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泌抗蓝舌病病毒NS3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本申请属于生物
,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泌抗蓝舌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及由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
技术介绍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由昆虫(主要是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蓝舌病最早于1876年在南非被发现,因其感染动物后,动物的口腔粘膜及舌头会变蓝,故而在1906年被命名为“蓝舌病”。在1940年以前,蓝舌病仅仅在非洲传播。然而,在1948年,美国也报道了此病。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师宗县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得到蓝舌病病毒。抗蓝舌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是蓝舌病诊断中非常好用的工具。然而,蓝舌病病毒有24个血清型(最近几年国外又陆续发现3个新的血清型,但对这3个新血清型的具体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常用的单克隆抗体只对一种或至多几种蓝舌病病毒血清型敏感,因此很难满足蓝舌病的群特异性诊断方面的研究需要。已经报道的具有群特异性的蓝舌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不是通过用天然病毒免疫获得的,而是通过用人工表达的蛋白免疫后制备的。这种单克隆抗体和通过用天然病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交瘤细胞,所述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蓝舌病病毒具有群特异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杂交瘤细胞,所述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蓝舌病病毒具有群特异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交瘤细胞,其中,所述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蓝舌病1-24血清型病毒具有群特异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杂交瘤细胞,其中,所述杂交瘤细胞通过利用蓝舌病血清1型病毒作为免疫原制备获得。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杂交瘤细胞,所述杂交瘤细胞的保藏编号为CCTCC:C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林,李乐,李华春,何于雯,朱建波,苗海生,肖雷,杨恒,谢佳芮,廖德芳,李楠,孟锦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