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跃驹专利>正文

植物生产口服EPO与转铁蛋白融合蛋白胶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614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植物生产口服EPO与转铁蛋白融合蛋白胶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植物例如生菜作为重组蛋白质生产的有效表达平台,利用简单以及高效的表达体系生产生物活性物质。随后将生产该活性物质的叶片冻干经特殊生产工艺制成胶囊。此胶囊可以在常温保存而保持生物活性。利用Western Blot蛋白杂交法确定贫血性治疗活性蛋白成功表达。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该平台技术生产的贫血性治疗胶囊显著提升了小鼠的红细胞数量。

Application of Plant Production of Oral EPO and Transferrin Fusion Protein Caps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生产口服EPO与转铁蛋白融合蛋白胶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植物生产口服EPO与转铁蛋白融合蛋白胶囊的应用。
技术介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又称红细胞刺激因子,为糖蛋白,分子量约在2.5万~4.5万之间,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动物在体缺氧的刺激下,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酶(Erythrogenin)作用于血浆内由肝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内原始血细胞,使之转化为原始红细胞(Proerythroblast);促进有核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骨髓内成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释放。大量成熟红细胞携带更多的氧到组织,氧充足作为一种负反馈信息又可抑制肝脏生成红细胞生成素和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这样调节红细胞的生成量。EPO属唾液糖蛋白激素,是最早于1906年被发现的,是一种人体内源性化合物,分子量为34000,由165个氨基酸组成。它主要来源于肾脏(少量来源于肝脏),由皮质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合成。由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rhEPO分子量为30400,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与天然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相同,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EPO与转铁蛋白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其具有:(Ⅰ)、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Ⅱ)、如(Ⅰ)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获得的氨基酸序列,且与(Ⅰ)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或(III)、与(Ⅰ)或(Ⅱ)所述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1.EPO与转铁蛋白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其具有:(Ⅰ)、如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Ⅱ)、如(Ⅰ)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氨基酸获得的氨基酸序列,且与(Ⅰ)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或(III)、与(Ⅰ)或(Ⅱ)所述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氨基酸序列。2.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其特征在于,具有(Ⅰ)、如SEQID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Ⅱ)、如SEQID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互补核苷酸序列;或(Ⅲ)、与(Ⅰ)或(Ⅱ)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相同蛋白质,但因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而与(Ⅰ)或(Ⅱ)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核苷酸序列;或(IV)、与(Ⅰ)、(Ⅱ)或(Ⅲ)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序列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且与(Ⅰ)、(Ⅱ)或(Ⅲ)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核苷酸序列;或(V)、与(Ⅰ)、(Ⅱ)、(Ⅲ)或(IV)所述核苷酸序列至少有80%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3.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苷酸以及待转化载体。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驹
申请(专利权)人:王跃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