了传统太阳能的结构所造成的对建筑外观形象的影响;2、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3、可用于平屋顶或斜屋顶,一般对平屋顶而言用覆盖式,对斜屋顶用镶嵌式;4、太阳能热水器完全纳入建筑部品体系,成为建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后期物业管理。在此基础上,本专利创新性地提出将基于微热管技术的太阳能光热应用与屋面瓦结合,让太阳能光热组件与屋面一体化设计,将太阳能设备(如热水等)与整体建筑有机结合,利用微热管快速传热特性,将屋面瓦上获得的太阳能光热通过微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表面树脂层、瓦型结构吸热板、微热管导热板、换热金属管、保温层以及屋顶钢结构;所述表面树脂层为平板或瓦型结构;所述平板或瓦型结构的树脂层背部设有多个带状加强筋结构;第二层为镀膜金属板构成的瓦型结构吸热板,镀膜金属板为铝板或钢板,并在表面镀有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镀膜金属板总厚度为0.3~1mm,膜厚度300~800nm;表面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为黑铬、黑钛或蓝钛;镀膜金属吸热平板经由模具压成瓦型结构吸热板;第三层为微热管导热板;该微热管导热板与瓦型结构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导热胶其导热系数为1.5‑15W/m·K;第四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一体化屋面瓦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表面树脂层、瓦型结构吸热板、微热管导热板、换热金属管、保温层以及屋顶钢结构;所述表面树脂层为平板或瓦型结构;所述平板或瓦型结构的树脂层背部设有多个带状加强筋结构;第二层为镀膜金属板构成的瓦型结构吸热板,镀膜金属板为铝板或钢板,并在表面镀有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镀膜金属板总厚度为0.3~1mm,膜厚度300~800nm;表面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热材料为黑铬、黑钛或蓝钛;镀膜金属吸热平板经由模具压成瓦型结构吸热板;第三层为微热管导热板;该微热管导热板与瓦型结构吸热板通过导热胶粘结;导热胶其导热系数为1.5-15W/m·K;第四层为换热金属管;所述换热金属管为异型圆管,材质为铝或铜;换热金属管与微热管导热板通过导热胶粘接;换热金属管正面为平面,换热金属管背面为一根圆管,圆管里面是水介质;在微热管导热板与换热金属管之间的导热胶要做到无气泡;换热金属管平面用机床加工出多条厚度和宽度与微热管匹配的沟槽,使微热管全部贴合于换热金属管的沟槽内,构成平面;瓦型结构吸热板与该平面通过导热胶紧密粘贴;第五层为保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雪枫李明郑光明柯细勇赵耀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结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