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309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工程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垫块、U型抱箍和压紧组件;垫块设置在连系梁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钢管支撑的弧形槽;U型抱箍包括:箍圈和分别连接在箍圈两侧的连接柱,箍圈箍在钢管支撑的侧壁上,两个连接柱分别穿过连系梁与位于连系梁底部的对应压紧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垫块和U型抱箍,限制钢管支撑在连系梁上的水平方向和铅锤方向的移动,保证钢管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垫块和U型抱箍均通过弧形面与钢管支撑外壁接触,钢管支撑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防止施工中钢管支撑的受力损伤。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teel Pipe Support and Connecting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工程中,当采用钢管内支撑支护形式时,如基坑宽度较大,导致钢管支撑较长时,常需要设置与钢管支撑在水平面上正交的槽钢联系梁。连系梁起到限制钢管支撑侧向移动的作用,以减小钢管支撑的计算长度,提高钢管的曲屈承载力。现有技术槽钢连系梁与钢管钢支撑之间有设置有两块木楔防止钢管滚动,在钢梁上焊接两块与钢管支撑长向垂直放置的钢板,以防止钢管支撑左右移动,在钢管最上面设置两根角钢压住钢管,压紧力靠抱住槽钢梁的U形抱箍与角钢提供,然而防止钢管支撑侧移的钢板、角钢,以及钢管支撑与槽钢之间的接触,均为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节点均采用点接触或线接触易造成应力集中而导致钢管变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二)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包括:垫块、U型抱箍和压紧组件;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连系梁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钢管支撑的弧形槽;所述U型抱箍包括:箍圈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箍圈两侧的连接柱,所述箍圈箍在所述钢管支撑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穿过所述连系梁与位于所述连系梁底部的对应压紧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槽的槽底为平面、槽侧壁为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箍圈的弧线曲率与所述钢管支撑的外周圆曲率相等。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和螺母;每个所述连接柱穿过对应所述压紧板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压紧板上分别设有供对应所述连接柱穿过的预留孔。进一步地,一个连系梁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U型抱箍;每个所述U型抱箍的同一侧连接柱共同穿过一个所述压紧板,每个所述连接柱穿过压紧板的一端分别采用一个螺母拧紧。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板采用角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U型抱箍的数量至少为4个。进一步地,所述垫块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采用木质或钢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垫块的顶部设置所述弧形槽,所述钢管支撑水平搁置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弧形槽的弧面与所述钢管支撑的外侧壁相适配。(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垫块和U型抱箍,限制钢管支撑在连系梁上的水平方向和铅锤方向的移动,保证钢管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垫块和U型抱箍均通过弧形面与钢管支撑外壁接触,钢管支撑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防止施工中钢管支撑的受力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中垫块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U型抱箍;2:垫块;3:压紧组件;4:连系梁;5:钢管支撑11:箍圈;12:连接柱;21:弧形槽;31:压紧板;3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给出了本技术钢管支撑5与连系梁4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给出了本技术钢管支撑5与连系梁4的连接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管支撑5与连系梁4的连接结构,包括:垫块2、U型抱箍1和压紧组件3;所述垫块2设置在所述连系梁4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钢管支撑5的弧形槽21;所述U型抱箍1包括:箍圈11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箍圈11两侧的连接柱12,所述箍圈11箍在所述钢管支撑5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柱12分别穿过所述连系梁4与位于所述连系梁4底部的对应压紧组件3连接。具体地,钢管支撑5即是采用钢管作为建筑施工工程中的支撑支护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平台的支撑部分,方便施工人员的作业。钢管支撑5较长时,需要设置与钢管支撑5在水平面上正交的连系梁4,通常采用槽钢作为连系梁4,起到限制钢管支撑5侧向移动的作用,以减小钢管支撑5的计算长度,提高钢管的曲屈承载力。垫块2主要作为钢管支撑5的底部支撑结构,其形状可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型,可采用木质或钢制材料制成,固定在连系梁4的顶部。图3给出了本技术钢管支撑5与连系梁4的连接结构中垫块2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垫块2的顶部设置弧形槽21,钢管支撑5水平搁置在弧形槽21内,该弧形槽21的弧面与钢管支撑5的外侧壁相适配,可以防止钢管支撑5的滚动,同时钢管支撑5底部与连系梁4之间的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进一步地,可将垫块2的弧形槽21设计成槽底为平面、槽侧壁为圆弧面的结构,可进一步降低钢管支撑5底部的受力,减少钢管的受力损伤。U型抱箍1由弧形结构的箍圈11和分别连接在箍圈11两端的连接柱12构成。U型抱箍1的抱箍口朝下,抱住在钢管支撑5的外侧,箍圈11箍在钢管支撑5上,两侧的连接柱12为自由端。为降低箍圈11对钢管支撑5的应力作用,箍圈11的弧线曲率可设计与钢管支撑5的外圆曲率相等,紧密贴合在钢管支撑5外,为降低箍圈11与钢管支撑5之间的摩擦力,箍圈11可采用光面钢筋制成。每个连接节点可采用四根相同的U形抱箍,以提高钢管支撑5的稳固性。U型抱箍1主要是对钢管支撑5的顶部施加挤压力,由于箍圈11的作用,可使钢管支撑5的顶部受力均匀,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钢管支撑5通过U形抱箍的紧固轴力,转换为连系梁4与垫块2,以及垫块2与钢管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钢管支撑5向连系梁4长方向的移动。连系梁4上预制小孔,在连系梁4的底部靠近小孔处安装压紧组件3,连接柱12穿过该小孔与压紧组件3连接固定。压紧组件3可采用钢板,焊接固定在连系梁4的底部,连接柱12穿过小孔与钢板焊接固定,通过U型抱箍1与压紧组件3形成的抱紧力,可防止钢管支撑5在铅锤方向的移动。其中,压紧组件3还可采用压紧板31和螺母32配合螺纹连接的形式,压紧板31上设有预留孔,孔间距错开槽钢梁的宽度,并对应U形抱箍直段下端位置,可供U形抱箍的连接柱12穿过,连接柱12的端部设有外螺纹,穿过小孔以及对应的预留孔后,采用螺母32松紧固定,螺母32挤压压紧板31,从而使箍圈11抱紧钢管支撑5,使钢管支撑5与连系梁4之间连接稳固。其中,压紧板31可采用角钢,每个连接节点处的四根U形抱箍分别穿过该角钢,再分别通过螺母32拧紧。压紧组件3采用螺母32松紧的连接形式,一方面可调节U型抱箍1的箍紧松紧度,调整钢管支撑5的受力强度,另一方面可实现工程的拆装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连系梁4对应可设置至少两个U型抱箍1;每个U型抱箍1的同一侧连接柱12共同穿过同一个压紧板31,每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U型抱箍和压紧组件;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连系梁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钢管支撑的弧形槽;所述U型抱箍包括:箍圈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箍圈两侧的连接柱,所述箍圈箍在所述钢管支撑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穿过所述连系梁与位于所述连系梁底部的对应压紧组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U型抱箍和压紧组件;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连系梁的顶部,设有用于搁置所述钢管支撑的弧形槽;所述U型抱箍包括:箍圈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箍圈两侧的连接柱,所述箍圈箍在所述钢管支撑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连接柱分别穿过所述连系梁与位于所述连系梁底部的对应压紧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的槽底为平面、槽侧壁为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的弧线曲率与所述钢管支撑的外周圆曲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板和螺母;每个所述连接柱穿过对应所述压紧板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支撑与连系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文兵程国华徐永浩刘欢叶丹王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