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环境水分的恒湿节能农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环境水分的恒湿节能农业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农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灌溉消耗用水量不断增大,种植成本增加,节水灌溉受到重视。已有的分区交替灌溉装置多采用控制各个出水口开合的方法来实现交替灌溉,每个出水口配有独立的阀门,通过机构连接,使所有阀门联动。田间的作业环境,尘土、水锈、动力都将对阀门的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公告号为CN10326455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悬梁式交替灌溉系统,包括带喷水口的悬梁水管,所述悬梁水管与水池连通并由水池供水,悬梁水管电磁阀安装在悬梁水管的进水口处,与控制器连接,其开启与闭合由控制器控制;所述悬梁水管架设在两个平行排列的悬梁水管滑槽上,由驱动电机驱动进而在悬梁水管滑槽上能够沿悬梁水管滑槽的方向自由滑动和停止,驱动电机与控制器连接并由控制器控制;多个滑槽支撑柱固定在作物行的两侧,支撑悬梁水管滑槽,所述悬梁水管滑槽与作物行垂直;土壤水分传感器安放在作物根部,每垅植株的土壤中设置一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悬梁水管每次移动的距离与每垅植株的行距相对应。通过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环境水分的恒湿节能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下埋式供水管道(1)、中转站(2)以及调整渠(3);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连接于所述中转站(2),所述调整渠(3)连接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分层间隔分布;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包括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以及若干毛细管道(6);所述毛细管道(6)分布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以及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的外侧,所述毛细管道(6)连通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与外界土壤、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与外界土壤;连接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的所述毛细管道(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环境水分的恒湿节能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层下埋式供水管道(1)、中转站(2)以及调整渠(3);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连接于所述中转站(2),所述调整渠(3)连接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分层间隔分布;所述下埋式供水管道(1)包括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以及若干毛细管道(6);所述毛细管道(6)分布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以及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的外侧,所述毛细管道(6)连通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与外界土壤、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与外界土壤;连接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的所述毛细管道(6)之间连通、连接于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的所述毛细管道(6)之间连通,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与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分立且互相不连通,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以及毛细管道(6)用于积蓄上升毛管水以及悬着毛管水;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以及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分别包括第一组成管道(7)以及第二组成管道(8),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孔径与所述毛细管道(6)一致,在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以及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构成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与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时,每个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两端分别对应若干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连接所述中转站(2);在构成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时,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呈现上行倾斜、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呈现下行倾斜;在构成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时,所述第一组成管道(7)呈现下行倾斜、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呈现上行倾斜;所述中转站(2)包括外框(9)以及蓄水渠(10),所述蓄水渠(10)以及所述外框(9)竖直设置,所述蓄水渠(10)连接有进水管道,所述蓄水渠(10)埋在土壤下,所述外框(9)部分埋入土壤,所述外框(9)埋入土壤的部分深于所述蓄水渠(10)埋入土壤的深度,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以及所述第二中心输水管道(5)穿过所述外框(9)连接于所述蓄水渠(10),所述蓄水渠(10)中的水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埋入土壤的深度,所述外框(9)未埋入土壤的部分用于积蓄多于田间持水量部分的水分;所述调整渠(3)连接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道(4),所述调整渠(3)的最高高度与所述蓄水渠(10)的最高高度一致,用于连接所述调整渠(3)与所述第一中心输水管的管道向所述调整渠(3)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水分的恒湿节能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成管道(8)两侧设置有第一溶质腔(11),同一个第二组成管道(8)两侧的所述第一溶质腔(11)中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