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担架底盘
本技术属于战时急救及后送伤员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担架底盘。
技术介绍
战时快速稳妥的将伤员转送至相应救治机构是挽救伤员生命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军战时伤员短途后送及各级救护所内各组室之间(间隔约50-100米)伤员的流转主要依靠轮式担架来完成。现有我军配备的制式轮式担架底盘存在以下缺陷:(1)转向困难、组合困难、折叠费力。目前军队配备的轮式担架底盘不能转向,需要转弯时还要将底盘及担架一端抬起进行转向,而后再前进,费时费力。由于该轮式担架组装时采用的是卯榫结构原理,组合及收撤折叠时均较困难。(2)与我军配备的制式担架不相兼容。我军目前战时使用的担架主要是四折担架,而该轮式担架使用的是自己配备的专用担架,与制式四折担架结构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在战场上换乘伤员过程中需要来回倒换担架,不但增加伤员痛苦,易引起二次损伤,而且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3)不适应野外地形要求。目前军队配备的轮式担架轮子较小,承重力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轮毂变形较严重,特别是在野外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时更易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折叠、收撤方便,在伤员的换乘中无需倒换担架,且降低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担架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且平行设置的可沿竖直方向翻折的纵梁、沿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两纵梁之间且用于两纵梁的若干个可弯折的横梁、及两个分别与各纵梁固连的并具有位于纵梁下方车轮的折叠组件,各纵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担架固定槽,当所述担架底盘折叠时,两纵梁在水平外力驱动下相互靠近,以构成各横梁沿水平方向弯折,且各折叠组件在竖直外力驱动下折叠于相对应的纵梁一侧,以构成连接于折叠组件上的车轮收纳于相对应的纵梁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担架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且平行设置的可沿竖直方向翻折的纵梁、沿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于两纵梁之间且用于两纵梁的若干个可弯折的横梁、及两个分别与各纵梁固连的并具有位于纵梁下方车轮的折叠组件,各纵梁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担架固定槽,当所述担架底盘折叠时,两纵梁在水平外力驱动下相互靠近,以构成各横梁沿水平方向弯折,且各折叠组件在竖直外力驱动下折叠于相对应的纵梁一侧,以构成连接于折叠组件上的车轮收纳于相对应的纵梁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纵梁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架杆和第二架杆,所述第一架杆和第二架杆相互靠近的端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架杆或第二架杆在外力驱动下沿竖直方向翻折,并靠近所述第二架杆或第一架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横梁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纵梁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分别铰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纵梁外侧的支撑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其与所述纵梁铰接点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车轮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远离其与所述纵梁铰接点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上,且所述支撑杆通过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森,刘景利,刘辉,王营,卢山,胡德胜,李晓斌,彭云鹏,孙芳,解苏华,高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