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97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电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包括蓄电池电路、开关驱动电路、预处理电路及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路形成通断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之间,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输出电路形成供电连接,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包括5V端及P3_3V端,所述的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不同的电源芯片组建不同的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分别为不同电压等级的控制器进行供电,供电效果适配性好,具有良好的电源稳定性,保证控制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A power supply for automatic driving vehicle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电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
技术介绍
自动驾驶汽车为了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需要多种传感器及控制器的配合,控制器的数量庞杂,需要的供电电源各不相同,因此如何集成化、整体化的为这些控制器提供能源,成了控制器电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能够借助车载蓄电池转换为多种不同的供电电压水平,灵活满足不同控制器的用电需要。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包括蓄电池电路、开关驱动电路、预处理电路及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路形成通断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之间,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输出电路形成供电连接,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包括5V端及P3_3V端,所述的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降压DC-DC转换器U2,所述的降压DC-DC转换器U2的输出端形成为P1_8V输出端;第二输出电路包括DC-DC电压调节器U3,所述的DC-DC电压调节器U3的输出端形成为P1_2V输出端;第三输出电路包括低压差调节器U4,所述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输出端形成为P1_5V输出端。所述的预处理电路包括双路降压器U1,双路降压器U1连接有第一降压回路及第二降压回路,所述的第一降压回路包括N沟道的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蓄电池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形成为连接点,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H1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L1端连接,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之间的连接点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1端连接,双路降压器U1的BIAS端还借助串联有齐纳二极管D7的正极,齐纳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BST1端连接,齐纳二极管D7的负极串联有电容C14后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1端连接,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之间的连接点还串联有电感L3及电阻R20形成为第一降压回路的5V输出端;所述的第二降压回路包括N沟道的场效应管Q7和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7的漏极接蓄电池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形成为连接点,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H2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L2端连接,场效应管Q7与场效应管Q8之间的连接点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2端连接,双路降压器U1的BIAS端还借助串联有齐纳二极管D8的正极,齐纳二极管D8的负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BST2端连接,齐纳二极管D8的负极串联有电容C15后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2端连接,场效应管Q7与场效应管Q8之间的连接点还串联有电感L2及电阻R19形成为第二降压回路的3.3V输出端。所述的第一输出电路的降压DC-DC转换器U2的VIN端及EN端分别与第一降压回路的5V输出端连接,降压DC-DC转换器U2的PH端连接有肖特基二极管D9的负极端,肖特基二极管D9的正极端接地,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9的负极端与降压DC-DC转换器U2的PH端形成的连接点串联电感L4后形成为第一输出电路的P1_8V输出端;所述的第二输出电路的DC-DC电压调节器U3的VIN端及EN端分别与第一降压回路的5V输出端连接,DC-DC电压调节器U3的PHASE端串联电阻L5后形成为第二输出电路的P1_2V输出端;所述的第三输出电路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IN1、IN2、IN3及EN端,所述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OUT1与OUT2端短接后的短接点形成为第三输出电路的P1_5V输出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2,所述的三极管Q2的输出端接地,三极管24的输入端形成为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有外接信号源;所述的三极管Q2的基极还连接有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外接信号源;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还包括NPN型的三极管Q4,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有外接电源,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的蓄电池电路包括与蓄电池连接的BATT1端,所述的BATT1端与P沟道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地之间借助电阻R2与电阻R1串接为分压电路,所述的电阻R2与电阻R1的连接点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1的源极形成为蓄电池电路的BATT2端;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还连接有P沟道的场效应管Q3的源极,所述的P沟道的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串接电感L1后形成为蓄电池电路的P12V端,蓄电池电路的P12V端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不同的电源芯片组建不同的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分别为不同电压等级的控制器进行供电,供电效果适配性好,具有良好的电源稳定性,保证控制器的安全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预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第一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第二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第三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开关驱动电路及蓄电池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到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包括蓄电池电路、开关驱动电路、预处理电路及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路形成通断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之间,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输出电路形成供电连接,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包括5V端及P3_3V端,所述的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降压DC-DC转换器U2,所述的降压DC-DC转换器U2的输出端形成为P1_8V输出端;第二输出电路包括DC-DC电压调节器U3,所述的DC-DC电压调节器U3的输出端形成为P1_2V输出端;第三输出电路包括低压差调节器U4,所述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输出端形成为P1_5V输出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开关驱动电路控制蓄电池电路的通断,从而为与处理电路提供可控的电源供给,预处理电路将蓄电池的电能进行预处理后通过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形成不同等级的电源电压以供给不同的控制器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处理电路包括双路降压器U1,双路降压器U1连接有第一降压回路及第二降压回路,所述的第一降压回路包括N沟道的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蓄电池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形成为连接点,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H1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L1端连接,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之间的连接点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1端连接,双路降压器U1的BIAS端还借助串联有齐纳二极管D7的正极,齐纳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双路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包括蓄电池电路、开关驱动电路、预处理电路及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路形成通断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之间,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输出电路形成供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包括5V端及P3_3V端,所述的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降压DC‑DC转换器U2,所述的降压DC‑DC转换器U2的输出端形成为P1_8V输出端;第二输出电路包括DC‑DC电压调节器U3,所述的DC‑DC电压调节器U3的输出端形成为P1_2V输出端;第三输出电路包括低压差调节器U4,所述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输出端形成为P1_5V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包括蓄电池电路、开关驱动电路、预处理电路及供电输出电路,所述的开关驱动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蓄电池电路形成通断连接,所述的蓄电池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预处理电路的电能输入端之间,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供电输出电路形成供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包括5V端及P3_3V端,所述的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及第三输出电路,第一输出电路包括降压DC-DC转换器U2,所述的降压DC-DC转换器U2的输出端形成为P1_8V输出端;第二输出电路包括DC-DC电压调节器U3,所述的DC-DC电压调节器U3的输出端形成为P1_2V输出端;第三输出电路包括低压差调节器U4,所述的低压差调节器U4的输出端形成为P1_5V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汽车控制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电路包括双路降压器U1,双路降压器U1连接有第一降压回路及第二降压回路,所述的第一降压回路包括N沟道的场效应管Q5和场效应管Q6,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蓄电池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形成为连接点,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H1端连接,场效应管Q6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6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L1端连接,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之间的连接点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1端连接,双路降压器U1的BIAS端还借助串联有齐纳二极管D7的正极,齐纳二极管D7的负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BST1端连接,齐纳二极管D7的负极串联有电容C14后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1端连接,场效应管Q5与场效应管Q6之间的连接点还串联有电感L3及电阻R20形成为第一降压回路的5V输出端;所述的第二降压回路包括N沟道的场效应管Q7和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7的漏极接蓄电池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8的漏极连接形成为连接点,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H2端连接,场效应管Q8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Q8的栅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DL2端连接,场效应管Q7与场效应管Q8之间的连接点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2端连接,双路降压器U1的BIAS端还借助串联有齐纳二极管D8的正极,齐纳二极管D8的负极与双路降压器U1的BST2端连接,齐纳二极管D8的负极串联有电容C15后与双路降压器U1的L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明吴晨晓彭大明任晓磊刘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优控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