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83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位于两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朝向围护结构的端面处设有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中设有衬垫板;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以便向所述变形缝中灌注注浆材料;所述变形缝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该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翼浇筑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中;所述主体结构朝向地下连接通道的一侧设有凹槽;该凹槽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该凹槽内设有可卸式止水带;该可卸式止水带通过紧固结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上,并封堵在所述变形缝的端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变形缝处设置多道防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地下通道变形缝位置防水薄弱的问题。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Deformation Joint of Underground Connection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造,尤其是一种地下结构的防水构造,具体的说是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地面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正常出行需求,各大中型城市利用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连接通道,从而缓解地面交通的拥堵,改善通行条件。地下连接通道结构施工过程中常常设置变形缝来释放结构由于温度差、沉降等因素产生的次应力。现有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大都为一道外贴式止水带和一道中埋式止水带,仅能满足普通的防水要求,而对于周边环境复杂、地下水位较高或者下穿河道的地下通道结构,当止水带老化、开裂时,极易形成漏水现象,影响通道使用功能。因此,急需研发新型的变形缝防水构造设计,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通过多道防水防护,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地下通道变形缝位置防水薄弱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位于两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缝。所述变形缝朝向围护结构的端面处设有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中设有衬垫板;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以便向所述变形缝中灌注注浆材料;所述变形缝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该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翼浇筑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中;所述主体结构朝向地下连接通道的一侧设有凹槽;该凹槽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该凹槽内设有可卸式止水带;该可卸式止水带通过紧固结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上,并封堵在所述变形缝的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外贴式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进一步的,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设有防水层;该防水层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能够覆盖所述变形缝端部的防水加强层;该防水加强层由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制成。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纵向安装在所述变形缝中,并与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相连通;各所述注浆导管的端口伸出于所述主体结构之外。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为多根,通过搭接法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压块和压板;所述压块为长条状,其长度与所述变形缝的长度相当;所述压板为短条状,其一端的侧面设有钢柱,其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可卸式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而覆盖在所述变形缝上,其两侧边缘处分别沿纵向放置一个压块,再用螺栓副将所述压板固定在所述压块上,并使所述钢柱与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压板的同侧,将所述可卸式止水带紧密的固定在所述主体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可卸式止水带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设有橡胶腻子片。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上与所述钢柱相对应的地方设有纵向通长的预埋钢板,其长度与所述变形缝的相当。进一步的,所述可卸式止水带的纵向中缝处为向外突出的圆拱形,其两侧边缘向外凸起,其临近两侧边缘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齿条状凸起。进一步的,还包括接水盒,其长度和宽度与所述凹槽相适应,使其能够覆盖并封闭所述凹槽的开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通过在变形缝处设置多道防护,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地下通道变形缝位置防水薄弱的问题,为地下通道的长期正常使用创造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注浆管和注浆导管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可卸式止水带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围护结构;2-防水层;3-外贴式止水带;4-注浆管;5-变形缝;6-钢边橡胶止水带;7-防水加强层;8-注浆导管;9-衬垫板;10-主体结构;11-预埋钢板;12-钢柱;13-压板;14-密封胶;15-螺栓副;16-接水盒;17-压块;18-可卸式止水带;19-橡胶腻子片;20-嵌缝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4所示。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在两主体结构10之间形成的变形缝5。该变形缝的一端是围护结构1,另一端是地下连接通道。所述围护结构1与所述主体结构10之间设有防水层2。该防水层2可采用双面自粘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式卷材,靠近所述围护结构1一侧的隔离膜不撕掉,与主体结构10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表面密贴面的隔离膜在浇筑混凝土前撕掉。所述防水层2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于所述围护结构1表面,固定点距离卷材边缘2cm处,钉距不大于50cm,钉长不小于3cm,且配合使用垫片将防水层2牢固固定在围护结构1表面,垫片直径不小于2cm。所述防水层2与所述主体结构10之间设有防水加强层7。该防水加强层7可采用1.5mm厚的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宽度为1m,在所述变形缝5两侧各设置50cm,以便覆盖所述变形缝5的端部。所述变形缝5朝向所述围护结构1的端面处设有外贴式止水带3。所述外贴式止水带3可沿所述主体结构10迎水面整根悬吊安装,其纵向中心线与所述变形缝5对齐,误差不得大于10mm。所述变形缝5中设有注浆管4,以便向所述变形缝5中灌注注浆材料;该注浆管4纵向安装在所述变形缝5中,采用固定件固定在变形缝5表面,并与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8相连通;各所述注浆导管8可为L形,其末端口伸出于所述主体结构10之外,便于注浆施工。各注浆导管8之间的间隔为5~6m,其末端口可临时封堵严密,待注浆时开启。所述注浆管4与变形缝5的基层表面密贴设置,固定间距宜为200mm~300mm,固定牢固、可靠。所述注浆管4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宜为20~30mm。所述注浆导管8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至少有两处与所述主体结构10钢筋绑扎牢固,端部设置在配套的塑料保护罩内,并埋入混凝土保护层内。待所述变形缝5两侧的主体结构10施工完毕、停止降水后,通过所述注浆导管8进行注浆施工。注浆材料优先选用自流平水泥、超细水泥等无机注浆材料,也可选用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盐等化学注浆材料。注浆从最低的注浆端开始,将注浆材料向上挤压;为保证效果注浆液宜低压缓进。当注浆材料不再流入并且压力计显示没有或者几乎很少压力损失,继续维持该压力至少两分钟。优选的,所述注浆管可以为多根,通过搭接法进行连接。所述变形缝5中设置有衬垫板9。该衬垫板9采用20倍发泡倍率的闭孔PE泡沫板,其厚度与所述变形缝5宽度相当,以便将所述变形缝5塞满,可起到柔性变形的作用。所述衬垫板9表面可设置隔离膜。该隔离膜可采用0.2~0.3mm厚的PE薄膜。所述变形缝5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6。该钢边橡胶止水带6可采用中孔型止水带,通过铁丝固定在所述主体结构10钢筋上,固定间距40cm。该钢边橡胶止水带6居中安装在所述变形缝5中,其两翼固定在所述变形缝5两侧的主体结构10中,可提高撕裂强度抗损坏强度,并可将所述变形缝5中的空隙塞得更饱满,提高防水效果。所述衬垫板9可在所述钢边橡胶止水带6处断开,方便施工。所述主体结构10面临地下连接通道的一侧设有凹槽,该凹槽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5。该凹槽内设有可卸式止水带18;该可卸式止水带18通过紧固结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10上,并封堵在所述变形缝5的端面上。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压块17和压板13;所述压块17为长条状,其横截面为梯形,其长度与所述变形缝5相当;所述压板13为短条状,其一端的侧面设有钢柱12,可在安装时,使其与所述压块17分别位于所述压板13同侧的两端,便于压板13的紧固。该压板13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位于两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缝,其特征是:所述变形缝朝向围护结构的端面处设有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中设有衬垫板;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以便向所述变形缝中灌注注浆材料;所述变形缝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该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翼浇筑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中;所述主体结构朝向地下连接通道的一侧设有凹槽;该凹槽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该凹槽内设有可卸式止水带;该可卸式止水带通过紧固结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上,并封堵在所述变形缝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位于两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缝,其特征是:所述变形缝朝向围护结构的端面处设有外贴式止水带;所述变形缝中设有衬垫板;所述变形缝中设有注浆管,以便向所述变形缝中灌注注浆材料;所述变形缝中设有钢边橡胶止水带;该钢边橡胶止水带的两翼浇筑于所述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中;所述主体结构朝向地下连接通道的一侧设有凹槽;该凹槽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该凹槽内设有可卸式止水带;该可卸式止水带通过紧固结构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上,并封堵在所述变形缝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外贴式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对准所述变形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围护结构面对所述变形缝的表面设有防水层;该防水层与所述主体结构之间还设有能够覆盖所述变形缝端部的防水加强层;该防水加强层由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所述注浆管纵向安装在所述变形缝中,并与若干根横向设置的注浆导管相连通;各所述注浆导管的端口伸出于所述主体结构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接通道结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辰童祖玲施晨希马娟黄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