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451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包括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两端的进气前端盖和出气后端盖,以及被所述进气前端盖和出气后端盖限定的中间混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前端盖和出气后端盖之间设有连接挡板;所述的进气前端盖上开设有尾气进气口,所述的出气后端盖上开设有混合气体出气口,所述的尾气进气口和混合气体出气口错开置于所述连接挡板的两侧;所述的中间混合腔顶部设有喷嘴安装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特殊的流道结构设计,所述的混合器组件不但能够在很小的混合空间内,增加尾气与还原剂的混合距离,而且能使混合气体产生复杂的旋转和离心运动,从而达到了提高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性的目的。

A Compact Mixer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尾气后处理
,尤其涉及混合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
技术介绍
SCR即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技术,主要用于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含量,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控制系统,喷射系统和SCR催化器三部分。SC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控制系统首先根据监测到的发动机运行状态数据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计算出系统所需的还原剂量,然后控制喷射系统将定量的还原剂雾化喷入SCR催化器中,还原剂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混合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从而达到降低尾气中氮氧化物浓度的目的。SCR中的还原剂为氨气(NH3),主要由质量浓度32.5%的尿素溶液热解产生;由于还原剂的生成过程,以及与尾气的充分混合过程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因而SCR催化剂载体前端通常需要预留较大的混合空间,这也导致尾气后处理产品的体积增大,对其布置安装造成了极大困扰。随着排放法规要求日益严格,以及各主机厂对零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势必需要进一步缩小尾气后处理产品的体积;由于尾气后处理产品中催化剂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包括外壳体(11)、位于所述外壳体(11)两端的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以及被所述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限定的中间混合腔(3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的主体部分为平板结构,两者之间设有连接挡板(12);所述的中间混合腔(33)被隔板(9)径向分隔为混合内腔(19)和混合外腔(10);所述的进气前端盖(14)上开设有尾气进气口(13)和外腔尾气入口(25),所述的出气后端盖(18)上开设有混合气体出气口(28)和外腔尾气出口(23),所述的尾气进气口(13)和混合气体出气口(28)错开置于所述连接挡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包括外壳体(11)、位于所述外壳体(11)两端的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以及被所述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限定的中间混合腔(3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的主体部分为平板结构,两者之间设有连接挡板(12);所述的中间混合腔(33)被隔板(9)径向分隔为混合内腔(19)和混合外腔(10);所述的进气前端盖(14)上开设有尾气进气口(13)和外腔尾气入口(25),所述的出气后端盖(18)上开设有混合气体出气口(28)和外腔尾气出口(23),所述的尾气进气口(13)和混合气体出气口(28)错开置于所述连接挡板(12)的两侧,并与所述的混合内腔(19)连通;所述的外腔尾气入口(25)和外腔尾气出口(23)错开布置,并与所述的混合外腔(10)连通;所述的中间混合腔(33)上还设有喷嘴安装座(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前端盖(14)和出气后端盖(18)之间的距离在50mm~90mm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前端盖(14)上还设有一组进气孔(17)和一个第一中心通孔(15),所述的出气后端盖(18)上还设有一组出气孔(22)和一个第二中心通孔(20),所述的进气孔(17)、第一中心通孔(15)、出气孔(22)和第二中心通孔(20)与所述的混合内腔(19)连通;所述的第一中心通孔(15)与第二中心通孔(20)同轴,且大小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式混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进气口(13)为尾气进入混合器组件(4)的主通道,其开口面积大于所述一组进气孔(17)和一个第一中心通孔(15)的面积之和;所述的混合气体出气口(28)为混合气体流出混合器组件(4)的主通道,其开口面积大于所述一组出气孔(22)和一个第二中心通孔(2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伟王岩许庆锋涂思浩洪云杰陆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