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有限轴向位移的相对滚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8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呈相对滚道接头形式的等速球形万向接头(11),其包括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外球滚道(16、18)的外接头部件(12);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内球滚道(17、19)的内接头部件(14),其中所述第一外球滚道(16)和第一内球滚道(17)构成朝一第一轴线方向Ri1张开(α)的第一滚道对(16、17)以及所述第二外球滚道(18)和第二内球滚道(19)构成朝一第二轴线方向Ri2张开(β)的第二滚道对(18、19);在所述滚道对之内制导的球(20),其球心Z定位于一围绕一接头中心M的节圆半径PCR上;一带有沿周向分布的保持架窗(22)的球保持架(21),所述球(20)在所述球保持架内保持于一共同中心平面E以及在所述接头展开时于角对分平面上制导,其中一方面在所述外接头部件(12)和所述球保持架(21)之间以及另一方面在所述球保持架(21)和所述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皆设有一轴向间隙以容许一在所述外接头部件(12)和所述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S;其中,在所述接头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轴向间隙S和所述球(20)的所述节圆半径PCR之间的比介于0.01及0.09的范围之间(0.01<S/PCR<0.0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呈相对滚道接头形式的等速球形万向接头,包括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外球滚道的外接头部件;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内球滚道的内接头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外球滚道和第一内球滚道构成朝一第一轴线方向Ril张开的第一滚道对以及所述第二外球滚道和第二内球滚道构成朝一第二轴线方向Ri2张开的第二滚道对;在所述滚道对内制导的球,其球心Z定位于一围绕一接头中心M的节圆半径PCR上;一带有沿周向分布的保持架窗的球保持架,所述球在所述球保持架内保持 于一公共平面E内以及在所述接头弯曲时在角对分平面上制导,其中一方面在 所述外接头部件和所述球保持架之间以及另一方面在所述球保持架和所述内 接头部件之间皆设有一轴向间隙以容许一在所述外接头部件和所述内接头部 件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S。
技术介绍
DE 100 60 120 Al叙述了上述类型的接头,其中假定轴向位移路径必须根 据调整的控制角度加以限定。所述类型接头在其轴向中央位置时没有轴向力, 所以适于解耦传动系统中较小的振动。不过,如果在转矩加载下发生一轴向位 移,就会产生轴向力,以致于会再次传递轴向振动。如果轴向位移路径太长, 就会失去无轴向力或低轴向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接头,其在容许位移范围中只产 生低轴向力,以致于所述接头可有效地在传动系统中达到振动解耦的目的。上述目的通过一种上述类型的接头来达成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处 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轴向间隙S和所述球的所述节圆半径PCR之比介于0.01及0.09的范围之间(0.0KS/PCIK0.09)。当遵守与接头大小相关的轴向位移路径 时,就有可能防止所述接头在工作范围中产生的轴向力变得太高。根据一较佳实施例,其提出,在所述接头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轴向间隙 S和所述球的所述节圆半径PCR之比小于0.05(S/PCR<0.05)。如果滚道对开度 角之间的差较小时,则轴向力会特别地低。所以本专利技术主张,当所述接头处于 展开状态时,在所述外接头部件和所述内接头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轴向位移的 终点位置时,所述第一滚道对或所述第二滚道对的开度角cc或p之中相对较小 的角是小于8°(a<8°vp<8°)。所述滚道对的开度角可进一步减小,其中当所述接 头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外接头部件和所述内接头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轴向 位移的一中心位置时,所述第一滚道对和所述第二滚道对的开度角a和(3的大 小相同,两开度角a和(3皆小于8'(a<8°Ap<8,。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主张,所述外接头部件的内面、所述内接头部件的外 面以及所述球保持架的外面及内面皆构成球形部份的表面,其中在所述外接头 部件和所述球保持架之间的径向间隙COR以及在所述球保持架和所述内接头 部件之间的径向间隙CIR介于0.015mm及0.20mm的范围之间。在此实施例中, 接头的生产可以有利方式加工,因为所述接头的没有制导功能但只用作为轴向 止动件的各个面可容易地通过一成型操作或一简单的车削操作来制作。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主张,在提供必需的机加工余量的成型操作后,在所 述外接头部件的用于球保持架的内球形制导面仅被砂轮初加工及继而硬化,而 所述球滚道在成型操作后则只被硬化及研磨。制导面和球滚道可在一单一操作 中进行感应硬化。根据另一较佳的设计尺寸,在所述滚道对中的所述球的径向间隙BO介于 -0.03mm(压配合)及0.08mm(间隙配合)的范围之间。所述数值范围,正如在先 前所述的那样,同样适用于汽车应用中的所有标准大小的接头。权利要求8至13叙述了本文涉及的相对滚道型接头的一较佳的滚道设计, 在此引用其作为参考。本专利技术确保使大的弯曲角度变得可能,以及就算具有所述大的弯曲角度,不管轴向位移位置,所述球都可极佳地由滚道力控制,从而 达到所述接头的一可靠的控制。迄今为止,所述滚道设计仅用于没有轴向位移 可能性的固定接头(DE 103 37 612 Al)。 所述接头最好设有六个或八个球。附图说明以下将叙述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相对滚道接头的具有六个球的第一实施例的a) —通过对置球滚道的平面纵剖面图;b) 球保持架的一展开图;C) 一通过一保持架窗和一保持架连接板的局部纵剖面图;d) —根据C)所示的放大的详图。图2所示为根据图1的在一轴向位移位置的接头的实施例的a) —通过对置球滚道的平面纵剖面图;b) 球保持架的一展开图;C)一通过一保持架窗和一保持架连接板的局部纵剖面图。图3所示为根据图1和图2的在一通过一保持架窗和一保持架连接板的局部纵剖面中的接头的实施例的a) 在一最大轴向位移的第一位置的视图;b) 在一轴向中间位置的视图;e) 在一最大轴向位移的第二位置的视图;d)—根据b)所示的放大的详图。图4所示为根据图1至图3的在一具有额外尺寸的通过一保持架窗和一保持架连接板的局部纵剖面中的接头的实施例的a) 在一最大轴向位移的第一位置的视图;b) 在一轴向中间位置的视图;c) 在一最大轴向位移的第二位置的视图。 图5所示为根据图1至图4的接头的a) —根据图3b及4b的视图;b) —根据a)所示的放大的详图。图6所示为根据图1至图5的接头的a) —根据图5a的视图;b) —根据a)所示的放大的详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相对滚道接头的一具有六个球及一特定滚道形状的第 二实施例的a) —纵剖面图;b) —横截面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相对滚道接头的一具有一特定滚道形状及八个球的第 三实施例的a) A-A的一纵剖面图;b) 通过第二滚道对的B-B的一纵剖面图;c) 一轴向视图。图9所示为根据图7的具有球中心线的尺寸的接头的a) —纵剖面图;b) 呈一详图形式的外接头部件的纵剖面图;c) 呈一详图形式的内接头部件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会综合地描述图1。本专利技术的相对滚道接头11包括一具有一成型底座13的外接头部件12; —具有一接入轴15的一内接头部件14;由第一外球滚道16及第一内球滚道17构成的在一接头中心平面E内相对于该底座13朝 一第一方向Ril张开的第一滚道对;由第二外球滚道18及第二内球滚道19构 成的在接头中心平面E内相对于该轴15朝一第二轴向方向Ri2张开的第二滚 道对。多对第一和第二滚道对绕该接头的圆周分布。第一滚道对16、 17在中 心平面E的开度角称为a以及第二滚道对18、 19在中心平面E的开度角称为 P。在滚道对中放置着第一球201和第二球202,所述球在一带有沿周向分布的 保持架窗22的球保持架21内保持于共同的中心平面E内。图中还示出展开的 接头的中心轴A,其与中心平面E相交于接头中心点M。当传递转矩时,所述 第一球201承受作用于底座13方向的力Fl以及所述第二球202承受作用于轴 15方向的力F2。在所示的接头中心位置,力F1和F2的值相同,这是因为开 度角a和(3的大小相同,所以作用于球保持架21的所有轴向力的和FC等于零。 正如从图c)和d)可见,球保持架21不仅相对于外接头部件12而且相对于内接 头部件14具有径向间隙,由此也有轴向间隙,而在外接头部件12和内接头部 件14之间的整体轴向间隙称为"S"。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接头部件12包 括一球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呈相对滚道接头形式的等速球形万向接头(11),其包括 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外球滚道(16、18)的外接头部件(12);一带有第一和第二内球滚道(17、19)的内接头部件(14),其中所述第一外球滚道(16)和第一内球滚道(17)构成朝一第 一轴线方向Ri1张开(α)的第一滚道对(16、17)以及所述第二外球滚道(18)和第二内球滚道(19)构成朝一第二轴线方向Ri2张开(β)的第二滚道对(18、19);在所述滚道对之内制导的球(20),所述球的球心Z定位于一围绕一接头中心M的节圆半径PCR上;一带有沿周向分布的保持架窗(22)的球保持架(21),所述球(20)在所述球保持架内保持于一公共中心平面E内以及在所述弯曲连接时于角对分平面上制导,其中一方面在所述外接头部件(12)和所述球保持架(21)之间以及另一方面在所述球保持架(21)和所述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皆设有一轴向间隙,以容许一在所述外接头部件(12)和所述内接头部件(14)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S;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轴向间隙S和所述球(20)的所述节圆半径PCR之间的比介于0.01及0.09的范围之间(0.01<S/PCR<0.0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威科林O依瑞玛茨
申请(专利权)人:GKN动力传动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