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65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热稳定剂、增塑剂、无机填料、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通过对材料的组分进行优化,PVC的低温耐磨性,同时提高了其冲击吸收能力,使得材料的低温韧性和耐磨性得到明显改善,其满足在零下40℃的使用需求。

A Low Temperature Wear Resistant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汽车材料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材料越来越向着高档化发展,手感柔软,耐磨是基本要求,但是,普通PVC材料的柔软性随着温度的变化性能会发生很大改变。在常温下正常使用的材料,在低温状态下,产品会变硬,柔韧性降低,同时使用寿命也降低。通常的做法是添加增塑剂和丁腈橡胶来增加产品的柔韧性,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差强人意。因此,仍需研究改善PVC材料低温韧性和耐磨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该材料在零下40℃使用时仍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该材料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热稳定剂、增塑剂、无机填料、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组分的配比为:PVC树脂粉80-100重量份、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10-20重量份、热稳定剂6-8重量份、增塑剂80-100重量份、无机填料10-20重量份、着色剂6-10重量份、发泡剂2-4重量份、润滑剂4-6重量份、阻燃剂4-8重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步骤1,制备种子胶乳;向反应器中加入SBR复合粒子50-80重量份、交联剂1-10重量份和去离子水20-60重量份进行反应制备交联的种子胶乳;步骤2,接枝SAN壳层的制备;向步骤1制备的橡胶核中连续加入壳层混合液;所述壳层混合液由24-80重量份去离子水、0.2-3重量份乳化剂、24-54重量份芳基乙烯化合物和丙烯腈的共混物、0.01-0.1重量份分子量调节剂构成,反应温度为60℃-90℃,搅拌转速为100-500RP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增塑剂包括DOS、DPHP或911P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热稳定剂是钙锌热稳定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PVC树脂粉聚合度在1000以上,优选聚合度为1300的SG-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无机填料为纳米碳酸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着色剂包括钛白粉、永固黄、酞青蓝、氧化铁红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和/或氢氧化铝。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上述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按配比称取PVC树脂粉、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热稳定剂、增塑剂、无机填料、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增塑剂、无机填料加入高速混合机上混合,待混合机的温度升温至第一预定温度并混合第一预定时间后卸料;转移至低速混合机中并加入剩余的热稳定剂、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待混合料降温至第二预定温度并混合第二预定时间后卸料;将混合好的物料放入挤出机中挤出并进行包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温度为120-150℃,第一时间为10-20分钟,第二温度为60-80℃,第二时间为30-50分钟。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和方法可以获得以下多种有益效果:(1)通过对材料的组分进行优化,尤其是采用了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SBR为玻璃转化温度较低的橡胶弹性体,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用于改善PVC树脂的低温韧性;SAN为塑料,与PVC的相容性好,将SAN接枝在SBR上,能够改善SBR与PVC基体的相容性,使得材料的低温韧性和耐磨性得到明显改善,其满足在零下40℃的使用需求;(2)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SBR接枝SAN,提高材料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进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3)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先高温后低温的两段式混料方式,降低了增塑剂在高温的挥发,同时也使得原料能够混合均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步骤1,制备种子胶乳;向反应器中加入SBR复合粒子50-80重量份、交联剂1-10重量份和去离子水20-60重量份进行反应制备交联的种子胶乳。步骤2,接枝SAN壳层的制备;向步骤1制备的橡胶核中连续加入壳层混合液;所述壳层混合液由24-80重量份去离子水、0.2-3重量份乳化剂、24-54重量份芳基乙烯化合物和丙烯腈的共混物、0.01-0.1重量份分子量调节剂构成,反应温度为60℃-90℃,搅拌转速为100-500RPM。实施例2首先按以下配比分别称取:聚合度为1000的PVC树脂粉80重量份、由实施例1制备的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10重量份、钙锌热稳定剂6重量份、DOS80重量份、纳米碳酸钙10重量份、钛白粉6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2重量份、硬脂酸锌4重量份、三氧化二锑4重量份。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DOS、纳米碳酸钙加入高速混合机上混合,待温度升高至120℃并混合10分钟后卸料。转移至低速混合机中,并加入剩余的钙锌热稳定剂、钛白粉、偶氮二甲酰胺、硬脂酸锌、三氧化二锑,低速混合至温度降低至60℃,继续混合50分钟后卸料。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后,进行切粒包装。实施例3首先按以下配比分别称取:聚合度为1100的PVC树脂粉90重量份、由实施例1制备的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15重量份、钙锌热稳定剂7重量份、DPHP90重量份、纳米碳酸钙15重量份、永固黄8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3重量份、硬脂酸锌5重量份、氢氧化铝6重量份。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DPHP、纳米碳酸钙加入高速混合机上混合,待温度升高至130℃并混合15分钟后卸料。转移至低速混合机中,并加入剩余的钙锌热稳定剂、永固黄、偶氮二甲酰胺、硬脂酸锌、氢氧化铝,低速混合至温度降低至70℃,继续混合40分钟后卸料。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后,进行切粒包装。实施例4首先按以下配比分别称取:聚合度为1300的PVC树脂粉100重量份、由实施例1制备的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20重量份、钙锌热稳定剂8重量份、911P100重量份、纳米碳酸钙20重量份、酞青蓝10重量份、偶氮二甲酰胺4重量份、硬脂酸锌6重量份、三氧化二锑3重量份、氢氧化铝3重量份。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911P、纳米碳酸钙加入高速混合机上混合,待温度升高至150℃并混合20分钟后卸料。转移至低速混合机中,并加入剩余的钙锌热稳定剂、酞青蓝、偶氮二甲酰胺、硬脂酸锌、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低速混合至温度降低至80℃,继续混合30分钟后卸料。将上述混合好的物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后,进行切粒包装。上述实施例的性能测试结果如下:由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按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组分和方法制备的PVC材料满足硬度、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等各项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热稳定剂、增塑剂、无机填料、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包括以下组分:PVC树脂粉、丁苯橡胶(SBR)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热稳定剂、增塑剂、无机填料、着色剂、发泡剂、润滑剂和阻燃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配比为:PVC树脂粉80-100重量份、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10-20重量份、热稳定剂6-8重量份、增塑剂80-100重量份、无机填料10-20重量份、着色剂6-10重量份、发泡剂2-4重量份、润滑剂4-6重量份、阻燃剂4-8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丁苯橡胶接枝苯乙烯-丙烯腈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包括DOS、DPHP或911P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剂是钙锌热稳定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耐磨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树脂粉聚合度在1000以上。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良朱伟曹丽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得华塑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