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34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陶锅组件和磁钢感温模组。所述陶锅组件包括陶锅和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伸入端和外露端;所述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并且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陶锅外部。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上,且所述磁钢感温模组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接触;当烹饪过程中,所述磁钢感温模组根据所述外露端传递出的温度信息产生动作以控制对所述陶锅的加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陶锅内的温度,易于实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以使得烹饪器具达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

A Kind of Cooking Utens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型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烹饪器具,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如在煮粥时,容易造成溢锅、煮糊等问题,这是由于这种烹饪器具不能精确地检测到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实际温度,从而造成烹饪火候控制达不到理想的加热效果。比如,陶瓷内胆电热锅(简称陶锅)一般都是通过底部感温探头检测陶瓷内胆底部外壁温度。由于陶瓷内胆导热系数小、陶瓷内胆厚度不同、陶瓷内胆的内外温度差异大等因素,因此造成对陶瓷内胆底部外壁检测温度的一致性也差,进而导致烹饪器具的发热装置在本应断电或降低功率时还继续加热。这不仅浪费能源,还影响用户对陶锅烹饪效果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精准地检测陶锅内部温度的烹饪器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陶锅组件,所述陶锅组件包括陶锅和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伸入端和外露端;所述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并且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陶锅外部;和磁钢感温模组,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上,且所述磁钢感温模组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接触;当烹饪过程中,所述磁钢感温模组根据所述外露端传递出的温度信息产生动作以控制对所述陶锅的加热。可选地,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包括感温磁钢和永磁体。可选地,所述感温磁钢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直接接触。可选地,所述感温磁钢固定至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用于将所接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感温磁钢。可选地,所述陶锅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陶锅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锅盖用于盖合所述锅身,所述手柄通过与所述外露端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所述锅身上。可选地,所述手柄具有通孔,所述外露端具有螺纹孔;其中,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以便将所述手柄压紧在所述锅身上,同时将所述导热装置固定在所述锅身上。可选地,所述导热装置穿过所述陶锅的安装孔而安装在所述陶锅上,所述伸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径向尺寸,并且在所述伸入端和所述陶锅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陶锅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外壳组件限定用于部分地容纳所述陶锅组件的空间,所述外壳组件还设有与所述手柄配合的凹部,所述磁钢感温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组件内并且自所述凹部突出,以便抵靠接触所述外露端。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电源板和用于对所述陶锅组件的底部加热的发热盘,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底部,所述磁钢感温模组产生促动动作以控制所述发热盘的发热。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是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使所述导热装置的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来在烹饪过程中获取所述陶锅内部的温度信息,并且所述伸入端将热量传递给位于所述陶锅外的所述导热装置的外露端,所述外露端又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磁钢感温模组。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实现将所述陶锅内温度通过所述导热装置精确传导至所述磁钢感温模组,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陶锅内部温度,进而准确判断被加热食材温度。本技术的烹饪器具具有易于实现精准控温和降低能耗的优点,从而使得烹饪器具达到比较理想的烹饪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陶锅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陶锅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导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磁钢感温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磁钢感温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磁钢感温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磁钢感温模组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外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阅图1至图9,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1主要包括陶锅组件10、磁钢感温模组20和外壳组件30。该烹饪器具1可以是电炖锅、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如图2所示,该陶锅组件10可包括陶锅11、导热装置12、手柄13和螺钉14。陶锅11可包括锅身111和锅盖112,锅盖112用于盖合锅身111。如图3和图4所示,导热装置12可为导热杆,其具有伸入端121和外露端122以及位于其间的中间段123。伸入端121用于直接接收锅身111内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外露端122,并且外露端122具有螺纹孔1221和导热表面1222。导热装置12穿过陶锅11的安装孔113而安装在陶锅11上,使得伸入端121位于陶锅11内部以便在烹饪过程中接触陶锅11内的食材或蒸汽而获取陶锅11内部的温度信息,并且外露端122位于陶锅11外部(即,外露端122自陶锅11向外延伸一定长度),该中间段123则位于安装孔113内。导热装置1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该伸入端121的径向尺寸大于安装孔113的径向尺寸,并且在伸入端121和陶锅1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采用上述方式,使得导热装置12的伸入端121与陶锅11的内壁面之间被密封,可防止蒸煮时水蒸汽从伸入端121沿陶锅11的内壁面缝隙漏出,进而在陶锅11的安装孔113中形成水滴或蒸汽流,从而避免外漏的水滴或蒸汽流损坏外壳组件30内的其他元器件。另外,伸入端121也可构造成与陶锅11的内壁面齐平。容易理解的是,与陶锅11的内壁面齐平的伸入端121同样能够在烹饪过程中获取陶锅11内部的温度信息。如图2和图3所示,该手柄13可通过与外露端122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锅身111上。作为示例,手柄13可具有通孔131,导热装置12的外露端122在远离中间段123的一侧可设有平行或重合于导热装置12的轴线的螺纹孔1221;其中,螺钉14穿过通孔131后与螺纹孔1221拧紧配合,以便将手柄13压紧在陶锅11上,同时将导热装置12固定在陶锅11上。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陶锅11受到均匀压紧力,也方便安装和维护。另外,手柄13与外露端122的配合既可方便用户取放陶锅组件10,又能防止用户不注意时触及外露端122而烫伤。此外,由于将导热装置12作为手柄13的固定件,因此避免了安装手柄13时额外引入其它固定件,并且还能增加陶锅组件10的整体美观性。手柄13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当采用两个手柄13时,它们可均采用上述的方式通过与导热装置12的外露端122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锅身111上,并且这两个手柄13在陶锅11上相对设置。在一实施例中,通孔131还设有用于盖合通孔131的隔热片17,以防止用户端起陶锅11时,误触到安装在通孔131中的螺钉14而烫伤。隔热片17的数量与导热装置12的数量相同设置。再如图1所示,该外壳组件30可包括电源板31和用于对陶锅组件10的底部加热的发热盘32。电源板31位于外壳组件30的底部。该磁钢感温模组20安装在烹饪器具1上,且磁钢感温模组20与外露端122的导热表面1222接触;当烹饪过程中,磁钢感温模组20接收到外露端122传递出的热量,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陶锅组件,所述陶锅组件包括陶锅和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伸入端和外露端;所述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并且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陶锅外部;和磁钢感温模组,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上,且所述磁钢感温模组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接触;当烹饪过程中,所述磁钢感温模组根据所述外露端传递出的温度信息产生动作以控制对所述陶锅的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陶锅组件,所述陶锅组件包括陶锅和导热装置,所述导热装置包括伸入端和外露端;所述伸入端位于所述陶锅内部并且所述外露端位于所述陶锅外部;和磁钢感温模组,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安装在所述烹饪器具上,且所述磁钢感温模组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接触;当烹饪过程中,所述磁钢感温模组根据所述外露端传递出的温度信息产生动作以控制对所述陶锅的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感温模组包括感温磁钢和永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磁钢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直接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磁钢固定至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外露端的导热表面直接接触并且用于将所接收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感温磁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陶锅组件还包括手柄,所述陶锅包括锅身和锅盖,所述锅盖用于盖合所述锅身,所述手柄通过与所述外露端的定位配合而安装在所述锅身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