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军军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340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09:34
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及其方法,包括稻田区域、养殖装置、装载装置、区域控制器以及远程服务器,所述稻田区域划设有水稻独立区以及集鱼沟,所述养殖装置包括水产通道、稻田框架、防水旋转轴、土壤固定板、水产框体、板槽、第一伸缩液压缸、第一套杆组、第二伸缩液压缸、第二套杆组、水产挡板以及水产导入口,所述装载装置包括导入通道、第一循环管、循环离心泵、第二循环管、存储框、隔离层、透明存储盖、缓冲板、储泥层、阻隔框、阻隔网层以及循环口,区域控制器设于稻田区域,远程服务器设于养殖用户规划的管理中心内;自动化收获水稻种植区域养殖的水产品并将收获的水产品导入至存储框内进行存储、去泥以及水循环增氧。

An Aquatic Cyclic Automated Harvesting System and Its Method in Rice Planting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水产养殖业大多采用人工池塘养殖或采用养殖网、箱在水库或自然水体中进行人工养殖。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水生生物的排泄、残余饵料的分解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磷等物质,这些物质若不及时清除,则会污染水质,破坏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而频繁的净化处理则成本太高。稻田养水产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可利用水产类的摄食游动清除杂草、吞食水稻害虫,减少农药施放,同时稻田的生长呼吸所产生的一些有机物又可以作为水产类的食物,达到互利的目的。然,如何将稻田水产与智能相结合,在需求收获水产时,自动化将水稻区域的土壤进行固定并防止水产残留,然后将水产区下降并自动化倾斜,以让水产进入循环管道内,再由循环离心泵将水产导入至存储框进行存储,从而提高水产收获时的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占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及其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包括稻田区域、养殖装置、装载装置、区域控制器以及远程服务器,所述稻田区域划设有水稻独立区以及集鱼沟,所述水稻独立区均匀排列于稻田区域内部,所述集鱼沟与稻田独立区临接;所述养殖装置包括水产通道、稻田框架、防水旋转轴、土壤固定板、水产框体、板槽、第一伸缩液压缸、第一套杆组、第二伸缩液压缸、第二套杆组、水产挡板以及水产导入口,所述水产通道设置于集鱼沟内并与稻田框架临接;所述稻田框架设置于水稻独立区并与水产通道临接,且高于水产通道;所述防水旋转轴设置于稻田框架面向水产通道的侧方并分别与稻田框架以及土壤固定板临接;所述土壤固定板与防水旋转轴连接并放置于水产框体的板槽内;所述水产框体设置于水产通道内部上端并低于稻田框架;所述板槽设置于水产框体内壁上端;所述第一伸缩液压缸均匀排列设置于水产通道底端并与第一套杆组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组分别与第一伸缩液压缸以及水产框体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液压缸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前端以及尾端并与第二套杆组连接;所述第二套杆组分别与第二伸缩液压缸以及水产框体连接;所述水产挡板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最前端以及最尾端;所述水产导入口设置于水产通道最前端的水产挡板并将水产挡板贯穿;所述装载装置包括导入通道、第一循环管、循环离心泵、第二循环管、存储框、隔离层、透明存储盖、缓冲板、储泥层、阻隔框、阻隔网层以及循环口,所述导入通道入口端与水产导入口连接,且出口端与第一循环管侧方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分别与导入通道、循环离心泵以及存储框连接;所述循环离心泵分别与第一循环管以及第二循环管连接,且循环离心泵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管连接,进水口与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分别与循环离心泵以及存储框连接;所述存储框的进口与第一循环管连接,且出口与第二循环管连接;所述隔离层设置于存储框的进口以及出口,且位于存储框进口的隔离层设置有十字开口,当循环离心泵开启时,十字开口受到液体冲击以开启,循环离心泵关闭后,十字开口未受到液体冲击以关闭,位于存储框出口的隔离层设置有不锈钢金属过滤网;所述透明存储盖放置于存储框顶端;所述缓冲板设置于透明存储盖下方并与存储框的进口对应,且设置有硅胶缓冲层;所述储泥层设置于存储框底端;所述阻隔框固定于储泥层上方;所述阻隔网层设置于阻隔框内部并由不锈钢金属丝组成;所述循环口设置于水产通道最尾端的水产挡板并将水产挡板贯穿,且通过导水管道与存储框侧端的出口连接;所述区域控制器设置于稻田区域并分别与防水旋转轴、第一伸缩液压缸、第二伸缩液压缸、循环离心泵连接,且与远程服务器无线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设置于养殖用户规划的管理中心内部并分别与区域控制器、养殖用户外部设备以及管理中心外部设备无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储泥层设置有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刮泥电驱壳体以及刮泥推板,所述刮泥电驱壳体放置于储泥层并与刮泥推板连接,且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无线连接;所述刮泥推板与刮泥电驱壳体侧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刮泥机构还设置有储泥口、封闭单元、储泥通道、螺旋清淤单元以及储泥开关口,所述储泥口设置于储泥层侧端存储框位置并与储泥通道连接;所述封闭单元设置于储泥口位置并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连接;所述储泥通道分别与储泥口以及储泥开关口连接;所述螺旋清淤单元设置于储泥通道内部位置并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连接;所述储泥开关口设置于稻田区域侧端的仓库内部并与临近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移动轨道组、移动电驱壳体、斗式导泥口、淤泥仓、泥浆泵以及排泥口,所述移动轨道组设置于稻田框架顶端位置;所述移动电驱壳体存储于稻田区域侧端的仓库内部并位于移动轨道组上端;所述斗式导泥口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侧方位置并与淤泥仓连接,且移动电驱壳体存储时,所述斗式导泥口与所在仓库内部的储泥开关口垂直对应;所述淤泥仓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内部;所述泥浆泵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内部位置并与淤泥仓以及排泥口连接;所述排泥口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外部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包括电动收割圆盘、旋转式收割板、水稻仓以及单元控制器,所述电动收割圆盘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上端右侧方并与移动电驱壳体连接;所述旋转式收割板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上端左侧方并与移动电驱壳体连接,且设置有水稻导入槽;所述水稻仓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上端位置;所述单元控制器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内部位置并分别与移动电驱壳体的驱动单元、泥浆泵、电动收割圆盘以及旋转式收割板连接,且与移动电驱壳体所在仓库临近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无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养殖装置还包括拦鱼机构,所述拦鱼机构包括拦鱼栅、拦鱼轨道组、拦鱼电驱壳体以及金属丝,所述拦鱼栅放置于稻田框架内部;所述拦鱼轨道组设置于拦鱼栅内壁位置;所述拦鱼电驱壳体放置于拦鱼栅内壁并与金属丝连接;所述金属丝分别与拦鱼栅内壁两端的拦鱼电驱壳体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养殖装置还包括投喂机构,所述投喂机构包括投喂轨道组、投喂电驱壳体、斗式进料口、饲料投放口以及微处理器,所述投喂轨道组设置于拦鱼栅面向稻田框架的侧方位置;所述投喂电驱壳体放置于投喂轨道组位置;所述斗式进料口设置于投喂电驱壳体顶端位置并与饲料投放口连接;所述饲料投放口设置于投喂电驱壳体侧方位置并在内部设置有定时投食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拦鱼栅内部位置并分别与拦鱼电驱壳体的驱动单元、投喂电驱壳体的驱动单元以及饲料投放口内部的定时投食器连接,且与栅格组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无线连接。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方法,使用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远程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水产收获指令向各个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发送水产收获信号,区域控制器根据水产收获信号向连接的防水旋转轴发送土壤固定信号,所述防水旋转轴根据土壤固定信号驱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包括稻田区域、养殖装置、装载装置、区域控制器(4)以及远程服务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区域划设有水稻独立区以及集鱼沟,所述水稻独立区均匀排列于稻田区域内部,所述集鱼沟与稻田独立区临接;所述养殖装置包括水产通道(100)、稻田框架(101)、防水旋转轴(102)、土壤固定板(103)、水产框体(104)、板槽(105)、第一伸缩液压缸(106)、第一套杆组(107)、第二伸缩液压缸(108)、第二套杆组(109)、水产挡板(110)以及水产导入口(111),所述水产通道(100)设置于集鱼沟内并与稻田框架(101)临接;所述稻田框架(101)设置于水稻独立区并与水产通道(100)临接,且高于水产通道(100);所述防水旋转轴(102)设置于稻田框架(101)面向水产通道(100)的侧方并分别与稻田框架(101)以及土壤固定板(103)临接;所述土壤固定板(103)与防水旋转轴(102)连接并放置于水产框体(104)的板槽(105)内;所述水产框体(104)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内部上端并低于稻田框架(101);所述板槽(105)设置于水产框体(104)内壁上端;所述第一伸缩液压缸(106)均匀排列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底端并与第一套杆组(107)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组(107)分别与第一伸缩液压缸(106)以及水产框体(104)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液压缸(108)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前端以及尾端并与第二套杆组(109)连接;所述第二套杆组(109)分别与第二伸缩液压缸(108)以及水产框体(104)连接;所述水产挡板(110)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前端以及最尾端;所述水产导入口(111)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前端的水产挡板(110)并将水产挡板(110)贯穿;所述装载装置包括导入通道(200)、第一循环管(201)、循环离心泵(202)、第二循环管(203)、存储框(204)、隔离层(205)、透明存储盖(206)、缓冲板(207)、储泥层(208)、阻隔框(209)、阻隔网层(210)以及循环口(211),所述导入通道(200)入口端与水产导入口(111)连接,且出口端与第一循环管(201)侧方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201)分别与导入通道(200)、循环离心泵(202)以及存储框(204)连接;所述循环离心泵(202)分别与第一循环管(201)以及第二循环管(203)连接,且循环离心泵(202)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管(201)连接,进水口与第二循环管(203)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203)分别与循环离心泵(202)以及存储框(204)连接;所述存储框(204)的进口与第一循环管(201)连接,且出口与第二循环管(203)连接;所述隔离层(205)设置于存储框(204)的进口以及出口,且位于存储框(204)进口的隔离层(205)设置有十字开口,当循环离心泵(202)开启时,十字开口受到液体冲击以开启,循环离心泵(202)关闭后,十字开口未受到液体冲击以关闭,位于存储框(204)出口的隔离层(205)设置有不锈钢金属过滤网;所述透明存储盖(206)放置于存储框(204)顶端;所述缓冲板(207)设置于透明存储盖(206)下方并与存储框(204)的进口对应,且设置有硅胶缓冲层;所述储泥层(208)设置于存储框(204)底端;所述阻隔框(209)固定于储泥层(208)上方;所述阻隔网层(210)设置于阻隔框(209)内部并由不锈钢金属丝(112‑4)组成;所述循环口(211)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尾端的水产挡板(110)并将水产挡板(110)贯穿,且通过导水管道与存储框(204)侧端的出口连接;所述区域控制器(4)设置于稻田区域并分别与防水旋转轴(102)、第一伸缩液压缸(106)、第二伸缩液压缸(108)、循环离心泵(202)连接,且与远程服务器(5)无线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5)设置于养殖用户规划的管理中心内部并分别与区域控制器(4)、养殖用户外部设备以及管理中心外部设备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包括稻田区域、养殖装置、装载装置、区域控制器(4)以及远程服务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区域划设有水稻独立区以及集鱼沟,所述水稻独立区均匀排列于稻田区域内部,所述集鱼沟与稻田独立区临接;所述养殖装置包括水产通道(100)、稻田框架(101)、防水旋转轴(102)、土壤固定板(103)、水产框体(104)、板槽(105)、第一伸缩液压缸(106)、第一套杆组(107)、第二伸缩液压缸(108)、第二套杆组(109)、水产挡板(110)以及水产导入口(111),所述水产通道(100)设置于集鱼沟内并与稻田框架(101)临接;所述稻田框架(101)设置于水稻独立区并与水产通道(100)临接,且高于水产通道(100);所述防水旋转轴(102)设置于稻田框架(101)面向水产通道(100)的侧方并分别与稻田框架(101)以及土壤固定板(103)临接;所述土壤固定板(103)与防水旋转轴(102)连接并放置于水产框体(104)的板槽(105)内;所述水产框体(104)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内部上端并低于稻田框架(101);所述板槽(105)设置于水产框体(104)内壁上端;所述第一伸缩液压缸(106)均匀排列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底端并与第一套杆组(107)连接;所述第一套杆组(107)分别与第一伸缩液压缸(106)以及水产框体(104)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液压缸(108)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100)前端以及尾端并与第二套杆组(109)连接;所述第二套杆组(109)分别与第二伸缩液压缸(108)以及水产框体(104)连接;所述水产挡板(110)分别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前端以及最尾端;所述水产导入口(111)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前端的水产挡板(110)并将水产挡板(110)贯穿;所述装载装置包括导入通道(200)、第一循环管(201)、循环离心泵(202)、第二循环管(203)、存储框(204)、隔离层(205)、透明存储盖(206)、缓冲板(207)、储泥层(208)、阻隔框(209)、阻隔网层(210)以及循环口(211),所述导入通道(200)入口端与水产导入口(111)连接,且出口端与第一循环管(201)侧方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201)分别与导入通道(200)、循环离心泵(202)以及存储框(204)连接;所述循环离心泵(202)分别与第一循环管(201)以及第二循环管(203)连接,且循环离心泵(202)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管(201)连接,进水口与第二循环管(203)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203)分别与循环离心泵(202)以及存储框(204)连接;所述存储框(204)的进口与第一循环管(201)连接,且出口与第二循环管(203)连接;所述隔离层(205)设置于存储框(204)的进口以及出口,且位于存储框(204)进口的隔离层(205)设置有十字开口,当循环离心泵(202)开启时,十字开口受到液体冲击以开启,循环离心泵(202)关闭后,十字开口未受到液体冲击以关闭,位于存储框(204)出口的隔离层(205)设置有不锈钢金属过滤网;所述透明存储盖(206)放置于存储框(204)顶端;所述缓冲板(207)设置于透明存储盖(206)下方并与存储框(204)的进口对应,且设置有硅胶缓冲层;所述储泥层(208)设置于存储框(204)底端;所述阻隔框(209)固定于储泥层(208)上方;所述阻隔网层(210)设置于阻隔框(209)内部并由不锈钢金属丝(112-4)组成;所述循环口(211)设置于水产通道(100)最尾端的水产挡板(110)并将水产挡板(110)贯穿,且通过导水管道与存储框(204)侧端的出口连接;所述区域控制器(4)设置于稻田区域并分别与防水旋转轴(102)、第一伸缩液压缸(106)、第二伸缩液压缸(108)、循环离心泵(202)连接,且与远程服务器(5)无线连接;所述远程服务器(5)设置于养殖用户规划的管理中心内部并分别与区域控制器(4)、养殖用户外部设备以及管理中心外部设备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层(208)设置有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刮泥电驱壳体(212-1)以及刮泥推板(212-2),所述刮泥电驱壳体(212-1)放置于储泥层(208)并与刮泥推板(212-2)连接,且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4)无线连接;所述刮泥推板(212-2)与刮泥电驱壳体(212-1)侧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构还设置有储泥口(212-3)、封闭单元(212-4)、储泥通道(212-5)、螺旋清淤单元(212-6)以及储泥开关口(212-7),所述储泥口(212-3)设置于储泥层(208)侧端存储框(204)位置并与储泥通道(212-5)连接;所述封闭单元(212-4)设置于储泥口(212-3)位置并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4)连接;所述储泥通道(212-5)分别与储泥口(212-3)以及储泥开关口(212-7)连接;所述螺旋清淤单元(212-6)设置于储泥通道(212-5)内部位置并与所在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4)连接;所述储泥开关口(212-7)设置于稻田区域侧端的仓库内部并与临近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移动轨道组(213-1)、移动电驱壳体(213-2)、斗式导泥口(213-3)、淤泥仓(213-4)、泥浆泵(213-5)以及排泥口(213-6),所述移动轨道组(213-1)设置于稻田框架(101)顶端位置;所述移动电驱壳体(213-2)存储于稻田区域侧端的仓库内部并位于移动轨道组(213-1)上端;所述斗式导泥口(213-3)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侧方位置并与淤泥仓(213-4)连接,且移动电驱壳体(213-2)存储时,所述斗式导泥口(213-3)与所在仓库内部的储泥开关口(212-7)垂直对应;所述淤泥仓(213-4)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内部;所述泥浆泵(213-5)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内部位置并与淤泥仓(213-4)以及排泥口(213-6)连接;所述排泥口(213-6)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外部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装置还包括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包括电动收割圆盘(214-1)、旋转式收割板(214-2)、水稻仓(214-3)以及单元控制器(214-4),所述电动收割圆盘(214-1)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上端右侧方并与移动电驱壳体(213-2)连接;所述旋转式收割板(214-2)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上端左侧方并与移动电驱壳体(213-2)连接,且设置有水稻导入槽;所述水稻仓(214-3)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上端位置;所述单元控制器(214-4)设置于移动电驱壳体(213-2)内部位置并分别与移动电驱壳体(213-2)的驱动单元、泥浆泵(213-5)、电动收割圆盘(214-1)以及旋转式收割板(214-2)连接,且与移动电驱壳体(213-2)所在仓库临近稻田区域的区域控制器(4)无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植区域水产循环式自动化收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还包括拦鱼机构,所述拦鱼机构包括拦鱼栅(112-1)、拦鱼轨道组(1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陆军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